茶亭十番音樂,十番音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亭十番音樂
- 類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茶亭十番音樂,十番音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省音樂工作組得到台江區茶亭"聽月樓"十番班社珍藏的清鹹豐七年(1857年)的樂譜,這個樂譜與現在的十番樂譜一樣。十番音樂輕鬆活潑、節奏感強,音律和諧、悅耳動聽。流行於福州、閩侯、福清、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榮、福鼎、寧德、古田以及南平等縣市,還曾...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發源於福州市台江區的茶亭街。它位於台江區的北部,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藝街。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詩集《恥虛齋詩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詞》描寫十番的詩里曾記載道:“閩山廟裡夜入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擯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這些詩句足以體現當時十番音樂在福州民間熱鬧、歡樂的...
茶亭街道地名因轄區內茶亭街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福州茶亭十番音樂和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聯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務院批准,十番音樂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 洗馬橋,位茶亭街北段,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築“外城”時所建之橋,官兵常在此洗馬,故名。後以此橋之名為當地之路...
逗管最初用於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經過老藝人吸收到了伬唱、閩劇等福州民間音樂中來,在閩劇的逗腔上套用廣泛。逗管的構造 逗管的構造簡單,外形如同一隻毛筆。總長37.5厘米左右,正面開有七孔,無需貼膜。由“竹管”、“叫子”、“手指”、“喇叭嘴”四部分組成。“竹管”長約30厘米,是逗管的主體部分;“叫子...
陳英木,男,漢族,1933年7月9日出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茶亭十番音樂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陳英木,師從父親陳海官學習十番音樂,15歲便隨“三聽月樓”樂社在福州市郊一帶參加演奏活動。經過多年的藝術磨礪,擅長椰胡、逗管、狼串、清鼓等多種樂器。能準確掌握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
多用於閩劇伴奏和福建民間器樂合奏“福州茶亭十番音樂”、泉州籠吹、“漳州南詞”、“台灣十全腔”等福建民間音樂。同時也是福州語十邑地區以及延平、寧德、閩中南、台灣等地迎神賽會、鑼鼓競鬥等民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樂器,是真正獨具閩越特色的樂器。狼串的歷史 公元10世紀末的北宋時期,始有杖鼓之名,並用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省音樂工作組得到台江區茶亭“聽月樓”十番班社珍藏的清鹹豐七年(1857年)的樂譜,這個樂譜與現在的十番樂譜一樣。十番音樂流行於福州、閩侯、福清、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榮、福鼎、寧德、古田以及南平等縣市。還曾巡迴演奏於上海、香港、南洋群島等地。 [1] ...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中收藏椰胡多支,其中一支長厘米、琴頭平頂的椰胡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音域特點 椰胡音域約兩個八度。音色柔和淳厚,富有地方色彩,椰胡也用於民間傳統樂種廣東音樂、潮州大鑼鼓、福州茶亭十番音樂、閩劇、閩南十音、福建龍巖靜板音樂和永定、上杭等地的十班...
音樂文化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收藏的民間音樂文化代表之一,福州十番音樂的發祥地在茶亭,它最早形成流行於城市,並逐步向周邊農村及福州的五區、八縣。還流傳到寧德、建陽、南平、古田、福安、柘榮、霞浦。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詩集《恥虛齋詩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詞》描寫十番的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福州市台江區文化館獲得“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19年11月12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福州市台江區文化館獲得“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保護單位資格。2022年3月4日,福建省文化和...
西洋打擊樂、中國打擊樂、民族音樂 主講課程 《打擊樂基礎》《打擊樂合奏》《世界民族音樂》《十番古樂》《管弦樂》文章發表 《新課改視域下打擊樂教學體系改革研究》發表刊物“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福州茶亭十番樂的打擊樂音樂特徵初探》發表刊物“藝術教育”《打擊樂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發表刊物“...
攜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茶亭十番音樂,開展民族藝術教育是台四小辦學又一特色。2006年11月台江區人民政府授予台四小為首個十番音樂少兒培訓基地,學校少兒十番樂隊還參加由省文化廳主辦的首屆福建省十番音樂精品展示匯演,以優異的表現榮獲優秀獎。校內還開設“茶亭十番音樂”校本課程,以民族音樂教育為基礎,...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十番音樂牆 是發源於茶亭街,目前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於福州十番音樂的由來及其演變,在很早前,福州民間盛行舞龍燈。後來,這種用來伴奏的打擊樂逐漸分化出來,成為單獨演奏。演奏時,使用的樂器有狼串、大小鑼、大小鈸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賽會、婚喪壽喜時敲打一番。當裝點儀式還顯得單調感到不...
鼓樓地區十番音樂由老藝人傳到水部、台江茶亭、市郊、鄰縣,終至盛行八閩大地。再傳到台灣、東南亞等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福州城內鼓樓地區就有十番賽會,演奏福、祿、壽、禧、文乾、武乾等各種曲牌。十番音樂的曲牌,每首都有一定的內容,描述一定的意境。如《海底天》是十番音樂曲牌中最受人喜愛、...
洋頭口是福州角梳業的發源地,曾開角梳有十多家百年老店。在洋頭口除了角梳外,還有鑼鼓行業、皮店行業、五金行業等,錦順五金批發行,曾是福州五金行業的大戶,生意十分興隆,名聞福州城。未來發展 洋頭口茶亭街在解放前是福州城區(鼓樓)對外交通的唯一通道,它見證了福州歷史變遷的重要歷程。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