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茯苓豬苓

茵陳茯苓豬苓,藥膳,用於治陰黃。病人五六日,脈沉細微,身溫四肢冷,小便不利,煩躁而渴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茵陳茯苓豬苓
  • 材料:茵陳,茯苓、白芍、豬苓、澤瀉等
  • 做法:水煎服
  • 作用:涼血滋陰、化瘀止血等
材料,茵陳,茯苓,當歸,做法,

材料

茵陳,茯苓各24克,當歸,白芍、豬苓、澤瀉、螻蛄、枳實各12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醋鱉甲各30克,海藻、昆布各12克。

茵陳

茵陳蒿,學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拉丁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茵陳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

茯苓

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

當歸

學名:Angelica 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分布於甘肅、雲南、四川、青海、陝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當歸的根可入藥,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

做法

水煎服。若兼見口燥少津,乃氣陰兩虛,當伍黨參、黃芪、海馬、沙參益氣生津,扶正祛邪;若見黑便如醬,脈弦數,為熱毒瘀滯,迫血妄行,可酌加仙鶴草、地榆、血見愁、黃明膠等以涼血滋陰、化瘀止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