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開胃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茯苓開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精要》卷下。具有消積滯,和胃之功效。主治胃氣鬱滯,飲食不進。症見脾胃氣滯,中脘不快,飲食少思,舌苔白薄,脈象遲緩。

基本介紹

  • 名稱:茯苓開胃散
  •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 組成:茯苓、粉草、枳殼
  • 功用:消積滯,和胃
  • 主治:胃氣鬱滯,飲食不進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運用,文獻摘要,

組成

茯苓一兩(30g),粉草(炙)五錢(15g),枳殼(去瓤,麩炒黃)三錢(9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研細末,每服6-9g,淡鹽湯服下,一日2次。
2、古代用法: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湯調下。

功用

消積滯,和胃。

主治

胃氣鬱滯,飲食不進。

運用

診斷要點:脾胃氣滯,中脘不快,飲食少思,舌苔白薄,脈象遲緩。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沈氏尊生書》:“治胃氣鬱滯,飲食不進。茯苓一兩,甘草(炙)五錢,枳殼(麩炒)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湯調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