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節庵

范節庵

范節庵,原名范長華,浙江紹興人。1918年9月5日生於北京。北師大附屬平民國小高小畢業,十歲時,由父親引見拜書畫篆刻家徐純根為師,接受國學啟蒙教育,徐老師教範節庵讀《四書》、古詩文;書法練習柳公權《玄秘塔》和篆書嶧山刻石;篆刻讓多看《飛鴻堂印譜》和《趙撝叔藏秦漢印譜》,從秦漢規範入手。在此基礎上教寫樣和操刀刻印技法。他說有了文化修養,書畫篆刻作品才能脫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節庵
  • 別名:范長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18年9月5日
  • 逝世日期:2001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北師大附屬平民國小
  • 代表作品:《范節庵刻竹治印書畫合集》、《篆刻十講》等著
從徐先生學習共有六年時間。在此期間,父親又拿范節庵的習作請壽石工老師指教。壽老師說:“徐老對秦漢印研究很有心得,從徐老師學印路子走對了。以後我可以給他講講流派。”後來壽老師送給范節庵兩本他自刻的《詞牌子印譜》,范節庵 看了很欣賞,覺得它比漢印工整,又顯得活潑流暢、高雅古樸。於是又不斷學習壽老的印章風格。
十七歲時,除了刻印之外,又對竹雕藝術發生了興趣。經父介紹又拜北派刻竹大師張志魚為師學習刻竹。張老師寫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范節庵 我刻,小心地刻了兩天完成作業,他看後很滿意,並說:竹有竹紋,刀子運用不當容易跑刀而撕裂竹紋。又講了刻竹北南兩派運刀的不同。他創始的北派執刀法是執刀如執筆,入刀直行,不能橫行,比南派筆劃略深些,行刀要粗獷明快,要刻出完美的形質和生動的神韻。所以刻竹者要能書善畫,要有志學刻竹,也要學畫,懂得畫法和畫理。後來他介紹給章維漢老師學畫。章老師字浩如,前清如意館的宮廷畫師,人品好,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能。章老師因材施教,知范節庵 喜愛畫梅,特傳授小寫意勾勒填色畫梅法。他說宮廷里喜歡將這種小寫意畫梅嵌作隔扇心。
范節庵 學習書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習張老師的北派刻竹,根據老師喜歡夜間刻竹的習慣,范節庵 也經常陪他熬夜。在夜間學藝,幫他刻些扇骨等,范節庵 刻好後再給他修整一番。在長期實踐中,我一點點地學習他的刻竹技法。張老師的北派刻竹有許多創新手法,為他首創的沙地留青皮雕法,就很受時人歡迎。他從南方特定帶青皮的扇骨,刻成陽文書畫,然後將地子剷平,再用刀尖挑出砂粒形狀,經過打蠟,地子呈黃沙粒狀,畫面是嫩綠色,極為雅致美觀。再有是他利用湘妃竹的花紋,刻成梅花朵,用地子雕出枝幹後,將其餘部分剷平,挑出沙狀,製成湘妃補花巧雕,極具欣賞價值。張老師無論雕刻、工筆或寫意花鳥,還是摹刻泉幣、秦漢瓦當,浮雕、淺刻出來都恰到好處,令人愛不釋手,頗受當時文人學者的稱讚。這些技法經過老師的耐心傳授和自己的刻苦學習,范節庵 都逐步學到手。從1936年起,經張老師和壽石工、徐燕孫、章浩如、陳半丁等老師的推薦,范節庵 開始在榮寶齋、清秘閣等南紙店掛單鬻刻,直到解放後的十幾年間,范節庵 刻售出的扇骨三千多柄,還有筆筒、腕枕等多件,可惜這些刻件的拓片今已不存了。
從1949年到1979年范節庵 退休,這期間一直在東城區幾所國小做教務工作。1980年以後,由於改革開放和旅遊業興起,燕京書畫社、北京畫店等單位約請重新操刀篆刻圖景;1982年范節庵 從蘇州訂購了一批扇骨和手枕,恢復刻竹工藝。張志魚先生已於1962年過世,另一位北派刻竹傳人王竹庵師兄也於1978年病故。張老師苦心孤詣首創的北派刻竹薪盡火傳的重任便落在范節庵 的肩上。范節庵 正在努力將老師的技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一代熱愛刻竹的年輕人。1984年曾在朝陽區文化館舉辦的篆刻班講課。後來陸續在家中授課累計達60多人次,還有廣東、江蘇、甘肅、吉林、河北等外省函授學生十餘人。1986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還參加了中國老年書國總會,北京書法協會等。出版有《范節庵刻竹治印書畫合集》、《篆刻十講》等著作。2001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