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慕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繁峙縣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1996年
- 職業:國家經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簡介,榮譽貢獻,印刷工業的領導人,現代印刷技術的領路人,印刷博物館的創始人,總結,
人物簡介
范慕韓同志1917 年出生於繁峙縣,1936 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1937 年因抗戰爆發而輟學。1938年,他投筆從戎,參加了抗日統一戰線在山西的一支部隊——二戰區新軍政治部作宣傳工作。1939年,閻錫山要發動反共,形勢十分緊張,范慕韓同志轉到新軍工衛旅政治部作宣傳工作。1940 年組織上調他到延安去學習,接受黨的教育和培養。1941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陝甘寧邊區工業局工礦課課長、晉察冀工礦局科長、秘書主任、東北軍區軍工部材料處處長。建國後,歷任東北軍工局副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司長、國家計委軍工局局長、國家計委副主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陝西機械學院院長、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經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 年5 月19 日,范慕韓同志在北京逝世。范慕韓同志長期在經濟部門擔任領導工作,他工作非常勤奮,了解他的人無不為他的高度革命事業心所感動。
榮譽貢獻
印刷工業的領導人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的發明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加快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被人們譽為“文明之母”。
公元6~7世紀我國就發明了雕版印刷術。1048 年前(約北宋慶曆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是我國印刷事業的第一次革命。以後,中國印刷術經絲綢之路傳到歐洲,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直到1448 年左右,德國人古登堡用鉛合金鑄成活字,並逐步實現了鉛字印刷機械化。而鉛活字技術到19 世紀才傳到中國。大約又歷經了150 餘年,中國才逐步形成鉛字印刷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印刷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國外印刷技術又得到了新的發展,世界已開發國家早在上世紀60 年代末就將計算機技術引入印刷工藝,結合雷射照排機排出西文。到70 年代,第四代計算機排版雷射照排的印前系統已經達到普及套用時期,而中國在上世紀80 年代初仍然處於費時耗力的鉛字排版印刷落後狀況,遠遠不能適應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需求。一般圖書從發稿到出書要1至3年時間,許多新書到發行時就成了舊書。
“文革”結束,百廢待興,人民民眾迫切要求學習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知識,但卻受到出書慢、買書難的困擾。1982 年8 月,中宣部和文化部為改變印刷周期過長和印刷品質不高的“出書難”局面,聯合國家經濟委員會提出“振興中國印刷工業”,要在我國解決漢字信息處理工程的基礎上,採用世界新技術,對印刷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這時范慕韓同志剛剛從國家機械委副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但仍擔任新組建的國家經委機械辦主任的職務。張勁夫同志委託范慕韓成立了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請文化、機械、電子、輕工、化工部門負責人參加,統籌解決我國印刷工業技術進步問題。在這樣一個時代的要求下,范慕韓同志成了我國印刷工業的主要領導人。
現代印刷技術的領路人
從1982 年9 月份起,范慕韓同志帶隊到北京新華印刷廠、人民日報印刷廠、中國科學院印刷廠等地深入調查研究,與廠長和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反覆討論研究,他主持組織起草了我國印刷技術裝備“六五”、“七五”發展規劃。1982 年底,在中宣部和文化部聯合召開的全國出版工作會議上,范慕韓同志作了規劃報告,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贊同。1983 年,范慕韓同志離休後,根據國家需要,仍擔任國家經委屬下的五、六個領導小組組長或主任。1983 年初,經他簽發了向國家計委、國家經委上報的“關於提請審批印刷技術裝備發展規劃的報告”。1983 年3 月2 日,姚依林同志在中南海主持國家計委、經委第六次聯合辦公會議,宋平、張勁夫、呂東等同志出席,會議審議了由范慕韓同志主持起草的印刷技術裝備規劃草案,原則批准了這個規劃方案,並在同年5 月由國家經委、國家計委聯合發文,正式下達貫徹實施。從此,建國以來我國印刷工業規模最大的一次技術改造正式開始了。
1983 年至1985 年,范慕韓同志以對新技術的敏銳洞察力,全力支持我國自主開發的華光計算機雷射照排系統,而且把它作為80 年代我國印刷技術進步的突破口。他深入每個企業親自指導,修改方案,鼓勵企業果敢採用新技術、新裝備。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王選、陳望銶、李新章、向陽、孔照元等一批科技人員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1984 年具有實用性的華光H 型在新華社投入中間試驗。他多次深入試驗現場,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1985 年2 月正式通過由國家經委組織的國家級鑑定和驗收。他連續三次向張勁夫、鄧力群匯報印刷工作規劃落實情況,逐年落實年度技術改造計畫,使華光系統在實用化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1985 年,由北京大學等單位開發的“華光”雷射照排系統獲得了我國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盛譽。1985 年,范慕韓同志出任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會長。1986 年9月,“華光”雷射照排技術在《經濟日報》進行了實用試驗,並獲得成功,從此我國雷射照排走上了推廣套用坦途。1990 年全國省市級以上報紙,大都採用國產雷射照排系統,1991 年全國1500 家骨幹書刊和報紙印刷廠裝備了“雷射照排”機,排字能力大大提高,充分顯示了先進科學技術的強大威力,走出了依靠科技、振興印刷的成功之路。
印刷博物館的創始人
中國是發明印刷術的文明古國,但一直沒有一個專業的印刷博物館。為此,范慕韓同志最先提出了籌建中國印刷博物館的構想,並積極為之奔走呼籲。1990年,他出席在上海召開的第七屆革命印刷印鈔史料徵集研討會,會同全體代表上書黨中央、國務院,再次建議建立中國印刷博物館。
1991 年1 月,范慕韓同志突發重病,經過一個多月的全力搶救和將近半年的治療,他的身體逐步好轉,但主動脈大面積梗死已經很難恢復。他頑強地和病魔作鬥爭,拖著病體繼續為建立中國印刷博物館而奔走。同年10 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覆同意籌建中國印刷博物館。1992 年1 月20 日,中國印刷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范慕韓同志被推舉為籌委會主任。他在開幕式上說:“我們將要建立的中國印刷博物館,是一個反映中國印刷技術發展史的專業博物館。”“以顯示印刷在發展文化、教育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和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後人賡續先人的奮發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振興印刷工業,讓它躋身於世界先進之列”。
在當時國家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范慕韓同志組織22 個單位發出了“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印刷工業、為興建中國印刷博物館籌集基金倡議書”,得到了海內外印刷界的熱烈回響。在他和籌委會的努力下,1993 年12 月底共收到捐款達1500 萬元。
為搞好籌備工作,范慕韓同志不顧年老體弱,忍著病痛,柱著拐杖,親自選址、審查設計方案。他要求每項費用都要精打細算,賬目公開,提倡開會清茶一杯,吃飯不備酒水,嚴格執行一伙食標準。范慕韓同志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任山西興縣、榮河縣縣長,廣集歷代書畫。解放初,為支持祖國文化事業,他把珍藏書畫悉數捐給國家。
1993 年12 月4 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印刷博物館在北京黃村隆重舉行奠基儀式。出席儀式的領導和代表都一致認為范慕韓同志是中國印刷博物館的創始者和奠基人,籌建當今最大的中國印刷博物館離不開他的努力和海內外印刷界的鼎力相助。
多年來,范慕韓同志主持編印出版了《加快技術進步,振興印刷工業》、《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中國印刷工業人物誌》(第一卷)、《中國印刷業大全》、《中國印刷工業人物誌》(第二卷)、《中國近代印刷史》等資料文集,為整理我國現代印刷理論,全面提高印刷廠職工技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96 年6 月1 日,中國印刷博物館經過4 年的籌建終於順利落成,而這一天距離范慕韓同志逝世僅僅13 天,這是對范慕韓同志英靈的最好告慰。2001 年,為迎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世界印刷大會,中國印刷博物館又進行了改造,並投資1000 萬元,建成了地下展廳。改造後的中國印刷博物館共有建築面積8100 平方米,設有“源頭古代館”、“近現代館”、“印刷設備館”和“綜合館”。同時還設有“港澳台印刷”、“錢幣印刷”、“郵票印刷”、“歐洲早期印刷”、“印刷精品”等專題展,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印刷專業博物館。
總結
范慕韓同志為中國印刷事業的崛起與騰飛殫精竭慮,奮鬥了一生。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大批優秀的印刷科技人才、豐富的現代印刷理論資料和眾多寶貴的印刷遺產與財富,更多的是他在多年生活和工作中體現出來的淡泊名利的崇高美德、謙遜質樸的無私襟懷和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工作作風。這些,都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