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信,杭州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師範大學法治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較、法理學、台灣問題等,代表作有《情理法與中國人》、《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和《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有1本專著和3篇論文被翻譯為英、日或韓文在國外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忠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英山
- 出生日期:1959年8月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代表作品:《情理法與中國人》、《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
- 職稱:杭州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學術演講,科研項目,專著,合著,編著,譯著,論文,教材,獲獎記錄,成就,榮譽,
人物經歷
1975年,國中畢業後,先後當過民辦教師、民工、農業技術員。
1980年9月~1984年7月,就讀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7年8月~1992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台灣研究》編輯。
1992年10月~1995年8月,蘇州大學法學院教師;
1993年,晉升副教授職稱;
1996年,著作《情理法與中國人》被韓國漢城一潮閣翻譯出版。
1998年10月,中南政法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1998年,晉升正教授職稱;
1999年5月~2000年8月,中南政法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2000年6月~2003年6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科研處長,校黨委委員;
2000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法律史研究所所長、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兼任校教代會副主席、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和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2003年7月~2007年9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主持申報法律史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湖北省重點學科成功,任法律史博士生導師組組長和法律史重點學科負責人。
2007年10月~2010年9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
2010年9月,加盟杭州師範大學法學院;
2011年4月至今,杭州師範大學法治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執行會長;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湖北省法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法學會法理法史研究會名譽會長;
海協會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研究方向
中國近代法制轉型、中國法理學說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較、台灣法及兩岸關係法律問題。
主要貢獻
學術演講
2010年12月1日,做客南開大學法學院“法學名家系列講座”,做題為“信訪中國的法治憂思”的講座。
2010年12月9月,做客杭州師範大學圖書館望道廳“遠航節系列活動之錢江論壇”,做題為“信訪中國的法治憂思”的講座。
2011年12月10日,做客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做題為“法律信仰危機:原因與拯救”的講座。
2012年5月23日,做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洪範學術論壇”,做題為“法治追求與重慶模式的教訓”的講座。
2012年5月31日,做客杭州師範大學模擬法庭法治中國化第八講,做題為“法治追求與重慶模式的教訓”的講座。
2012年11月6日,做客西南政法大學“名人論壇”,做題為”中國法律文化的旨趣與智慧”的講座。
2012年11月20日,做客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做題為“法治追求與重慶模式的教訓”的講座。
2012年12月23日,做客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做題為“中華法律文化的旨趣與智慧”的講座。
2013年4月8日,做客華僑大學法學論壇,做題為“法治追求與重慶模式的教訓”的講座。
科研項目
1、主持1995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國兩制的法律化及實施步驟》;
2、主持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近代法治思想與法制建設》;
3、主持2001年度法務部法學研究基金項目《一國兩制下的法律衝突研究》;
4、主持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課題《中國傳統民商事習慣及糾紛解決模式研究》;
5、主持浙江諸暨市楓橋鎮政府委託課題《楓橋經驗與法治型新農村建設》。
專著
1、《一國兩法與跨世紀的中國》,香港文教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8年。
3、《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4、《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5、《現行法秩序思問錄》,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6、《慈父嚴母的家教》
合著
3、《情理法與中國人》(修訂版,范忠信、鄭定、詹學農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編著
2、《官與民:中國傳統行政法制文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3、《禮與法: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概論》,參撰,執筆6萬字,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譯著
論文
1、《中西法律傳統中的“親親相隱”》,《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2、《the practice of kinspeople Concealing each other’s misconduct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traditions》,《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8年第2期;
3、《中國古代法的作用論的反思》,《法學研究》1988年第2期;
4、《親親尊尊與親屬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法學研究》1997年第3期;
5、《日據時期台灣法制的殖民屬性》,《法學研究》2005年第4期;
6、《國民冷漠怠責與怯懦的法律治療》,《中國法學》1997年第4期論文;
7、《中國“封建”法制史研究論綱》,《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論;
8、《專職法司的起源與中國司法傳統的特徵》,《中國法學》2009年第5期。
教材
1、《中國法制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2010年8月。
2、《中國法制史原理與案例教程》,副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2009年再版。
3、《台灣法概論》,副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中國法制史》,參撰2萬字,北京大學、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2011年第八版。
獲獎記錄
成就
(2)1995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合著《情理法與中國人》,第一作者);
(3)1995年,獲蘇州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合著《法理學:市場經濟下的探索》,第二作者);
(4)1998年,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三等獎(《情理法與中國人》);
(5)2001年,獲第二屆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論文《中西法律傳統中的“親親相隱”》);
(6)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三等獎(論文《“親親尊尊”與親屬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
(7)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屆獲中國法律史學會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論文《中國古代道德教化之法制慣例及其借鑑意義》、《自然人文地理與中華法律傳統之特徵》、《大陸法系對中國法律的影響》);
(8)2003年,獲第三屆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論文《中西倫理合璧與法治模式的中國特色》);
(9)2003年,獲第八屆武漢市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
(10)2003年,獲法務部法學教材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作者);
(11)2004年,獲第四屆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專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
(12)2007年,獲首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專著《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
榮譽
1993年,“蘇州大學優秀骨幹中青年教師”;
1994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優秀骨幹青年教師”;
1996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優秀骨幹青年教師”;
1996年,入選“江蘇社會科學界跨世紀學人”。
1999年,獲中國法學會“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001年9月,湖北省政府“湖北省優秀教師”;
2002年,獲中國法學會“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002年7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4年9月,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光榮稱號和金質獎章;
2004年12月,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2004年12月,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2005年3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
2005年10月,湖北省宣傳文化界“五個一批”人才入選;
2005年11月,中國法學會《當代中國法學名家》首批入選;
2006年3月,湖北省政府“新世紀高層次人才第一層次人選”;
2009年1月,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