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光湖

范光湖

[氾光湖]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人口1.5萬。鄉政府駐牌坊。 全鄉有耕地2.3萬畝,湖泊、內盪、灘地5萬畝。該鄉依託資源優勢,發展以林、漁為主的規模經營,走出一條"林漁穩農,林漁促工"的強鄉富民之路。十多年來,開發利用灘涂、圩堤和宜林荒地造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5%,活立木蓄積量為14萬立米。

寶應境內在從古瀉湖逐漸演化淤淺形成窪地平原後,殘留下一些小型湖盪和沼澤濕地。宋真宗、光宗時大築漕堤,古夾耶河瀦水漸多,始有氾光湖。後來,淮河入海故通為黃泛泥沙淤高,泄水不暢,上游發水,超過了洪澤湖大堤和運河堤防的限度,不斷決口泛濫,造成寶應境內湖盪水面大增。至明隆慶時,境內有三盪九湖,氾光湖為其一。至清末時,境內有八湖,氾光湖(即寶應湖)為一。後來以劉堡為界,北因臨近寶應城取名寶應湖,南稱氾光湖。南北闊10里,東西長30里。

氾光湖及其周圍的湖灘、農田為一行政區域。這一區域屬氾西莊,民國期間先屬第三市,後屬第七區,1949年後屬氾水區,1961年建氾光湖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 2000年撤鄉並鎮,氾光湖鄉變為氾水鎮的一個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范光湖
  • 地理位置:縣境西南部
  • 占地面積:63平方公里
  • 具體位置:北緯33°07′東經119°21′
范光湖簡介,范光湖的形成,范光湖的地理位置,范光湖鄉簡介,范光湖鄉地理位置,范光湖鄉的由來,氾光湖歷史文獻(王輝蜂)417254110整理,氾光湖賦(吳敏道),過寶應湖(李東陽),夜渡寶應湖(倪 岳),寶應湖(王世貞),氾光湖(高 谷),過氾光湖懷古(王士禎),雨過氾光湖(喬出塵),

范光湖簡介

范光湖的形成

寶應境內在從古瀉湖逐漸演化淤淺形成窪地平原後,殘留下一些小型湖盪和沼澤濕地。宋真宗、光宗時大築漕堤,古夾耶河瀦水漸多,始有氾光湖。後來,淮河入海故通為黃泛泥沙淤高,泄水不暢,上游發水,超過了洪澤湖大堤和運河堤防的限度,不斷決口泛濫,造成寶應境內湖盪水面大增。至明隆慶時,境內有三盪九湖,氾光湖為其一。至清末時,境內有八湖,氾光湖(即寶應湖)為一。後來以劉堡為界,北因臨近寶應城取名寶應湖,南稱氾光湖。南北闊10里,東西長30里。
氾光湖及其周圍的湖灘、農田為一行政區域。這一區域屬氾西莊,民國期間先屬第三市,後屬第七區,1949年後屬氾水區,1961年建氾光湖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 2000年撤鄉並鎮,氾光湖鄉變為氾水鎮的一個片。

范光湖的地理位置

[氾光湖]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人口1.5萬。鄉政府駐牌坊。
全鄉有耕地2.3萬畝,湖泊、內盪、灘地5萬畝。該鄉依託資源優勢,發展以林、漁為主的規模經營,走出一條"林漁穩農,林漁促工"的強鄉富民之路。十多年來,開發利用灘涂、圩堤和宜林荒地造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5%,活立木蓄積量為14萬立米。1994年,國家綠化委員會命名該鄉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全鄉利用湖泊網圍養殖魚蟹達萬畝,水產品產量3700多噸。糧食生產穩步上升,年產糧食達1.56萬噸。林木加工的效益顯著。鄉辦企業膠合板廠車年創產值2000萬元。村組也形成加工點、加工片、加工線的專業特色,年產細木工板、膠合板近3萬立方米,遠銷蘇南及上海、浙江等省市。此外,機械,輕紡工業初具規模,產品有帆布、針織布、服裝、導線器、起重機配件、濾清器等,其中濾清器總成獲部優產品稱號。

范光湖鄉簡介

范光湖鄉地理位置

氾光湖鄉
位於縣城南15公里,運河西,大汕子東。地處北緯33°07′東經119°21′。總面積63平方公里(不包括縣屬柴灘面積),耕地1.97萬畝,水域5.12萬畝。人口1.59萬。

范光湖鄉的由來

清朝,屬氾西莊。民國期間先屬第三市,後屬第七區。1949年後屬氾水區(公社)。1961年建立氾光湖公社。1983年改公社會為鄉。
解放前,此地連年洪水成災,人民民眾大都以割柴、捕魚為生。解放以後生產發展較快。1969年由於大汕隔堤的建成,柴灘變為糧田,帶來農副業生產的變化,產量逐年提高。1989年糧食總產10641.5噸,油料137.2噸。多種經營以編織業、養殖業為主,柴揩席和魚、蝦、螃蟹遠銷大江南北。1989年多種經營產值773萬元。工業有飲料、毛氈、服裝等工廠。1989年村及村以上工業產值381萬元,其中村辦工業產值168萬元。
鄉人民政府駐牌坊。此地原有貞節坊1座,因此得名。其北東瓦甸,原有湖神廟1座。清乾隆弘曆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避風於此,敕建此廟,廟毀於民國28年(1939年)。境內華家灘、五里舖等自然村莊居民集中。南運西閘、大汕子隔堤退水閘均建於境內南端。至1989年全鄉有醫院、影劇院、文化中心站各1處。有中國小14所,在校學生1737名
氾光湖的歷史文獻 (王輝蜂)整理

氾光湖歷史文獻(王輝蜂)417254110整理

清朝,屬氾西莊。民國期間先屬第三市,後屬第七區。1949年後屬氾水區(公社)。1961年建立氾光湖公社。1983年改公社會為鄉。
解放前,此地連年洪水成災,人民民眾大都以割柴、捕魚為生。解放以後生產發展較快。1969年由於大汕隔堤的建成,柴灘變為糧田,帶來農副業生產的變化,產量逐年提高。1989年糧食總產10641.5噸,油料137.2噸。多種經營以編織業、養殖業為主,柴揩席和魚、蝦、螃蟹遠銷大江南北。1989年多種經營產值773萬元。工業有飲料、毛氈、服裝等工廠。1989年村及村以上工業產值381萬元,其中村辦工業產值168萬元。
鄉人民政府駐牌坊。此地原有貞節坊1座,因此得名。其北東瓦甸,原有湖神廟1座。清乾隆弘曆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避風於此,敕建此廟,廟毀於民國28年(1939年)。境內華家灘、五里舖等自然村莊居民集中。南運西閘、大汕子隔堤退水閘均建於境內南端。至1989年全鄉有醫院、影劇院、文化中心站各1處。有中國小14所,在校學生1737名

氾光湖賦(吳敏道)

玉虛公子,自東吳而來,造於浚野鄙人,曰:"蓋聞地以人勝,美以言傳。京湖耀於光祿之宴,沔波著於郎官之題,鏡水鏗於賀監之隱,洞庭播於孟客之詞。墨卿之所濡灑,文匠之所掞。足以宏獎風流,澡滌幽姿,增恢名勝,標示來茲。若此地有"氾光湖,漪漪乎,乎,亦天下之鉅奇也。……或泥六斗,或浪三級,或竹箭之流,或桃花之色。……水晶一色而無際,琉璃萬頃而相連。……農似汶陽,稻似清流;苗如伊闕,種如房州。不知其幾千萬邱。……永永乎國家之命脈,遙遙乎運道之咽喉。又若西域南陽之賈,大城大夏之商,異物奇貨,來於八方;萬金之載,百寶之裝,亦皆候五兩之動靜,凌萬頃之蒼茫。豈能飛渡而不由於斯鄉?

過寶應湖(李東陽)

地圻山平野,煙深水抱城。 湖天四面闊,風舸一時輕。
鸛鶴飛揚意,魚龍出沒情。 相看總相得,吾亦愛歸程。
(李東陽,字賓之,明茶陵人。天順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與寶應進士仲本過從甚密。著有《詩話燕對錄》等。)

夜渡寶應湖(倪 岳)

湖光晃漾水波平,夜半舟人靜不驚。 霜旆近於天上轉,風帆遙向月中行。
一泓清淺魚龍隱,兩岸空寒鸛鶴鳴。 猶勝坡翁雪堂夢,相逢有客不知名。
(倪岳,字舜咨,明上元人。天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有《清溪漫稿》)

寶應湖(王世貞)

波搖匹練界長空,天闊千帆處處風。
人霧樓台先暝黑,隔林楓葉後霜紅。
(王世貞,字元美,明太倉人。嘉靖進士,官刑部主事。著有《龠山堂別集》、《觚不觚錄》等。)

氾光湖(高 谷)

湖才過卻,萬頃復湯湯。 風卷濤聲急,雲連樹影長。
狎鷗驚使節,鮮鯉避鳴榔。 白首朝天去,凝眸望帝鄉。

過氾光湖懷古(王士禎)

嗚呼正德中,嬖豎隳皇綱。 華容既遐謫,劉謝成高翔。
談笑誅刑餘,台閣資文襄。 逆濠睨神器,弄兵下鄱陽。
勢異北平順,跡同吳濞狂。 桓桓文成公,將帥皆龍驤。
義旗出章貢,狡童旋已亡。 如何萬乘尊,南巡來建康?
羅綺照紅水,姝麗傾淮揚。 誰賡白雲謠,載詠黃竹章。
茲湖兩駐蹕,名因翠華長。 龍舸與鳳,樂哉方未央。
膠舟古所戒,遺恨憐昭王。 事往二百年,寒波但菰蔣。
月暗津鼓急,楓落漁燈驚, 緬懷豫且嘆,弔古重悲傷。
至今泰陵樹,松柏無斧。
(王士禎,字貽上,別號漁洋山人,清山東新城人。順治進士,官刑部尚書。後改名士正。其詩為一代宗匠。)

雨過氾光湖(喬出塵)

風雨太無賴,青天不肯晴。 人家門半啟,客路馬頻驚。
蝦菜明湖酒,笙簧綠樹鶯。 恰來逢寂寞,僧寺坐鐘聲。
(喬出塵,本縣人。附《喬蔭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