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詩漢譯研究:從柔巴依到坎特伯雷(修訂本)》實際上是一個論文集,每篇文集寫的角度儘管各不相同,但都圍繞著前面說過的三個方面展開,所以內容還是相當集中的,只是形式上像是一個個“專題討論”。特別是對頭兩個方面的討論,主要就是強調詩是有可譯性的,就是證明譯時注意移植原作的格律形式不僅是合理而可行的,有時甚至是必要的。當然,可譯性同怎么譯之間還有著聯繫。《英語詩漢譯研究:從柔巴依到坎特伯雷(修訂本)》總結了百餘年來英詩漢譯的實踐,通過對陸續出現的各種譯詩方式的分析,指出這些方式的逐步演進是譯詩追求準確反映原作內容與格律形式的結果。書中以大量名家名譯為例,探討所體現不同標準,理順了各種譯詩方式之間的關係,清晰地勾勒出其中的發展脈絡,形成了獨立而完整的英詩漢譯理論體系。 《英語詩漢譯研究:從柔巴依到坎特伯雷(修訂本)》雖是學術作品,但寫得平易具體,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踐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英語詩漢譯研究:從柔巴依到坎特伯雷
-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 頁數:393頁
- 開本:32
- 品牌:湖北教育出版社
- 作者:黃杲炘
-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125545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詩,未必不可譯
概述
譯詩者與原詩作者的一次“對抗”
詩,未必是“在翻譯中喪失掉的東西”——兼談漢語在譯詩中的潛力
詩歌翻譯是否“只分壞和次壞的兩種”——兼談漢字在譯詩中的潛力
為什麼我要譯《坎特伯雷故事》
幾點補充
第二部分 詩,要看怎么譯
概述
英詩格律的演化與翻譯問題
格律詩翻譯中的“接軌”問題
詩歌形式的表意功能與譯詩中控制宇數的問題
從英語“像形詩”的翻譯談格律詩的圖形美問題
引申與變通
《柔巴依集》——富有傳奇色彩的詩篇
第三部分 詩,“譯難,評更難”
概述
談詩的改譯
是理解還是誤解——也談弗羅斯特的小詩Dust of snow
評論需要不亢不卑
讀一篇譯詩評論有感
對譯詩的兩種誤會
英語格律詩漢譯標準的量化及其套用
回顧與展望
附錄 部分
附錄一 一種可行的譯詩要求——也談英語格律詩的漢譯
附錄二 詩體拾遺
附錄三 漢語現代“像形詩”兩例
附錄四 本書中部分論文的發表簡況
編輯的話
文摘
為什麼我要譯《坎特伯雷故事》
我的一位極忠於職守而又最直言不諱的同事吳芳(吳國旗)先生說過:如果荷馬的史詩、但丁的《神曲》和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這三本巨著沒有交待得過去的詩體譯本,那就未免是翻譯界的很遺憾(大意如此)。後來,譯詩界前因錢春綺先生也告訴我,日本的著名詩人和翻譯家土井晚翠(1871-1952)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日本沒有荷馬史詩的詩體譯本乃是日本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