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平均海拔1500—1800米,平均坡度為6°—25°,南部青山矗立,水豐、林茂、草盛,是發展林木業的好地方,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除長有松、楊、樺等樹木外,還有貝母、當歸、雪蓮等幾十種藥材。有芥菜、椒蒿、黃花菜等20餘種純天然野菜,有野豬、角鹿、野羊、雪雞等野生動物。北部一帶為黃土
丘陵,多栗鈣土、栗黃土、灰鈣土,適合種植小麥、豌豆、油菜、土豆等農作物。石灰石資源豐富,在鄉鎮企業中,石灰石生產占相當比重,現有大中型石灰窯10座,年產16500噸。
氣候特徵
英格堡鄉平均日照時數達2800-3000小時,無霜期145天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為200-394毫米,屬逆溫帶氣候。蒸發量1500-2400毫米,全年降水分布不均,春季雨量較少,往往形成春旱,影響
春播。2006年底,庫容量為287.5萬立方米的英格堡水庫工程竣工,極大緩解了英格堡鄉水土供需矛盾。
人口資源
全鄉總人口3064人(2017)。轄7個行政村,鄉黨委下設5個黨總支,25個黨支部,黨員360名,其中:女72名,占黨員總數的20%;農牧民黨員306名,占黨員總數的85%;35歲以下黨員66名,占黨員總數的18.3%;60歲以上黨員111名,占黨員總數的30.8%。全鄉共有“三老”人員102名,其中:“老黨員”94名,“老幹部”7名,“老模範”1名。主導產業以農業、牧業、菌菜業為主。全鄉共有耕地5.59萬畝,其中山旱地36648畝(其中退耕還林還草7580畝),水澆地11672畝。
經濟發展
英格堡鄉黨委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以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統籌農牧業經濟協調發展。2006年,全鄉實現經濟總收入4904萬元,較2005年增長207萬元,增長4.2%。其中:農業收入1957萬元,牧業收入1120萬元,二、三產業收入1827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991元,人均純收入較2005年增收270元,增長7.3%。工業總產值1697萬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509萬元,增長0.9%。全年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1886萬元,實現純利潤189萬元。全年建築業完成總產值410萬元,建築企業施工房屋建築面積49200平方米,竣工面積49200平方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6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03萬元、更新改造投資163萬元。
種植業
在農業生產上,針對全鄉地處逆溫丘陵地帶和水資源短缺的現狀,積極推行了山旱地種植以鷹嘴豆、白豌豆為主,水灌區以種植優質玉米、小麥、土豆、打瓜等為主的生產模式,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5年內將英格堡鄉建成木壘縣馬鈴薯育種、良種繁育基地。著力建設優質小麥、阿魏菇、玉米、白豌豆、打瓜等五大特色農業生產基地。2006年,完成總播面積5.5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4.3萬畝,經濟作物0.5萬畝,草料0.76萬畝,其他0.3萬畝。
畜牧業
2006年,全鄉繼續把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徑和主導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加快發展。一是堅持“以小換大、以土換良、穩步發展小畜,加快發展大畜”的畜牧業發展思路,繼續把適應舍飼圈養的土雞、早冬羔、生豬等短、平、快項目作為農民增收的亮點,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飼養水平。2006年全鄉牲畜周轉量達81159頭(只),生產早冬羔14萬隻,幼畜成活率達99.9%,母畜比例達75%。短平快項目
養殖量達16萬隻,牲畜存欄30249(只)。新增10萬元以上大戶1戶;5—10萬元養殖大戶3戶;1—5萬元大戶21戶。產毛65噸,產肉1052噸,產奶482噸,禽蛋6.2噸。二是大力推進牲畜品種改良工作。在品種改良方面,通過凍精冷配等先進技術,重點發展了北京花等良種牛和細毛羊。在全鄉設立冷配點3個,配備冷配技術人員4人。2006年,完成黃牛改良963頭,肉毛兼用陶賽特綿羊改良320隻。
林業
2006年,全鄉繼續加快發展以經濟林為主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積極鼓勵農民發展庭院造林,同時,通過落實林權政策,加強了對原植林木的管護。2006年完成造林1428畝,其中:經濟林1170畝,農田防護林60畝,育苗7畝。新栽林木成活率均在86%以上,歷年造林保存率達90%。通過投放鼠藥等措施,加大了對林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力度,病蟲害防治率達95%以上。
菌草業
作為特色產業,英格堡鄉現有菌草大棚67座,2007年新建32座,使大棚總量達到100座以上。特色產業提高經濟效益,必須有科學的生產技術。1、營養阿魏菇是一種腐生或寄生兼有菌類,常生長在阿魏根莖上,也偶爾生長在蒿草莖上,人工栽培試用綜合土豆培養基進行試管培養或用棉籽殼、木屑、甘蔗渣、稻草、麥草等原料,都能生長良好,並產生正常的子實體。因此,在營養上能利用一般的糖類,即蔗糖、葡萄糖、澱粉以及纖維素、果膠質、蛋白質、胺基酸以及某些維生素等作為自己的營養。2、溫度阿魏菇的菌絲在5-32℃均可生長,但生長最快是24-26℃,子實體在8-25℃均可形成,而以8-18℃生長較好、較快、品質較好。3、水分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含水量在60-70%,在子實體生長發育時,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空氣溫度小,子實體生長緩慢,且表面易形成龜裂,水份過多易造成綠霉污染。4、光線菌絲生長並不需要光線,但子實體分化和生長發育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不同品種對光線要求也不一樣。5、空氣阿魏菇是好氣性菌類,不論是菌絲生長階段或者子實體發育階段,要求都有新鮮空氣,尤其是子實體形成時期,代謝旺盛,呼吸強烈,對氧氣要求量較大,而對二氧化碳敏感,當空氣流通後,又可恢復生長。6、PH值阿魏菇菌絲生長在培養料在酸鹼度PH值5-9之間均可生長,而阿魏菇生長的土壤為棕鈣土,PH值為8.0-8.5。7、季節栽培季節要根據阿魏菇出菇溫度來安排,阿魏菇適合的出菇
溫度8-20℃,一般安排在冬季,5-8月份可繁殖母種、原種,8-10月生產菌袋,10-11月份進棚進行出菇栽培。8、菇房要求菇房可因地制宜,可利用蘑菇房,也可利用溫室民用房、地下室、人防地道等,但要求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水源方便,溫室栽培,可利用蔬菜溫室,要求坐北朝南偏西5-10度,並常常蓋保溫帘子,做好遮光措施,菇房周圍要求清潔,不應有畜圈、廁所和垃圾堆,以免病蟲滋生和危害。9、菌種製作母種製作。採用馬鈴薯培養基地恆溫箱內培養12-15天。原種製作。製作原種的容器採用罐頭瓶、玻璃瓶或高壓塑膠袋,培養基用棉籽殼或木屑78%,麩皮20%,石灰1%,庶糖1%,阿魏粉5%,料水比1:1.1-1.3,培養溫度25℃。栽培種或生產菌袋。培養基配方同原種,製作方法和培養溫度也相同,可採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菌種袋,規格為15-18×36-40厘米的菌袋栽培。10、原料用棉籽殼、木屑、甘蔗渣、稻草、麥草等,但栽培用料必須新鮮,無腐爛,
稻草、麥草要切成3-5厘米長的段,另外還要準備有糖、石灰、磷酸二氫鉀等。
科教文衛事業
文教衛生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全鄉有中學1所,國小3所,有學生448名,其中民族學生5名,教師85名,全年完成教育基建投資2萬元。大專以上學歷72人,中專學歷249人,高中338人,國中3065人,小學生487人,文盲42人。鄉設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13人,床位10張,人口增長率0.99‰。擁有各類技術人員128人,其中中級以上49人。四、
廣播電信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萬元,
電信業務總量48萬元。農村固定電話用戶1378戶,覆蓋率95.4%,行動電話用戶916戶,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13戶。年末廣播人口覆蓋率98%,電視人口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400戶。五、招商引資2006年,招商引資566萬元,其中旱地自壓噴灌100萬元,英格堡河谷主幹渠163萬元,基層政權建設62萬元,鄉文化活動中心41萬元,英格堡村新農村建設200萬元。六、其他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435萬元。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300元。職工年均貨幣工資1.5萬元。截止2006年底,已有117名職工參加失業保險,118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42名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面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州黨委加快東三縣發展重大戰略推進的大好機遇,英格堡鄉黨委、政府總過去,籌劃未來,立足鄉情,科學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及縣委十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個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步伐,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2006年大事條目:1、英格堡鄉可蓄280萬立方米的水庫竣工,下閘蓄水。2、英格堡鄉11.2公里的主幹防滲渠竣工。3、完成1800畝的自壓噴灌工程。4、農村安全飲水改建工程完工。5、完成英格堡鄉汽車站的建設。6、吸引民間資本200萬元建成24座高標準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