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三二”暴動

英山“三二”暴動

英山“三二”暴動,1930年3月31日(農曆三月初二),英山金家鋪鎮黃埔學生傅昆言姚家芳和金仁宣,帶領英山民團部分團丁和金家鋪幾百農民發起了史稱“三.二暴動”的武裝起義,打響了英山武裝革命以來的“第一槍”。從此,揭開了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在英山長達十九年武裝對抗的序幕。為表示對烈士的尊敬和懷念於孔家坊鄉建有“三二暴動紀念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山“三二”暴動
  • 性質:共產黨領導的反抗運動
1930年3月31日(農曆三月初二),家在英山金家鋪的三個黃埔學生傅昆言、姚家芳和金仁宣,帶領著英山民團部分團丁和金家鋪幾百農民,提著槍,扛著大刀長矛,急匆匆趕到西河東岸的大楓樹,發起了史稱“三.二暴動”的武裝起義,打響了英山鬧革命以來的“第一槍”。從此,揭開了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在英山長達十九年武裝對抗的序幕。由於這次暴動,地處大別山南麓的這塊土地,就與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五師、劉鄧大軍有了說不清道不盡的歷史淵源。
“三二暴動”發生後,據守英山縣城的國民黨唐生智部韓傑旅一個團北上進剿,進至金家鋪駐紮,暴動隊伍北退至霍山(現為金寨)燕子河為中心的西界嶺一帶活動。7月初,紅一軍軍長許繼慎帶領紅一軍2師、3師也來到了燕子河。紅一軍此前一個多月才剛剛編成,黃麻起義隊伍800人編為紅一軍1師,商南起義隊伍600人編為紅2師,六霍起義隊伍400人編為紅3師。這次,應中共英山縣委要求,紅2師、紅3師特從霍山縣城趕到燕子河會合,配合“三二暴動”隊伍——“英山紅軍游擊隊”攻打英山縣城。是時,英山駐有國民黨正規軍一個旅,鄂豫皖紅軍自誕生以來,還沒有打過一次圍殲一個旅的大仗。戰前分工,英山紅軍游擊隊擔任前鋒與主攻,被作為主力使用。英山紅軍游擊隊共300多人,有由英山民團帶出的近百條鋼槍組成的“鋼槍隊”,在當時的鄂豫皖蘇區,是除紅1、2、3師之外最大的一支成建制紅軍部隊,人槍數量與紅一軍第3師相近。7月12日,在英山紅軍游擊隊的引領下,紅軍圍點打援,由紅2師圍金鋪,紅3師和英山紅軍游擊隊在獅子拗設伏,先將金鋪突圍而出的韓傑旅一個團全殲,隨後又將英山縣城出援的韓傑一個團加旅部全部消滅,紅軍隊伍兵不血刃進占英山縣城,英山縣城迎來第一次解放。紅軍這次英山作戰,繳獲甚豐。
據當時的英山童子團團長皮定均回憶,他帶領一幫小孩幫助紅軍打掃戰場忙活了好幾天,光撿槍就撿了二三百枝。收穫最大的當然是土生土長的本地紅軍——英山紅軍游擊隊。因地利之便,加之又率先接敵,英山紅軍游擊隊繳獲的槍枝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有優勢,以致於引起了紅一軍部隊的眼紅,要用舊步槍與英山游擊隊換機槍和衝鋒鎗(見〈中共六霍縣委給中共中央的報告〉)。史料記載,英山作戰後,紅軍2、3師和英山紅軍游擊隊都有較大發展,紅2師進入英山時為600人,從英山、羅田返回獨山時已發展到1200多人(見《紅四方面軍作戰情況簡表》)。按此推測,土生土長的英山紅軍游擊隊也應該發展到了600人左右,而且有“鋼槍隊”和繳獲韓傑旅的槍枝打基礎,武器裝備也應是一流的。然而,讓不少研究者感到奇怪的是,對這樣一支與紅一軍哪個師實力都不相上下的紅軍部隊,卻沒有按紅軍的習慣作法,將其成建制地整編進正規紅軍。有資料顯示,在30年7、8月間,英山紅軍游擊隊被一分為三,主體編為中央獨立師五團,一部與霍山游擊隊合編為中央獨立一師二團,餘部則留在了英山。三個月後,中央獨立1師又與紅一軍獨立旅合編為紅一軍新的第3師,姚家芳也調至紅一軍隨營幹部學校任校長。到30年12月,3師又被打散分別編入紅1、2師,餘部編為7團留在皖西,與擔任皖西北軍委委員的金仁宣在一起。至此,“三二暴動”隊伍大部分散,只有留在皖西的7團和英山游擊隊還保留有一定的成建制隊伍。31年3月,以7團為基礎,又組建了紅12師,為紅四方面軍的四個主力師之一。紅12師長期據守英山,使以金家鋪、燕子河為中心的紅色根據地獲得了大發展,也因此為後來張國燾、曹大俊肅反大殺英山籍紅軍幹部埋下了禍根。幸運的是,32年9月底,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從八仙畈村離開英山後再未回來,這才使“三二暴動”剩下的少數英山紅軍戰士得以在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和紅二十八軍中生存下去,沒有徹底被“肅”盡。
“三二暴動”以後的近兩年的時間裡,長期有“大紅軍”在英山路過或駐紮,加之英山還有“三二暴動”隊伍留下的一支紅軍游擊隊,因而,從英山西河金鋪至霍山(現金寨)燕子河的大片區域,就成為鄂豫皖地區一塊長期相對穩固的紅色根據地。這塊根據地,是統轄鄂皖六縣的中共紅山中心縣委駐所。英山縣城內的孔廟,是紅山中心縣蘇維埃政府(相當於現在的地市級)的政府大院,設立了保衛局、審判庭、農會、婦聯會等許多紅色政權機構,還陸續出台了紅色政權的《土地法》、《婚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而西河賀家橋至新屋咀一帶,則是鄂豫皖紅軍的軍工走廊,先後建起了兵工廠、被服廠、紅軍醫院等後方基地。
“三二暴動”是緊接鄂豫皖地區三大暴動後的又一次著名暴動,由其所創立的英山革命根據地當年是與紅安七里坪、河南新集、安徽金寨齊名的的四大紅色根據地。這一時期,是英山紅色革命歷史最輝煌的時期。
從英山本地提供的史料看,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英山革命史似發端於1926年。早期共產黨人蕭伯堂在英山東西河流域分水嶺上的蔡家畈辦平民夜校,開始向農民宣傳共產主義。而真正將英山人民引入紅色革命的洪流並與紅色中國的建立產生緊密聯繫的還是始於“三二暴動”以及暴動後在英山掀起的大革命浪潮。“三二暴動”播下的革命種子,遍布紅一軍、紅四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等紅軍部隊。甚至到19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15軍最後解放英山時,配合15軍作戰的英山地方游擊隊也還是當年“三二”暴動所播下的種子。有研究者言,“三二暴動”是英山的“南昌起義”,此言的確不假。
據了解,英山本地對“三二暴動”的紀念大致有這些:縣委黨史辦編寫的黨史資料有部分記錄;編年體《英山縣誌》在對應的年月作了簡單的介紹。但這都不是一般的參觀者或旅遊者所能接看得到的。擔負向最大多數人傳遞英山革命史信息任務的是英山烈士陵園。在英山烈士陵園紀念館中,有金仁宣、姚家芳、傅昆言的照片,其下的解說文字中對“三二暴動”有所涉及。另外,在“英山烈士陵園導遊詞”中也提到了一句。建國六十年來,有沒有為“三二暴動”組織過專題紀念活動,現無從查考,英山烈士陵園中墳塋叢叢,陵墓恢弘,“三二暴動”烈士安身之處有幾冢?也不得而知。
1928年,參加鄉農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入黨後,發動丈夫鄭明金、兒子鄭松柏參加革命。1930年一家三口人都參加了英山三二暴動。1931年,她當選為英山縣第二區婦女聯合會主席。丈夫當選為區農協會主席,13歲的兒子當選為區兒童團團長。1932年9月,紅軍主力撤離英山後,國民黨四十七、五十四師竄至英山推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她毫不畏懼繼續堅持在新鋪一帶活動。同年冬,因叛徒出賣,她和丈夫、兒子同時被捕。關押在金鋪萬年台祠堂里,審訊中,敵人對她說:“只要你保證今後不再當紅匪,就放你全家人出去”。她斬釘截鐵地說:“我死也做共產黨”。敵人惱羞成怒,扒掉她的上衣用鐵絲穿乳,押到金鋪河坪殺害。她就義前高呼“打倒國民黨,打倒土豪劣紳,紅軍萬歲!共產黨萬歲!。”其丈夫在猶中被折磨致死,兒子亦被敵殺害。被人們譽為全家烈士。
部份史料參考《英山革命史》,有詳細記載。
編年體《英山縣誌》在對應的年月作了簡單的介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