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安村

英安村是一個隸屬於吉林省琿春市英安鎮的行政村。該村共有人口500來戶、1700多人。英安村毗鄰琿春發電廠、英安煤礦和光明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英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耕地面積:200多公頃
  • 人均耕地:0.5畝
  • 人均純收入:2693元
村情概述,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述

英安村是城鄉結合村,有500來戶、1700多人,耕地面積200多公頃。針對人多地少的現狀,英安村利用近郊區位優勢,在交通要道兩側劃出10萬平方米土地作為工業小區,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進行招商引資,培育和發展民營經濟。截至到目前,以龍鮮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13家企業先後在英安村落戶,總投資達680萬元。落戶企業在生產時,吸納了村內400多名勞動力就業,全村農民年收入增加400多萬元,村里每年也獲土地入股分紅6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日益壯大。
英安村還利用毗鄰琿春發電廠、英安煤礦和光明街的區位優勢,投資20萬元修建了農貿市場和臨街門市房,由農民自願承包經營或對外承包經營、租賃。目前,全村從事飲食服務業的有40多家,從業人數160多人。通過興辦二、三產業,英安村90%的勞動力轉移到當地企業,成為離土不離鄉的農民工,經濟結構的多元化使農民實現了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除此,英安村還積極協調信用社和相關部門為農民外出打工創造條件,轉移剩餘勞動力200多人,其中有131人出國勞務。全村農民年勞務輸出收入600多萬元。
在積極發展生產的同時,英安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今年上半年,英安村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修建了13.4公里的村水泥路,建設了飲水工程,改造了危橋,安裝了50盞路燈,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畝(其中:田71畝,地87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小麥、大麥、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70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30.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73戶已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建有小水窖5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63萬元,畜牧業收入28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3頭,肉牛33頭,肉羊17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7.3萬元,工資性收入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在省內務工3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人,勞動力1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5人,漢族17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人,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和支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發展重點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差; 2、民眾增收難; 3、村內無教育、科技、文化設施; 4、農田水利設施缺乏,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5、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缺乏支柱產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60畝; 2、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中豬180頭、牛60頭、羊12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