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力克是一種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模式,是英文EANLIC的音譯,而EANLIC是“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的縮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力克
- 外文名: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
- 英文名:是英文EANLIC的音譯
- 屬性: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 目的:提高英語水平
簡介,主要觀點,實踐案例,
簡介
英力克習得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在中國這樣一個非英語國家的一定地域範圍內,或者一定的人群內人為地創造出一個使用英語的環境,一個類似於英語國家的語言環境,並將我們的英語學習者投入到這個英語交際和運用的環境裡,使他們在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學習英語的同時,更能夠通過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英語語言運用過程中自然習得英語,最終達到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主要觀點
英力克習得模式的主要觀點是:1.作為外語的英語教學要特別注重英語語言環境的建構,要特別重視語言的“習得”過程,強調其習得方式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2. 由於“母語優先傾向”,認識到在非英語母語環境下建構其語言環境的艱巨性,強調充分調動學習者內外監控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實踐案例
根據英力克習得模式的理念,麗江師專外語系改革了傳統的英語口語課程,將其命名為《英力克英語口語》。該課程將每周四定為‘英語日’,在‘英語日’里外語系所有師生的工作生活用語為英語。‘英語日’的中午被定為‘英語午談’的時間,全系師生到英語廣場用英語聊天,每個‘英語午談’一般都有一個統一固定的話題,同時每位口語課教師還要單獨布置相關的任務。該課程還將當天晚自習時間定為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英力克之夜’的活動時間。口語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3-4人小組,每個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負責組織至少一次‘英力克之夜’活動。另外該課程在英語教育專業從二年級開始實施‘學生教師上課’這一模式。任課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指導,即課前輔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修改學生的英文教案;課中輔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解答學生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並對‘學生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分;課後對‘學生教師’的課堂教學表現進行評價。在這些課前、課中、課後的活動中,師生之間也要求用英語進行交流。
英力克習得模式在《英力克英語口語》中最為重要的要素在於其監控激勵機制的建立。該課程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分別按照7:3的比例計算期末成績,用70%的形成性考核機制進行過程管理。形成性考核的內容包括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情況、考勤狀況、完成活動狀況、學生教學表現情況等等,從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英語服務團班級考評等不同角度進行。此外,對英語教師也有各種健全的考評機制,以保證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總之,圍繞著該課程的考核體系,形成了系統的、立體的和生態的監控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