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紫

苯胺紫

苯胺紫即甲基紫。亦稱“冒酜”。第一個人工合成的紫色染料。由英國化學家威廉·亨利·金於1856年在合成奎寧的實驗中偶然發現獲得。微溶於熱水(呈紅紫色),溶於乙醇(呈現紫色)和濃硫酸(呈橄欖綠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苯胺紫
  • 外文名: methyl violet
  • 中文別名: 甲基青蓮,鹼性紫1,苯胺紫
  • 分子量: 407.99
  • CAS號:8004-87-3
  • 分子式:C25H30ClN3
性狀描述,物理參數,貯存運輸,用途說明,危險說明,化學分析,發明的故事,科學研究,

性狀描述

為副品紅鹼的四甲基、五甲基、六甲基衍生物的混合物,系綠色發光粉末。能溶於水和醇,呈紫色溶液,能溶於甘油氯仿,但不溶於醚。

物理參數

熔點:137℃

貯存運輸

密封避光保存。

用途說明

生物染色劑,酸鹼指示劑,檢定等。

危險說明

危險品標誌:Xn
危險類別碼:22-36
安全說明:26-36-24/25-22

化學分析

現代化學分析表明,苯胺紫是一種三芳甲烷結構的鹼性染料,與蛋白質纖維的羧基陰離子可以形成鹽鍵結合而上染。Perkin的發明在人類有機化學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Perkin之後,化學家們紛紛進行有意識地探索和試驗,偶氮、菁、靛族、雜環等等結構的人工合成染料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問世,在五彩繽紛的現代紡織服裝世界中,苯胺紫已經逐漸退出了染色行業的歷史舞台,但人們卻不會因此忘記W.H.Perkin對現代紡織印染業作出的偉大貢獻。
苯胺紫苯胺紫

發明的故事

人類第一個合成染料——苯胺紫的發明故事
人類發現和套用天然礦物、植物染料至少有4、5千年的歷史,栽培和使用植物靛藍染料也已經有2000多年了,後來科學家們分析了植物靛藍的化學結構,人工合成出了化學靛藍。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合成出來的化學染料卻是苯胺紫,它的歷史比化學靛藍還要早20多年。當然了,這個發明原本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科學家們當初並不是為了製做染料,而是為了合成一種抗瘧疾藥物。
1856年,英國皇家化學學院著名有機化學家霍夫曼院長的實驗室里,18歲的研究生W.H.Perkin正在進行著合成抗瘧疾特效藥物金雞納霜(奎寧)的工作,當時這種藥物必須從南美印地安人居住地的一種金雞納樹的樹皮中提取,因此該藥物在歐洲的價格十分昂貴。由於當時藥物化學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尚不夠完善,人們還無法知道金雞納霜的準確分子結構,Perkin只有通過大量的實驗來不斷摸索。一天,他把強氧化劑重鉻酸鉀加入到了苯胺的硫酸鹽中,結果燒瓶中出現了一種瀝青狀的黑色殘渣,Perkin知道這回又失敗了!他只好去把燒瓶清洗乾淨,以便繼續試驗。考慮到這種焦黑狀物質肯定是一種有機物,多半難溶於水,Perkin就採用加入酒精的辦法來清洗燒瓶。當酒精加入到了燒瓶之後,Perkin忽然睜大了早已疲倦的眼睛:黑色物質被酒精溶解成了美麗奪目的紫色!作為一位有經驗的化學研究生,他馬上意識到了這個意外的現象會導致一項重要的發明創造。考慮到當時人們的衣物都是採用難以保存且色牢度很差的天然植物染料進行染色,無論是色彩鮮艷度還是色譜齊全度都不能令人滿意,Perkin想到了嘗試用這種紫色物質去染布,可惜他的試驗並沒有成功,染上顏色的棉布用水一洗就幾乎掉完了!他沒有灰心,又用毛料和絲綢去試驗,結果發現這種無法在棉布上染色的物質,卻可以非常容易地染在絲綢和毛料上,而且比當時的各種植物染料的顏色都鮮艷,放在肥皂水中搓洗也不褪色。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染料苯胺紫。Perkin雖然沒有製造出奎寧來,卻獲得了合成苯胺紫的發明專利。合成染料的華麗色彩令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都為之青睞,意外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他的創業衝動,1857年,Perkin在哈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產苯胺紫的合成染料工廠,並因此成為世界巨富
珀金珀金

科學研究

珀金偶然發現苯胺紫,就是一個有目的的大膽探索過程。1856年,霍夫曼(A.W.Hoffmann)敏銳地預見到有機化學在醫學上的套用,提出了人工合成奎寧的構想,並將這一想法告訴了他的學生珀金。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奎寧一無所知的珀金竟大膽地向霍夫曼表示,他將解決奎寧合成問題。當時,珀金正從事煤焦油的研究。他想,既然從煤焦油中提取的丙烯基甲基苯胺的元素成分與奎寧相同,若能把兩個丙烯基甲基苯胺分子合起來,再加一些重鉻酸鉀以補足所缺的氧原子,不就可以合成奎寧了嗎?珀金的實驗並沒有成功,因為當時人們對奎寧的分子結構並不清楚,但他的探索並非盲目,而是有目的的,是在當時的化學理論指導下進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