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皮

苧麻皮

苧麻皮,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苧麻Boehmerianivea (L.) Gaudich.的莖皮。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陝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之功效。用於瘀熱心煩,天行熱病,產後血暈、腹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門腫痛,胎動不安,乳房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苧麻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蕁麻科
  • :苧麻屬
  • :苧麻
  • 分布區域: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陝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皮。

性味

味甘,性寒。

歸經

歸胃、膀胱、肝經。

功效

清熱涼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

主治

用於瘀熱心煩,天行熱病,產後血暈、腹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門腫痛,胎動不安,乳房脹痛。

相關配伍

1、治跌打傷腫:苧麻乾皮30g。燒灰存性,米酒沖服。(《常用中草藥選編》)
2、治金刃傷:午日取野苧麻,陰乾曬燥,搓熟。取白絨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膿。(《綱目拾遺》引《救生苦海》)
3、治胎動不安:野苧麻乾莖皮15-60g,乾艾葉9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4、回乳:苧麻皮30-45g。水煎服。(《新中醫》1986,(10):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或酒煎。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剝取莖皮,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苧麻又名:野麻,野苧麻,天青地白,上青下白,家麻,綠麻,青麻,白麻。亞灌木或灌木,高0.5-1.5米;莖上部與葉柄均密被開展的長硬毛和近開展和貼伏的短糙毛。葉互生;葉片草質,通常圓卵形或寬卵形,少數卵形,長6-15厘米,寬4-11厘米,頂端驟尖,基部近截形或寬楔形,邊緣在基部之上有牙齒,上面稍粗糙,疏被短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氈毛,側脈約3對;葉柄長2.5-9.5厘米;托葉分生,鑽狀披針形,長7-11毫米,背面被毛。圓錐花序腋生,或植株上部的為雌性,其下的為雄性,或同一植株的全為雌性,長2-9厘米;雄團傘花序直徑1-3毫米,有少數雄花;雌團傘花序直徑0.5-2毫米,有多數密集的雌花。雄花:花被片4,狹橢圓形,長約1.5毫米,合生至中部,頂端急尖,外面有疏柔毛;雄蕊4,長約2毫米,花葯長約0.6毫米;退化雌蕊狹倒卵球形,長約0.7毫米,頂端有短柱頭。雌花:花被橢圓形,長0.6-1毫米,頂端有2-3小齒,外面有短柔毛,果期菱狀倒披針形,長0.8-1.2毫米;柱頭絲形,長0.5-0.6毫米。瘦果近球形,長約0.6毫米,光滑,基部突縮成細柄。花期8-10月。

生長環境

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陝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藥材性狀

莖皮為長短不一的條片,皮甚薄,粗皮易脫落或少量殘留,粗皮綠棕色,內皮白色或淡灰白色。質地軟,韌性強,曲而不斷。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門腫痛,脫肛不收。療血淋。”
2、《天寶本草》:“軟筋骨,化痰。(治)腰腳疼痛,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