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滅道是一個佛教用語,即苦、集、滅、道四諦。苦為生老病死,集為召集苦的原因,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完全解脫實現涅盤境界的正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集滅道
- 分類:苦、集、滅、道
- 相關作品:《法華經·譬喻品》
- 宗教:佛教
- 國家:中國
- 含義:三轉十二行相
基本概念,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辯說,兩重因果,基本教義,
基本概念
佛教語,亦名四諦。諦謂真實不虛,如來親證。佛成道後,至鹿野苑為五賢者始說此法,是為佛轉輪之初,故稱初輪,如《法華經·譬喻品》:“佛昔于波羅柰,初轉四諦輪。”初轉輪三說四諦,第一說: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此是教示四諦四相。第二說: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此是教勸修行四諦。第三說: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斷,滅者我已證,道者我已修。此是佛舉自己證得四諦,合為“三轉十二行相”之義。但此四諦唯聖者所知,非凡夫能知,如《涅盤經》卷十四:昔我與汝愚無智慧,不能如實見四真諦,是故流轉,久處生死,沒大苦海,“若能見四諦,則得斷生死”。由於聖者所證,故稱四聖諦,或四真諦。
四聖諦
苦諦
苦即三界輪迴生死苦惱之義,凡是有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故佛經中說有無量眾苦,但就身心順逆緣境,總有三苦、八苦。三苦,從其逆緣苦惱,正受苦時,從苦生苦,名苦苦;從其順緣,安樂離壞時而生苦惱,名壞苦;生老病死剎那變異而生苦惱,即名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盛陰苦。外有寒熱饑渴等苦惱之身苦,內有煩惱之心苦,所有諸苦皆歸苦諦所攝。
集諦
集謂積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由貪嗔痴等煩惱,造積善惡業因,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
滅諦
又名盡諦,滅謂滅二十五有,寂滅涅盤,盡三界結業煩惱,永無生死患累。
道諦
道謂修戒定慧通向涅盤之道,總有七科:一、四念處,二、四正斷或四正勤,三、四神足或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覺支或七菩提分,七、八聖道或八正道。此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
四諦辯說
兩重因果
四諦有兩重因果,苦為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諦成為世間生死因果;滅是果,道是因,滅道二諦為出世因果。即由造積有漏業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無漏道因而證滅諦涅盤。如《涅盤經》卷十二:“有漏果者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名為滅,無漏因者則名為道。”此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義。
基本教義
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諦是要眾生了知四諦的真理,斷煩惱證涅盤,若專修四諦以求涅盤者,為行菩薩道。
苦為生老病死,集為集聚骨肉財貨,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完全解脫實現涅盤境界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