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炭疽病

苦瓜炭疽病

苦瓜炭疽病是由瓜類刺盤孢引起、發生在苦瓜上的病害。苦瓜炭疽病主要危害葉、莖蔓和果實,葉片染病現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斑,嚴重時數個病斑連成不規則凹陷斑塊。後期病瓜組織變黑,但不變糟且不易破裂。

苦瓜炭疽病分布廣泛,濕度和溫度都對該病害有所危害,空氣濕度越大,越容易發病;溫度在10-30℃時可發病,24℃左右發病最重,28℃以上發病輕,病株率為8%-20%,嚴重可達30%-50%,減產10%左右,嚴重時損失30%以上。

苦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有種子消毒、通風排濕、合理施肥、輪作、合理密植、選種物理方法及發病初期噴灑不同藥液的化學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瓜炭疽病
  • 為害部位:葉、莖蔓、果實
  • 為害作物:苦瓜
  • 病原:瓜類刺盤孢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苦瓜炭疽病病原為瓜類刺盤孢(學名: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 &Mont.)Arx),屬半知菌瓜刺盤孢真菌。病菌分生孢子盤聚生。初埋生,後突破表皮外露,呈黑褐色。剛毛散生於分生孢子盤中剛毛頂端色淡,略尖,基部膨大,長90-120微米,具1-3個分隔。分生孢子梗無色,圓筒狀,柵狀排列,大小20(-25)微米X2.5(-3.0)微米,分生孢子長圓形,單細胞,無色,大小14(-20)微米×5.0(-6.0)微米。
苦瓜炭疽病
苦瓜炭疽病病原圖

為害症狀

苦瓜炭疽病從苗期到生長後期都會發生,特別是在高溫多雨的6-9月發生嚴重。苦瓜的葉、蔓和果實都會感染病害。葉上的病斑初呈黃白色,圓形或不規則形,以後變成褐色或黑色的乾病斑,往往有同心輪紋,容易乾枯裂開,病斑增多後葉片枯萎。蔓上的病斑呈長圓形,稍凹陷,初呈水漬狀淡黃色,後變深褐色。病斑若繼續擴展到圍繞莖蔓一周,便使莖蔓枯萎。果實感染病害後,先在表面產生白色圓形凹斑,似針頭大小,後擴大變成暗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著生黑色小粒。病斑不深入果肉,中央常裂開,在潮濕的情況下分泌粉紅色黏狀物。幼嫩果發病較少,其染病性隨著果實的成長而增加,成熟果較容易染病。

侵染循環

病原菌以菌絲體附著在種子表面,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播種帶菌的種子,種子萌發時病菌可侵染子葉,使幼苗發病。土壤中的病菌通過雨水及灌溉水傳到植株上引起發病。除種子傳病外,發病植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借風雨、昆蟲及農事操作傳播,進行再侵染。

流行規律

高溫、高濕是苦瓜炭疽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空氣濕度越大,越容易發病,潛育期也越短,相對濕度在87%-95%時潛育期為3天,濕度小於54%不發病。溫度在10-30℃時都可發病,24℃左右發病最重,28℃以上發病輕。氮肥用量過多、灌水過量、連作重茬發病重。成熟的瓜條抗病性較差。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 種子消毒:用50%雙氧水浸種3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淨後播種。或將種子放於56℃的溫水中浸泡,當冷卻到室溫後再繼續浸泡24小時,然後置於30-32℃條件下催芽,芽長3毫米時播種。
  • 通風排濕:棚室栽培要加強通風排濕,使棚內濕度保持在70%以下,減少葉面結露和吐水。
  • 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三要素配合施用。
  • 輪作:與非瓜類蔬菜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 合理密植:及時引蔓上架並整枝。
  • 選種: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25%攏總好(咪鮮胺+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加75%聖克(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200-3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450倍液,或69%烯醯嗎啉錳鋅+70%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800-10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間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防治4-5次。在噴施藥液的同時,如能加入1.8%愛多收5000-6000倍液或金珠葉面肥(胺基酸精餾液)600-800倍液,可有藥肥兼收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