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丸

苦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五一。具有清利濕熱,行氣化瘀之功效。主治月事欲下,腹疼痛。

基本介紹

  • 名稱:苦參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 組成:苦參、牡丹、赤茯苓、赤芍藥、當歸、大黃、食茱萸、延胡索、五味子、荷葉、檳榔、桂
  • 功用:清利濕熱,行氣化瘀
  • 主治:月事欲下,腹疼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苦參(洗,銼碎)、牡丹(去心)、赤茯苓(去黑皮)、赤芍藥、當歸(微炒)、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30g),食茱萸、延胡索、五味子、荷葉(微炙)各半兩(15g),檳榔五枚(生用,銼),桂(去粗皮)三分(22.5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九,空心以酒送下。以愈為度。

功用

清利濕熱,行氣化瘀。

主治

月事欲下,腹疼痛。

方義

赤芍、當歸養血活血;丹皮、大黃清熱化瘀;苦參、赤茯苓清熱利濕;食茱萸辛香助陽,辟濁陰之滯;桂心通經活血;延胡索、檳榔理氣導滯止痛;荷葉利濕熱,行清氣,去瘀血;五味子斂陰固津、安神補虛。諸藥配合,共奏清利濕熱,行氣化瘀之功。

附方

名稱:苦參丸
組成:苦參、黃連、黃芩、梔子仁、川大黃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時氣結胸,熱毒在內
出處:《聖惠》卷十五
名稱:苦參丸
組成:苦參、生乾地黃、硃砂、熏黃、甘草
用法:上為末,研入硃砂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大風,遍身結聚如桃李核,作瘡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名稱:苦參丸
組成:苦參、丹參、沙參、人參、五加皮、防風、蒺藜子、烏蛇、蔓荊實、敗龜、虎骨、玄參
用法:上為末。別以不蚛皂莢一斤,以水三升,授取汁,去滓,於無油鐵器內煎成膏,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良久及夜臥服十五丸二十丸,共三服,各用荊芥、薄荷、酒送下
主治:肉苛,榮虛衛實,肌肉不仁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名稱:苦參丸
組成:苦參、黃連、知母、栝樓根、牡蠣粉、麥門冬
用法:上為末,以生牛乳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食後漿水送下
主治:骨蒸消渴、消中,熱中渴利,心熱,風虛熱,傳屍勞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名稱:苦參丸
組成:苦參、白礬、山梔仁、木通、杏仁、甘菊花、大黃、防風、射干、玄參、甘草、惡實、白藥、馬勃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酸棗大。每服綿裹一丸,夜後含化,咽津
主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痰唾稠濁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名稱:苦參丸
組成:苦參、雌黃、雄黃、白礬、藜蘆、麝香
用法:上為末,以一小棗許大,納下部中,一日兩三次
主治:小兒疳蟲蝕下部,久痢膿血,舉體疼痛,面色虛腫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