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大造苦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四。主治大風瘡及諸風、赤白癜風。
基本介紹
- 名稱:加減大造苦參丸
- 出處:《丹溪心法附余》卷四
- 主治:大風瘡及諸風、赤白癜風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苦參一斤,防風、荊芥、蒼耳子、胡麻子(半生熟)、皂角刺各十兩,蔓荊子、牛蒡子、黃荊子、枸杞子、何首烏、禹餘糧、蛇床子各三兩,香白芷一兩半。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皂角搗爛,熬膏,入前藥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
主治
大風瘡及諸風、赤白癜風。
附註
《直指附遺》有薄荷、生地各一兩。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醫學六要》:“薛新甫日:大抵此證,多由勞傷氣血,腠理不密,或醉飽房勞沐浴,或登山涉水,外邪所乘,衛氣相搏,濕熱相火,血隨火化而致。故淮、揚、閩、廣間多患之。眉毛先落者毒在肺,面發紫泡者毒在肝,腳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腎,遍身如癬者毒在脾,目先損者毒在心,此五臟受病之重者也。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三曰血死爛潰,四日筋死脂脫,五日骨死鼻柱壞,此五臟受傷,不可治也。若聲啞目盲,尤為難治。治當辨本證兼證,變證類證,陰陽虛實,而斟酌焉。若妄投燥熱之劑,膿水淋漓,則肝血愈燥,風熱愈熾,腎水愈枯,相火愈旺,反成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