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若無為美是明湯顯祖提出的美學觀點.語出《如蘭一集序》:“詩乎,機與禪言通;趣與游道合。撣在根塵之外,游在伶黨之中.要皆意以若有若無為美。”“有”即藝術創作的深刻內涵,作者主觀精神的表現;但它不應直接、平實地表露,而應藉助於具體的藝術形象,曲折、含蓄地體現出來,故又謂之“無”,反映其追求不落跡象又含義深刻的藝術境界,也指出了藝術創作意在言外的審美特徵。
與其專門論曲時所說“駘蕩淫夷,轉在筆墨之外”《答凌初成))的觀點完全一致;既突出作者的創作意識,又指明藝術形象的具體性、豐富性和包蘊主旨的隱蔽性。認為“悟言一室之內”、“映心千里之外”,“通之若有菪無,都無遲、疾、欣、厭之累”,說明“若有若無”的關鍵在於構思要通過想像、虛構捕捉到足以“悟言”、“映心”的藝術形象,從而也揭示了藝術思維的心理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