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昂六世(若奧六世)

若昂六世

若奧六世一般指本詞條

若昂六世(1767~1826)Joo Ⅵ葡萄牙王國國王(1816~1826)。1767年5月13日生於里斯本,1826年3月10日卒於同地。1799年被立為攝政王。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率王室遷至巴西。次年對法宣戰,占領法屬蓋亞那。1816年,瑪麗亞一世去世後,繼承王位,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國王 ,稱若昂六世 。在駐巴西期間,推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發展對外貿易。1816年發動對烏拉圭入侵,1817年扼殺伯南布哥起義。1821年應葡萄牙議會要求率王室返國,留其子佩德羅一世駐巴西為攝政王。1825年承認巴西的獨立,併兼任巴西帝國名譽皇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若昂六世
  • 出生日期:1767
  • 逝世日期:1826
  • 職業:葡萄牙-巴西國王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成為王儲,法國進攻,逃亡巴西,民眾抵抗運動,人民起義,聯合抗法,巴西的發展,開發巴西,開疆拓土,獨立起義,制憲會議,巴西獨立,動盪晚年,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若昂於1767年5月13日出生,當時正值其外祖父兼伯父若澤一世在位。他是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和國王佩德羅三世的次子。當他出生時,他的父母分別是葡萄牙王子和巴西女親王。若昂十歲時母親繼位。他童年和青年的生活都波瀾不驚,當時,他只不過是個葡萄牙王子,生活在其兄巴西親王、第十四代布拉乾薩公爵和王位法定繼承人若澤的陰影下。民間傳說若昂是一個相當沒有文化的青年,但是根據若熱·佩德雷拉-科斯塔的說法,若昂接受了和若澤一樣嚴格的教育。不過,一位當時的法國大使還是用對他不利的辭彙形容他,說他不僅遲疑不決而且愚笨。對歷史學家來說,他所處時期的記錄太過含糊,無法形成任何準確的判斷。他所受教育的內容鮮為人知。他一定接受了宗教、法律、法語和禮儀方面的教育,而且可能會通過閱讀杜阿爾特·努涅斯·德·萊昂和若昂·德·巴羅斯的著作來學習歷史。
1785年,第三代婁里紹侯爵恩里克·德·梅內塞斯安排若昂與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的女兒卡洛塔·華金娜公主結婚。與她的未婚夫一樣,卡洛塔·華金娜也是王室的普通成員。由於擔心形成一個新的伊比利亞聯盟,葡萄牙宮廷的一些人認為與西班牙公主的聯姻是不利的。在婚姻協定確定之前,卡洛塔·華金娜接受了葡萄牙大使四天的考驗。由於若昂和卡洛塔·華金娜之間存在血緣關係,而且新娘當時只有10歲,因此,這段婚姻需要得到教宗的特許。在兩人的婚姻獲得批准後,雙方在西班牙宮廷的王座室舉行了盛大的婚約協定簽訂儀式。緊接著舉行了代理婚禮。1785年6月9日,若昂和卡洛塔·華金娜在宮殿教堂接受了婚禮祝福。與此同時,若昂的妹妹瑪麗安娜·維多利亞也嫁給了同樣來自西班牙王室的加布里埃爾王子。妹妹的離去使若昂痛苦不安,而且,這對夫婦的年齡差異也使若昂感到焦慮和不自在。由於卡洛塔·華金娜太過年幼,兩人直到1790年4月5日才圓房。

成為王儲

1788年9月,若昂迄今為止相對清靜的生活被其兄若澤的逝世完全打亂。此後,若昂成為了王位的法定繼承人,並獲得了巴西親王和第十五代布拉乾薩公爵的頭銜。若澤懷揣著啟蒙運動的進步思想,希望成就一番偉業,但他卻受到了神職人員的批評,並且似乎更傾向於支持第一代蓬巴爾侯爵塞巴斯蒂昂·若澤·德·卡瓦柳-梅洛的反教權政策。相比之下,若昂則是一個篤信宗教的專制主義者。繼承的危機隨著薩洛尼卡大主教伊格納西奧·德·聖卡埃塔諾的去世而加劇,聖卡埃塔諾不僅是女王的告解神甫,也是一位有權勢的政治人物。就在聖卡埃塔諾去世後一年,若昂患上了重病,生死未卜。雖然他最終康復,但在1791年,他又再度生病。根據馬里亞爾瓦侯爵的記錄,若昂的口腔和腸道出血並且總是情緒低落。宮廷的氛圍因若昂的病變得緊張,對若昂是否能順利繼位也沒有把握。與此同時,女王瑪麗亞一世的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1792年2月10日,17名醫生聯合簽署了一份檔案,宣布女王的病情沒有好轉的前景,她無法治理王國。不願意掌權的若昂拒絕正式攝政。這為貴族通過議會建立事實上的政府開闢了道路。有傳言稱,若昂表現出了和女王一樣精神錯亂的症狀,並且可能因此被阻止掌權。

法國進攻

與此同時,法國大革命使歐洲的統治階級感到困惑和恐懼。1793年1月21日,法國前國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處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1793年7月15日,葡萄牙與西班牙簽署條約,9月26日與英國結盟。兩項條約的簽署雙方都許諾相互幫助共同對抗大革命中法國,並且葡萄牙還派了六千名士兵參與庇里牛斯戰役,這場戰爭最終以法國征服西班牙東北部而告終。由於涉及多個海外利益,葡萄牙無法在不損害與英語聯盟的情況下與法國講和。因此,葡萄牙試圖保持中立。西班牙戰敗後放棄了與葡萄牙的聯盟,並且根據《巴塞爾契約》與法國結盟。由於英國太過強大,法國無法直接進攻,法國便將目光投向了葡萄牙。1799年,若昂作為攝政王正式以其寡母的名義管理政府。同年,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發動了霧月政變,並強迫西班牙發出最後通牒,迫使葡萄牙與英國決裂並讓葡萄牙屈服於拿破崙。此事遭到了若昂的拒絕,葡萄牙奉行的中立政策無以為繼。1801年,西班牙和法國入侵葡萄牙。葡萄牙戰敗後先後簽署了《巴達霍斯條約》和《馬德里條約》,將包括奧利文薩在內的部分領土割讓給西班牙,並在某些殖民地向法國作出讓步。與此同時,若昂的妻子,忠於西班牙利益的卡洛塔·華金娜企圖推翻丈夫自己掌權,但她的陰謀於1805年敗露。陰謀失敗後,卡洛塔·華金娜被驅逐出宮,她被安置在克盧什宮內,而若昂則待在馬夫拉宮。

逃亡巴西

為了拖延時間,若昂盡其所能與法國進行了一場孤注一擲的較量。他假意向法國屈服,並向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暗示英葡兩國的戰爭狀態只是假象,若昂也沒有遵從拿破崙對英國的大陸封鎖令。若昂與英國簽署了一項新的秘密協定,以保證他能在葡萄牙王室最終逃亡時獲得英國的幫助。該協定讓英國能繼續在與葡萄牙洲際帝國的貿易中獲得巨大利潤,這不僅極大地惠及了英國,而且使英國保持了自身的影響力。1807年10月,有訊息稱一支法國軍隊正在逼近,11月16日,一支7000人的英國部隊抵達里斯本港,奉命護送王室前往巴西,並且準備在葡萄牙政府向法國投降後進攻並占領葡萄牙首都。若昂受到了來自葡萄牙宮廷中親法派和親英派的雙重壓力,在經過極其痛苦的斟酌後,若昂最終決定接受英國的保護,前往巴西。由讓-安多歇·朱諾率領的入侵軍隊艱難地前進,直到1807年11月30日才抵達里斯本。這時,若昂已經在整個王室家庭以及一大批貴族、國家官員和僕人的陪同下乘船前往巴西,他建議留下的政府不要派軍與侵略者交戰。若昂一行人在一場暴雨中倉促離去,這給里斯本造成了巨大的混亂,民眾對此大吃一驚,他們無法相信他們的王子已經拋棄了他們。為了向人民解釋自己的行為,若昂下令沿街張貼海報,他說儘管他已近用盡全力保障王國的完整和和平,但自己的離去無可避免。海報建議大家保持冷靜和秩序,不要抵抗侵略者,以免白白流血。

民眾抵抗運動

人民起義

女王和兒子都跑了,國內還抵抗個什麼勁兒。朱諾兵不血刃的占領了里斯本,隨即以皇帝的葡萄牙總督的身份開始了統治。葡萄牙人本以為倡導“自由民主博愛”的法國人應該人品都不錯,但是法國人自己做人不厚道,在葡萄牙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終於坐不住了,開始發動起義。法國人對此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其中羅遜(Loison)將軍鎮壓得特別賣力,殺的人特別多。這個人只有一條完整的手臂,人送綽號“獨臂人”(o Maneta)。由於他在鎮壓過程中的殘忍的表現,至今在葡萄牙語中還留有一句“見獨臂人去”(ir para o Maneta)的俗語,意思就是“你去死吧”。法國人的殘暴可見一斑。這時候英國人仗義了一把,派了一支軍隊在波爾圖登入,與地方民兵聯合起來向法國人發動了進攻。朱諾打了兩仗,敗下陣來,於是席捲著搶來的金銀財寶撤回了法國。

聯合抗法

這個時候,同樣是由於法國軍隊的拙劣表現,西班牙的民憤也被激了起來。後者宣布解除與法國的同盟關係。拿破崙惱羞成怒,率部親征西班牙。同時派尼古拉·蘇爾特(Soult)將軍率部取道加里西亞,由北向南的入侵葡萄牙。1809年,蘇爾特包圍了波爾圖。英國人又伸了把手,解了波爾圖之圍。第二年,不甘心的拿破崙組織了第三次遠征葡萄牙的軍隊,指揮官是安德烈·馬塞納(Massena)將軍。這一回再次取道西班牙,由上貝拉地區進入葡萄牙,打算像第一次一樣,直搗黃龍,一舉拿下里斯本。但是這回英葡聯軍在威靈頓公爵指揮下半道上就把法國人截了下來。截下來還不算完,英國人下令,宜將剩勇追窮寇,追之!一口氣把法國人趕回了西班牙。西班牙人一看英葡聯軍過來了,非常高興,大家都是想打法國人的,何不一起打呢?於是,幾百年來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國。1814年拿破崙被迫退位,伊比利亞半島實現了和平。

巴西的發展

開發巴西

王室到了巴西之後,迅速在里約熱內盧建立起了完善的行政系統。由於這次的逃亡行動實屬匆忙,巴西沒有現成的建好的各項配套設施,但是國王大臣們要有落腳的地方啊,咋辦?徵用。看上了哪套房子,就在哪套房子門板上寫上P.R.,表示攝政王子(Príncipe Regente)徵用,房主要限期搬離。但是勤勞智慧的巴西人民將P.R.解讀為“你滾到大街上去吧”(Põe-te na Rua)。湊合了一陣子之後,若昂便開始著手改造里約熱內盧。除了修建了一批亭台樓閣之外,還建立了相關的機構,如銀行(巴西銀行)、學校、圖書館(皇家新聞圖書館Biblioteca Imprensa Real)、歌劇院等等,將里約熱內盧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首都。

開疆拓土

除此之外,若昂還採取措施,開放了巴西市場——此前巴西只能與宗主國葡萄牙做生意。這項舉措一來是回應了講義氣的盟友英國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大大方便了巴西商人。英國人在對巴西的貿易方面賺了不少錢,巴西也迅速的富有了起來。但是若昂王子發現,怎么偏偏他自己沒錢呢?奇怪了。估計是搞了太多的建設吧。但是即便是這樣,他也還是在1815年聯合英國對烏拉圭發動了進攻,並於兩年後攻占了蒙得維的亞,將烏拉圭併入了巴西的版圖。
1816年,女王瑪麗亞一世去世。若昂正式繼位,稱若昂六世,並將國王的稱號改為“葡萄牙與巴西聯合王國之國王”。

獨立起義

由於宗主國葡萄牙陷入了對拿破崙的戰爭,工業和農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而得益於開放市場的政策,巴西又迅速的富有了起來,並且擺脫了對宗主國的依賴,獨立的思潮開始在巴西人中間蔓延。同時,由於若昂六世對烏拉圭用兵,加征了許多新的賦稅,更加加劇了當地民眾對這個流亡政府的不滿情緒。在烏拉圭被吞併的同一年,北方的伯南布哥(就是那個在發現黃金之前曾經是最富庶的省份)爆發了反對若昂六世、爭取巴西獨立的起義,並在雷西弗(Recife)市成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巴西政府。兩個月以後,在政府軍的圍困下,斷糧斷水的起義軍被迫繳械投降。但是,巴西獨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制憲會議

宗主國方面,拿破崙失敗之後,英國人還是賴在葡萄牙不走,不但保持十萬人的常備軍不復員,而且處處干預葡萄牙內政。面對著政治和經濟危機,葡萄牙民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在1820年8月24日發動了波爾圖起義,推翻了英國人的傀儡葡萄牙督政府,並隨後在里斯本舉行了選舉,召開了制憲會議。這是自佩德羅二世以來第一次召開議會,而且一召開就是以制定憲法為目的的國民議會。這可以說是法國的侵略的另一個結果。雖然法國人將伊比利亞半島搞得滿目瘡痍民不聊生,但是自由主義的思想卻被他們帶到了這片天主教根深蒂固的土地,改變了當地人民的思想。
制憲會議成立之後,立即向里約熱內盧請願,要求國王若昂六世即刻回國。本來國王還打算在巴西長期呆下去,誰不願意呆在更富饒的地方啊;但是這種情況下王室一家人再也賴不下去了。1821年6月,若昂六世啟程回國,將龐大的巴西交給了他的長子佩德羅管理。1822年9月23日,制憲會議頒布了憲法,宣布葡萄牙為君主立憲制國家。而國王若昂六世大度的批准了這個限制他權利的憲法,並宣誓尊重憲法的地位。因此他得到了“寬容者”(o Clemente)的綽號。把國王穩住之後,制憲會議便發出函件要求佩德羅王子也回國,妄圖將與葡萄牙同等地位的巴西(都是王國,因為之前若昂六世用的是“聯合王國之國王”的稱號)再次降格為海外省,也就是殖民地的地位。正是這一紙公文激起了巴西人民爭取獨立的呼聲。

巴西獨立

在巴西攝政的佩德羅王子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王室逃亡到巴西的時候他僅僅八歲,所以他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說他是巴西人民的兒子一點兒也不過分。長大以後他更是整天混跡於里約熱內盧的大街小巷,一點兒也沒有王子的樣子。母親若昂金娜王后一點也不喜歡他;為了將他拴住,特意為他挑選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位公主與他成親。結婚了以後王子總算有了點兒正形。但是他與人民之間的聯繫並未因此而日漸疏遠。
巴西獨立--蘭卡的呼聲巴西獨立--蘭卡的呼聲
制憲會議發函要求若昂六世回國的前夕,里約市民也發動了一場暴亂,要求國王回國;在這場規模不大的暴亂過程中,佩德羅王子充當了市民和國王之間的聯繫人。憑藉著他個人在市民中的威望,暴亂很快就平息了下來。也正是通過這起事件,國王看出來了王子的能力,於是決定將他留下來管理巴西。當制憲會議要求王子回國並試圖重新將巴西殖民化的時候,佩德羅王子本人也十分氣憤,怒道:“應該是四流國家和窮國葡萄牙併入一流國家巴西,而不是相反!”巴西當地的精英階層聞訊後立刻聚集到佩德羅王子周圍,極力要求他拒絕制憲會議,留在巴西。
1822年1月9日,佩德羅王子正式發表聲明:“為了所有人的利益,以及為了整個民族的福祉,我決定了:對大家說我要留下來。”這一天在巴西歷史上被稱為“留下的一天”。制憲會議聞訊後十分惱怒,立即照會佩德羅,宣布他的巴西政府為非法,並威脅派遣軍隊對巴西開戰。訊息送到佩德羅手中的時候是1822年9月7日,他和一隊騎兵剛剛結束訓練,正在伊皮蘭卡河畔飲馬休憩。看完信後他就將其丟到地上,翻身上馬,抽出寶劍,對他的士兵們喊道:“是時候了!不獨立毋寧死!我們和葡萄牙決裂了!”這句話史稱“伊皮蘭卡的呼聲”,9月7日後來也被定為巴西獨立紀念日。
制憲會議聞訊立即向巴西派遣了軍隊。就在葡萄牙人到達之前(現在我們可以分著說“葡萄牙人”和“巴西人”了)的10月12日,佩德羅在里約熱內盧宣布登基,號稱為“巴西皇帝及永久的保護者”。加冕式於12月1日舉行。這個新生國家與前宗主國之間的戰爭也隨即打響。但是戰鬥的規模都不大,巴西這方面本來就沒有多少常備軍,葡萄牙那邊廂也是剛和法國打完仗,元氣尚未恢復。兩邊就這樣你來我往得耗了幾年。最後還是若昂六世愛惜兒子,心說兒子混得不錯啊,我這邊墮落成君主立憲制的君主了,你那邊竟然當上了皇帝。好。承認了算了。1825年11月15日,葡萄牙正式承認了巴西的獨立地位。巴西三百多年的殖民歷史就此終結。

動盪晚年

其實老國王是有苦難言。大海那邊大兒子鬧獨立,家門口小兒子又起兵造反。剛才提到王后若昂金娜不喜歡大兒子,因為小兒子米格爾一世(D.Miguel)特別討人愛。小伙子長得帥氣,人也懂事,而且特有王子的派頭,不像他大哥整天跟老百姓混在一起。頒布憲法之後,許多大貴族反對君主立憲制,於是這些人便聚集在王后和米格爾王子周圍,形成了一股意圖復興專制制度的政治力量。看到哥哥在巴西開始鬧獨立,弟弟也坐不住了。
1823年5月27日,專制主義者們在米格爾王子的帶領下於弗蘭卡鎮發難,組織軍隊進攻里斯本,要求解散議會,廢除憲法。國王對反叛者們做出了讓步,將全國武裝力量總司令的頭銜封給了米格爾王子。但是,專制主義者們的目標還沒有完全達到,就是完全復辟君主專制制度。第二年四月王子再次發難,但是這次他們遭到了可恥的失敗。老國王宣布米格爾王子為不受歡迎的人,並下令將王子驅逐出境。米格爾灰溜溜的跑到了奧地利。1826年,窩窩囊囊的若昂六世去世了。傳說他是吃東西的時候噎死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