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成語,拼 音,出處與詳解,用 法,歷史描述,
成語
民不聊生
拼 音
mín bù liáo shēng
出處與詳解
聊,依賴,憑藉,指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形容人民生活困難。
5、《京本通俗小說》:話中單說建州饑荒,斗米千錢,民不聊生。
用 法
造 句: 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近義詞 :民窮財盡
反義詞:豐衣足食
歷史描述
秦末,廣大農民無法忍受沉重的徭役和繁重的賦稅,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舉起義旗。不久起義軍打到陳地,大梁人張耳、陳余前來投軍。陳勝根據陳余的建議,派大將武臣率領三千人馬北渡黃河,向山西、河北進軍。武臣是一個既會領兵打仗又很懂得民心的人。他決定首先擴充兵力,把河北鄰近幾個縣有影響的人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秦國的殘酷統治,弄得百姓家家無餘財,戶戶無勞力,生活十分困苦,‘財匱力盡,民不聊生’,而且還訂立苛刻的法令以維持他們的統治。我們要報仇雪恨,想殺敵報仇的,跟我們一起乾!”
武臣的政治宣傳和鼓動得到當地百姓的回響,幾千人的隊伍很快發展到幾萬人,連攻十幾個城市,義軍聲勢更加浩大。武臣得到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