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新田

苗新田

苗新田 (1944.3—) 男,山西霍州人。雕塑家;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西省雕塑家協會顧問;山西省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新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 
  • 出生日期:1944.3
  • 畢業院校:山西美術院 
  • 主要成就:蒙山大佛修復 
    北京大覺寺明代塑像修復及重塑 
    賀龍中學賀龍元帥免冠青銅像 
    太原市濱秀園環境雕塑《汾水情》 
    太原重機學院環境雕塑《知識力量》 
    西山礦務局杜兒坪煤礦廣場雕塑《旋律》 
  • 代表作品:《帆》、《太陽·泉水》、《情》 
  • 性別:男
人物簡歷,人物評介,作品賞析,人物年表,部分社會實踐工作,作品《賀龍元帥紀念碑胸像》,蒙山大佛修復工作,北京大覺寺懸塑等塑像的修復工作,

人物簡歷

苗新田,山西霍州人,生於1944年。
雕塑家
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山西省雕塑家協會顧問
山西省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具有國家頒發的“城市雕塑創作設計資格證書”
歷任山西雕塑家協會副主席
山西美術院雕塑部主任
山西省城市雕塑藝委會委員
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藝術總監
先後在山西省人民文化宮美術組、山西省美術創作組、山西省美術工作室工作。作品《帆》、《太陽·泉水》參加由建設部、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獲獎; 作品《情》參加由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建軍60周年全國美展,獲獎; 作品《賀龍元帥》參加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慶祝建黨70周年美術作品展,獲二等獎;

人物評介

苗新田先生從事雕塑藝術的創作和研究五十餘載,具有現代雕塑和傳統雕塑創作的雙能優勢,尤其是對中國傳統雕塑藝術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數十年來苗新田先生始終秉持“藝術”與“人生”得失與共的信念,兢兢業業的不斷求索。
三晉大地地處黃河流域腹地,處於華夏文明發育的核心地域,也是陸路外來文化同中華文化交鋒融合之前沿。其文化發展在整箇中華文化的發展延續過程中貫通於始終、框架完整、脈絡清晰,並且孕育出了開放而特徵鮮明的地域特色,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今留存於三晉大地的大量歷史遺蹟可以說是華夏文化最優秀的結晶,是中華文明延綿不斷的縮影,這些歷史遺蹟中數量眾多的自北朝至明清的雕塑藝術精品更是具規模而成體系,是研究中華藝術文化史的珍貴教材,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當珍愛並且繼承發揚的無價財富。青年時期的苗新田先生因工作的原因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欣賞這些藝術精品,大量的學習臨摹,在此饕餮的過程中深深的被這些傳統雕塑藝術瑰寶所震撼,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璨若星辰的藝術魅力所折服,同時體悟到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雕塑藝術之必要性與緊迫性。數十年來在這個現代雕塑研究與教育很少觸及到的領域,苗新田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大量的實踐創作,過程曲折艱難,然而其心未泯,其志未沈,始終如一。
上世紀90年代初是苗新田先生藝術生涯的轉折,為了踐行理想與信念,放棄了事業單位穩定舒適的工作環境,投身於社會實踐,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這一時期也是其將多年的理論研究、經驗積累投入於新時期文化藝術事業實踐的開始,多次擔任了大型雕塑工程的藝術總設計、施工總指揮;為國內外佛教聖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城市、景區等,設計創作、修復、製作了眾多的具有較高水準的雕塑作品以及造像。其作品呈現出繼承傳統而又符合當代的新面貌。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曾對其作品讚譽道:“現代大型造像的精品,代表時代的造像”。
苗新田先生是一位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繼承和發揚無限追求,對藝術的完美一絲不苟的雕塑藝術家。

作品賞析

人物年表

1972年 作品《太行民兵》《爐前》紀念講話三十周年山西省美展及參展全國美展;
1973年 作品《雷鋒胸像》參加學雷鋒展覽;
1974年 作品《白求恩胸像》(合作)落成於白求恩紀念館;
1977年 作品《劉胡蘭》落成於山西劉胡蘭紀念館;
1979年 作品《陽光》、《鄭和》參加山西省科普美展;
1979年 作品《走向勝利》《為什麼》參加建國三十周年美展,山西省博物館收藏;
1980年 作品《河山重安排》、《石桂林》參加山西省美展;
1981年 作品《菩薩》陳列於人民大會堂山西廳;
1981年 作品《沃土春秋》、《樂在其中》、《喜盈盈》參加山西省美展;
1982年 作品《七烈士》(合作)群雕落成於劉胡蘭紀念館;
1982年 作品《荷花女》落成於太原市南工人文化宮;
1983年 作品《重機學院校園群雕》(合作)落成;
1983年 作品《原野》參加山西省美展;
1984年作品《帆》參加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獲獎, 1985年7月放大落成於北京146中學;
1984年作品《太陽·泉水》參加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獲獎。
後作為太原五一廣場大型噴泉雕 塑《晉泉之聲》的設計稿,於1987年8月落成;
1984年 作品《探索》大型噴泉雕塑落成於太原五一廣場;
1984年 作品《山里人》(木雕)參加山西省美展;
1984年 作品《假日》(白水泥)落成於山西省榆次市山西省經緯紡織廠;
1985年作品《樂中樂》(合作)大型噴泉雕塑落成於太原南工人文化宮廣場;
1985年 作品《春光》(石膏)參加山西省美展;
1985年作品《五大洲》(漢白玉)噴泉雕塑落成於山西省原平市兒童公園;
1985年作品《曲徑琴聲》(白水泥)落成於山西省原平市人民醫院;
1986年 作品《大海》、《黃河的傳說》參加山西省美術院首屆院展;
1986年作品《旋律》噴泉雕塑創作完成 1987年11月落成於太原杜兒坪礦務局(漢白玉材質);
1986年作品《讀》(白水泥)落成於山西省太原師範學校;
1987年 作品《情》參加建軍60周年全國美展;
1987年作品《前赴後繼》 落成於河北省保定市軍史館;
1988年 作品《晉祠侍女像》臨摹複製品赴日參展收藏;
1990年 設計製作完成《法界體塔》,落成於山西五台山顯通寺;
1990年 作品《婆姨們》《黃河的傳說》參加山西省美展;
1990年 作品《麻姑獻壽》大型雕塑彩燈參加亞運會——《煤海之光》燈展獲特等獎;
1991年 作品《賀龍元帥紀念碑胸像》(錫青銅)落成於山西省方山縣賀龍中學,
雕塑設計稿參加建黨70年美展獲二等獎;
1991年 作品《毛澤東胸像》(合作)參加山西省美展 獲二等獎;
1992年 設計製作完成《圓鏡智塔》,落成於山西五台山顯通寺;
1992年 設計製作完成淨土宗《三組師像》,落成於山西太原玄中寺,錫青銅材質;
1992年作品《陽坡坡》(玻璃鋼)參加山西省紀念5.23五十周年美展;
1993年 設計製作完成《平等性塔》,落成於山西五台山顯通寺;
1994年 設計製作完成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四祖師、八大能師塑像(錫青銅);
1994年 設計製作完成日本仁叟寺文殊像(木雕);
1995年 設計製作完成山西五台山五爺廟五爺像(錫青銅);
1997年 設計製作完成山西五台山中台儒童文殊菩薩像,像高13米,錫青銅材質;
1998年 設計製作完成十三陵長陵博物館永久性館藏陳列永樂大帝像;像高4.8米,錫青銅材質;
1999年 設計製作完成四川成都文殊院文殊菩薩像,鑄銅鎏金;
2000年 設計製作完成五台山五頂文殊造像,像高3.28米,
錫青銅材質(共五尊,分別坐落於五台山五座台頂);
2003年 設計製作完成山西省晉中市榆次老城城隍廟六十元辰等塑像;
2004年 設計製作完成韓國清州龍華大彌勒仙道教會九天上帝任像,像高20米,錫青銅材質;
2004年 設計製作完成北京大覺寺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韋陀、彌勒等塑像
重塑及無量壽佛殿海島觀音懸塑等的搶救性修繕;
2004年 設計製作完成山西省萬榮縣后土祠各殿塑像;
2005年 設計製作完成《成成中學師生抗日游擊隊紀念碑》,落成於山西太原成成中學,錫青銅材質;
2006年 設計製作完成太原市白雲寺騎馬關公銅像;高4米,錫青銅材質;
2008年 設計並完成山西太原蒙山大佛造型修復——蒙山大佛為北齊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
現存最早的摩崖 大佛之一,早於樂山大佛163年;
2008年 設計製作完成北京奧運公園北頂娘娘宮的全部塑像以及壁畫;
2009年 設計製作完成山西省大同市下華嚴寺羅漢堂十六羅漢、觀音殿十一面觀音等塑像;
2011年 設計完成山西沁源天齊廟全部塑像,東嶽大帝系列造像數百尊;
2012年 完成北京頤和園四大部洲後大殿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塑像的修繕。

部分社會實踐工作

作品《賀龍元帥紀念碑胸像》

賀捷生少將,賀龍之女,在其撰寫的《呂梁山訪賀龍中學》一文中寫到”父親著元帥服的免冠銅像和嶄新的校史館,是近年才有的。銅像高1.4米,重七百多公斤。石質台座高1.6米,前為站台,後為欄牆。台座前方是原國家副主席王震題寫校名的新校門。銅像台座的正面和左右兩面鑲嵌的大理石上,分別刻著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廖漢生的題詞:“繼承賀龍遺志,為振興老區教育作出貢獻”,原副總理、著名的獨臂將軍余秋里的題詞:“學習賀龍同志尊重知識愛才育人的遠見卓識”,原中顧委委員羅貴波的題詞:“繼承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台座後面的大理石上刻著第一任副校長彭德等撰寫的碑文。他們都是父親的部下,對父親滿懷敬仰。
父親這座銅像,是賀龍中學的五百七十餘名校友和四十個單位自發捐款,由山西美術學院雕塑師苗新田幾易其稿,精心設計。它不僅表達了賀龍中學一代代師生對父親的敬意,也融進了山西人民對他的一往深情。“

蒙山大佛修復工作

晉陽西山大佛特別是其頭像是如何恢復的呢?本報新聞會客廳請來了負責晉陽西山大佛修復工程的著名雕塑家苗新田先生。
三晉都市報:晉陽西山大佛是人類鑿刻最早的大型石佛造像?
苗新田:太原西山是先有寺院,後有晉陽西山大佛。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高洋賜額“開化”,又稱開化寺,並依山鑿制佛像。經五任皇帝,歷時24個春秋,到北齊後主高緯時方鑿成。距今約1500年的歷史。佛像高約61米,比已炸毀的西方公認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比樂山大佛矮,但比其建造時間都要早100多年,是全世界鑿刻最早的露天摩崖大佛,也是世界第二高的大佛。
三晉都市報:這么氣魄宏偉的大佛,為什麼顯赫了800年後就突然“消失”了?
苗新田:所謂消失有幾種原因,一是戰亂,晉陽西山大佛朝者漸少,香火漸絕。二是風化,晉陽西山大佛位於太原市西南約20公里處的蒙山,山石為砂岩夾雜著頁岩。其結構鬆散,容易風化。還有一種可能,宋元期間曾發生過大地震,大佛頭像可能在地震時塌落。
三晉都市報:此次修復有怎樣的標準與要求?
苗新田:晉陽西山大佛開鑿於北齊時代,受到當時南北方及域外文化的交流影響。北齊時代的佛教造像風格,突破了長期流行的北魏式“秀骨清像”風格,形成了形象豐滿、體格壯實、衣紋洗鍊而流暢、造像整體感強、佛教氣息濃厚的時代特徵。但造像仍保留著印度芨多風格的藝韻。這正是北齊承前啟後的時代特徵。設計中遵循大佛的時代風格特徵這一原則,經綜合多種資料參考,對照大佛殘軀基本形體分析研究,篩選出符合大佛形體的,較典型的北齊的基本造型。
晉陽西山大佛是佛教文化,因此在效果造型修復設計理念中,首要注重的一點是“佛”像。佛教以造像表理、表法、表意為靈魂和內涵。失去了這一要素,造像便不能稱其為“佛像”了,只能是一件雕刻品。大佛頭像是以晉源區花塔村出土的北齊石佛頭像作為修復的基本依據。同時,參考了河北響堂山等北齊的石佛頭像的共性,對頭像做了適當的調整修飾,再略做風化、仿舊處理,使其與佛身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恢復後的晉陽西山大佛的頭像有11.8米高。
恢復晉陽西山大佛頭像,採取先進的三維技術復原,以水泥、石英沙、鋼筋為主要原料雕塑,恢復後的頭像重達80噸
三晉都市報:晉陽西山大佛頭像是怎么恢復的?工藝如何?
苗新田:為了與大佛的身體趨於一致。當時,頭像採取水泥作黏合劑,由鋼筋和石英沙製作的仿砂岩。如果說造一個新的石佛頭像容易,而要恢復晉陽西山大佛的頭像,就非易事。
我們又套用現代化的三維技術,完成了對晉陽西山大佛頭像的雕塑設計稿,用石膏板一層一層疊加起來,首先完成較準確的殘軀模型,其外表用泥塑造,模擬修復,做成1米多高的模型。然後,對模型進行三維測繪,依據所取得的數據,再用泡沫板放大,打上石膏,精細雕刻,完成了大佛頭模型,安放在大佛的頸上,外面再用石膏做外模,木方和麻加固。
為了使佛頭與山體形成牢固的整體,佛像背後面有一個水泥築成的平台,鋼筋由此拔地而起,插入殼內。在模型內壁做成15厘米X20厘米的鋼筋網,密密麻麻,縱橫交錯,像蜘蛛網一樣。鋼筋搭好後,將水泥和石英沙混合,用高壓槍噴上去。平均厚度約10厘米,頭像整體重量約80噸。
蒙山景區開發要減少人工痕跡,保持歷史滄桑感。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山西省著名雕塑學家苗新田認為,"殘軀只能做歷史遺存,是給內行看的","但要發展旅遊,整個佛像必須有形象";"從搞雕塑角度講,佛像的關鍵主要是造型","必須有時代特徵"。苗新田介紹說,起初村民選擇的佛頭是北魏風格的,取自雲岡石窟,時代特點是"秀骨清像";而北齊的佛頭特點是處於北魏向唐朝過渡時期,"在清瘦和豐腴之間",造像由瘦長的臉型又轉化為半圓形狀。晉源區華塔村曾經出土過兩個北齊時代的石佛頭,苗新田的設計藍本,正源於此,"這就是修舊如舊"。村民給西山大佛建佛頭時,苗新田看了媒體登出的照片後,說"壞了","這是個大事,不應該馬馬虎虎"。
苗新田曾給國內很多寺廟搞過雕塑,"但守在家門口,不參與太原的事情會很遺憾","我當時認為自己必須參與"。2007年7月,苗新田開始做設計。2007年8月,苗新田帶了工人進駐晉源。到了2007年年底,這個高12米、寬7米多、重80多噸的佛頭終於完美登場。
楊秀生局長,"建設資金非常緊張"。整個蒙山景區包括修道路,開化寺、觀音堂重建,景區美化綠化等投資需要上億元,"資金很困難,但工程很順利"。應該說,這多虧了一大批和苗新田一樣"不計成本、只求參與"的人。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苗新田都沒有談過工程建設費用,"談錢是以後的事情,先參與再說"。

北京大覺寺懸塑等塑像的修復工作

因歷史原因,大覺寺天王殿內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及無量壽佛殿十八羅漢造像已經無存。無量壽佛殿內大型海島觀音懸塑為清代壁塑精品,因年久失修致使塑壁多處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且裂痕日益嚴重,亟待修繕。為恢復歷史原貌,管理處借修繕之機,復原以上佛像。
此次修繕雕塑工程由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承接,公司總經理、佛像雕塑專家苗新田帶領公司技術人員經考察佛像情況,按照現存主體建築年代、主體塑像風格和工藝進行塑造,彩繪並做舊處理,使之與現存塑像、大殿成渾然一體的感覺。並認真研究寺內原有佛像的彩繪工藝及技法,制定並落實了工作的具體方案及要求。經文物界及佛教界專家認真的考察與研討,雕塑及懸塑搶救性修繕工程完成的很好。
  • 大覺寺概況及懸塑修繕前狀況
大覺寺是北京西山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剎,始建於遼代,最早的歷史記載見於寺內遺存的遼碑,刻於遼鹹雍四年(1068)。明宣德三年(1428)改稱“大覺寺”,成為敕建皇家寺院,寺名沿用至今。寺內文物遺蹟多為明清時期遺存。
大覺寺的海島觀音懸塑為清代遺存,是北京寺廟遺存中為數不多的懸山雕塑中的藝術精品。因年久失修、導致壁塑多處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近年來,裂痕日益嚴重。到2002年已從左至右全部斷裂長達6米,寬度也由2厘米斷裂至5厘米,部分飾物殘缺斷裂,觀音像頭部、胸部彩繪酥鹼起甲,呈大片脫落。大覺寺地處山區,周圍林木眾多,潮濕的環境對懸塑構成了強大的危害。大覺寺海島觀音懸塑中懸山的支撐框架全部為木結構,因年久木構本身發生乾縮,造成木構懸掛穩固件與須彌座鬆動脫榫;因地面潮濕等因素,根部支撐木構件因腐朽而下沉,從而加重了上部懸掛橫拉木構的負荷,致使承重結構遭到破壞,最終造成懸山與須彌座牆體整體開裂。加之懸山的重力成45度角向前向下傾墜,造成榫頭向外拔脫,這種鬆動後的脫榫會加快懸山的倒塌速度,因此懸山隨時面臨著全面脫榫、突然倒塌的危險,穩定加固工作刻不容緩。
  • 懸塑復位修復的施工措施
針對大覺寺海島觀音懸塑瀕臨坍塌的危險狀況,管理處聘請了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苗新田老師帶工作人員前來寺內考察並制定了具體的修繕方案。
彩塑的修復,根據有關文物保護原則,應以維持不塌不毀、保持原貌為準,進行適當的加固和有充分根據的復原工作。此次修繕原則上對懸山儘可能的採取整體復位,從內部對原懸掛支撐木構件進行加強穩固,並增加輔助懸掛支撐構件。具體措施如下:
  1. 先用吹塑膜對懸山全面封裹。
  2. 用棉花鋪墊保護,用塑封泥整形,用石膏預製木架固著點。
  3. 完成整體穩固支護架與懸山的初步固著結構。
  4. 完成整體支護架的框架結構。
  5. 對懸山與支護架之間進行全面加固,有選擇地加大接觸面,使之在復位操作時儘可能的受力合理、均勻。
  6. 對懸山的頂部泥塑層有選擇地進行鋸解、分塊編號揭開,作為對內部結構復位、穩固施工的操作口。
  7. 完成復位力點依託架。
  8. 安裝抬升和復位千斤頂若干。
  9. 統一協調操作抬升和復位千斤頂,使之運動力以弧線45度角方向抬升、復位,並輔以其它復位措施,進行復位作業。
  10. 進行內部懸掛、支撐構件的穩固、加強施工。
  11. 對穩固結構檢驗無誤後,撤離穩固支護架。
  12. 操作泥塑層對號復位、復原處理。
  13. 整體開裂處及泥塑殘損處進行修復、復原。
  • 懸塑修繕中小龍女的復原
通過考察分析,我們對海島觀音右側早已遺失的淨瓶和小龍女也進行了復原雕塑,並進行彩繪及相應的作舊處理,使小龍女與觀音左側的善財童子相對應,構成了整個海島觀音懸塑的完整、和諧與統一。在恢復小龍女塑像時,也沒有刻意按照對稱的善財童子的塑造工藝加以塑造,主要原因在於:一、善財童子雕塑採用的是泥金工藝,盲目效仿未必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此次修繕採用的是現代材料黃金粉,其優點在於不氧化且適用於作舊處理工藝;二、現在恢復性雕塑反映的是現在使用傳統工藝塑像所能達到的雕塑水平,要承認不同時期工藝和水平上的差距。打破原有“越修復得天衣無縫,越體現修復水平高超”的修繕思想,其實這也正是我們對於文物修繕思想的一點探索性的嘗試,未必能完全符合現在國內對文物修繕的標準化思想,但也許正是我們不斷的努力探索,對推動中國文物修繕理念的革新和發展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
  • 結語
據該項目施工負責人苗新田老師介紹,復位後的懸塑比較穩固,在沒有人為破壞和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至少可以保持50年甚至上百年不下墜、不坍塌。可以說這次修繕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是一支資深的施工隊伍,這次的成功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也預示著我們的專業文物修繕隊伍在技術上又邁進了一步,從而推動了我國文物保護修繕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此次對這座懸塑進行搶救性修繕,其根本目的在於保住這塊藝術的瑰寶,為後世留下這筆珍貴的文化遺產,使佛教文化、雕塑文化得以弘揚、延續。為此,我們要感謝這次文物修繕中曾經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我們極大重視和支持的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財政局和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