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文學社

芳洲文學社

芳洲文學社是政和一中第一個由學生創立的社團,芳洲二字取自《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在社員的努力下芳洲文學社成為了政和一中對外的一張名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芳洲
  • 外文名:fangzhou
  • 語種:中文
  • 類別:文學
  • 主管單位:政和一中
  • 主辦單位:政和一中 芳洲文學社
  • 編輯單位:芳洲文學社
芳洲文學社簡介,版塊介紹,成員,宣傳語,編審部,製作部,宣傳部,優秀文章,相遇清華園,橘色微光,主要活動,2014屆成員,

芳洲文學社簡介

成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一個文學社,如今正迎著朝陽前進。先後在百度貼吧、豆瓣、微博、微信、易信等成立了自己的線上賬號。

版塊介紹

向陽而生
推理社
竹馬逸事
素年錦時
曉風晨語

成員

芳洲文學社2017屆新任幹部名單:
社長:毛冬輝
副社長:呂雪瑤,何其鑫
團支書:許承鑫
財政部部長:謝文倩,高杭彬
編審部部長:葉紫婷,陳羿霏,黃欣怡
宣傳部部長:胡詩麗,陳斌,吳德寶
製作部部長:薛振寧,陳昱舟
推理部部長:許思傑,葉小強

宣傳語

編審部

每一個漢字都不是單純意義上線條組合,
每一句話語也都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
它們遊走於筆尖,低調地張揚著,
是紙上的放逐者。
若你能覆步於作者的心靈軌跡,
那就加入我們吧!成為芳洲編審部的一員!

製作部

激情燃燒的假日漸成人生的美好
回憶,新的征程又將再次啟航。
當你們邁入一中的校門,你們便又開始了繼續揚帆破浪。
是選擇知識的進一步積澱、為成功的人生增添厚實的資本,還是選擇早日搏擊人生,不斷積累人生經驗 ?
但無論你的選擇如何,我都要真誠地說:青春無價,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這是一個能讓你發揮超群的編輯技術和獨到的創新能力的大舞台,是你釋放才華的地方。
想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嗎?那就加入製作部這個大家庭吧!

宣傳部

這裡是一個綜合型,交流型人才的加工廠。外聯部里口才和智慧的碰撞,能力與激情的交流,會讓你在社會的大潮中屹立於時代的浪尖!
想做執牛耳的人嗎?加入我們吧!

優秀文章

相遇清華園

——Caroline
2014的夏天,赴京遊玩。長城等景點雖是壯麗非常,卻未曾留下極深印象,獨是這清華園,似是烙在心底,揮不去。
清華園給我的印象,其實就一個“大”字。
始入清華園時,只覺面積大,大過普通縣城。單單大的出入口就有七個,占地達306公頃。
往裡,到了曾被誤認為是朱自清先生筆下《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一種“坦然大方”的氣質流露出來,後雖證實這並非那“荷塘”,但無妨那不染的荷花傲然開放,與“荷塘月色”亭一同,成就那滿塘風景。接著到了出自東晉詩人謝混筆下“景仄鳴禽集,水木湛清華”的水木清華。教授介紹,正廊朱柱上懸的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乃是清朝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所提。這裡無處不是清華“大才”的體現。再往裡走,是清華園古建築工字廳,工字廳莊嚴宏偉,但更為著名的是工字廳東南端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陳寅恪先生題的銘文很長,以其最後一句“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最為出名。且此碑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化大革命等而無重大損毀仍屹立於此,更是啟示後人,要保有這“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方成“大學問”。隨後是清華大學大禮堂,一座羅馬式和希臘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築,教授介紹,2001年,大禮堂作為“清華大學早期建築”的一部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雖然無法進入,但僅從外面,已能感受清華園的大氣,感受到為何清華人將其視為自己堅定、樸實、不屈不撓性格的象徵。離大禮堂不遠處,是青磚紅瓦,坡頂陡起德式古典建築清華學堂。這裡,曾走出一批批肩負著祖國希望的留美學生,曾是國學人才的搖籃,現在,作為“清華學堂班”開課地仍然擔負著培養高尖端人才的重任。這是出“大器”的學堂。
快離開時想起,進入清華園後不久即在二校門下看見一對拍婚紗的夫婦,繞荷塘行一圈後,再次在一湖畔木椅旁遇見這對夫婦。接待的學長說,清華園裡常有像這樣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戀的夫婦返校拍攝婚紗照的。在我看來,能在這樣“清風挺秀,華夏爭輝”的校園裡學有所成還有這樣一段美麗的故事,是何其幸運的事。
我希冀著,下一次,能以學生而非遊客的身份,踏入清華園,漫行湖畔,與那荷塘月色再相遇。

橘色微光

文&栗子
全城停電,我只好騎著車回家。
到樓下的時候,沒有看見媽媽的車,我下意識的向後張望,狹窄的小巷空無一人,隱約聽得見隔壁鄰居家小孩子的嬉笑聲。
我認命的進門,小心翼翼的扶著欄桿,用手機的光碟機散腳下的黑暗……
身後的光被黑暗一點一點吞噬,身前的黑暗又被光一點一點驅散,我只能看著腳下,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著,至少,我還被光明包圍。
牆壁阻擋了寒風,不那么冷了些,卻也並不暖,聽不見外面的聲音,樓道像是與外界隔絕一般。腳上穿的是帆布鞋,踏上樓梯時幾乎沒有聲音,寂靜中只有我一人。
就這樣光與暗交替,階上終於出現了不屬於手機的其他亮光,微弱,卻讓人為之欣喜。我加快了步伐,看到了陽台上透出的光。
走到門前,拿著鑰匙開了門,迎面而來的仍是一片黑暗。
‘為什麼抱著希望,明明停電了,又怎么會有光。’
房間是黑的,天空是昏暗的,我把書包扔在柜子上,馬上又以最快的速度飛奔出來。
給媽媽連打了好幾個電話,無人接聽,大概是在路上,我只好搬一把小凳子坐在陽台上,感受著黑夜來臨前的最後一點一點光亮
時間一點點流逝,我仍然呆呆的坐著。
忽然,一點冰涼落在臉上。
“下雨了啊。”

主要活動

漢字聽寫大會
徵文比賽
辯論賽
校科技節、雙旦晚會等節目準備
詩歌朗誦、一站到底

2014屆成員

文:芳洲編審
我們從接手芳洲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思考如何結合傳統的紙質媒體和移動網際網路。當我們發現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在人數規模上超過傳統紙質讀者時,我們知道必須要用網際網路的思想來擁抱網際網路,否則只會在移動互聯的時代失去競爭力。
芳洲文學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之路,正如陽光文化集團執行長吳征所說: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實現真正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我們發現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里,我們的讀者不在局限於我們一中人,我們所分享的東西不在局限於一學期一到兩本的《芳洲》,我們可以向網際網路上的任何一個人隨時隨刻的分享我們所知道的。這便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實現真正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在吳文青BOSS的帶領下,我們先後創建了芳洲文學社的中文百科詞條、易信、豆瓣、微博、人人、貼吧等一系列的線上賬號,我們形成以微博為主,其餘為輔具有芳洲特色的形式。在微博,我們開設了#芳洲文學社#話題,在這裡我們開設了以下版塊
周一:勵志 向陽而生
周二:電影推薦 黑白默劇
周三:好書推薦 黑白映刻
周四:推理題下一個福爾摩斯 (周四發題,周末發答案)
周五:音樂 音為有你
周六:美文原創 竹馬逸事,詩歌 曉風晨語
周日:學習資料大放送文青boss帶你飛
如今,芳洲正以一種開放的心態擁抱網際網路,從一個傳統的紙質媒體向新媒體大步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