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龍丹

花龍丹

花龍丹(學名:Dendrocalamus rongchengensis ‘Hualongdan’)是禾本科、牡竹屬大徑叢生竹。稈可達17米,稈形稍扭曲,梢端微彎;幼時被白粉,節下常有一圈較密的黃褐色小刺毛,稈分枝高,每節枝條多數,簇生,籜鞘早落,新鮮時具明顯黃綠相間的縱條紋,尤其竹筍,呈現黃綠相間的花筍形象,籜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小鋸齒。葉鞘被毛,葉耳無,5-7月開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筍期。

2014年中國四川成都發現該種。適宜生長在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

該品種集觀賞、用材和食用為一體,屬難得的高品質竹類品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中心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植物學史

2014年6月5日,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成都市望江樓公園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一牡竹屬的花筍、花稈、花葉竹子,公園的技術人員稱其為花龍丹竹。經進一步查證,得知該竹栽培居群是1960年3月8日從四川省邛崍市的野生居群引種而來。1988年,易同培教授將其定名為龍丹竹,並在《竹子研究彙刊》上正式發表,模式標本存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標本室,標本號: 87497。2010年3月20日,王道雲、張學利將其從龍丹竹的栽培居群中分離出來,採取克隆分株繁殖方法,繼續進行分離和培育,截止到2015年已新發展出3叢13株,且其筍、稈、葉具黃白色縱條紋等性狀一直保持穩定。該竹的主要功能是作為觀賞竹加以利用。根據1961年頒布的《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tans)》的相關規則和要求,該栽培竹新品種學名為Dendrocalamus rongchengensis‘Hualongdan’。
該竹已於2014年6月26日通過了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權威的新品種登錄認證,國際登錄號: No.AB-001-2014-006;活體保存地:國際竹類栽培品種(中國·成都)登錄園International Cultivar Registration Garden for Bamboos (Chengdu,China),簡寫為ICRGB (Chengdu)。

形態特徵

地下莖合軸型。稈叢生,高14-17米,直徑8-11厘米,稈形稍扭曲,梢端微彎;節間長11-31厘米,幼時被白粉,節下常有一圈較密的黃褐色小刺毛,稈壁厚6-10毫米;籜環初時密生黃褐色小刺毛;稈環平,基部數節上常有氣生根。稈分枝高,每節枝條多數,簇生,主枝1(3)枚,粗長;基部數節節間具1至數條黃白色縱條紋。籜鞘早落,新鮮時具明顯黃綠相間的縱條紋,尤其竹筍,呈現黃綠相間的花筍形象;籜耳由籜片基部延展而成,邊緣繸毛長5-12毫米;籜舌高5-10毫米,邊緣流蘇長1-5毫米;籜片卵狀三角形,長5-10厘米,外面疏被棕色短刺毛,內面密生棕色小刺毛,邊緣具小鋸齒。小枝具葉4-13枚;葉鞘被毛;葉耳無,鞘口無繸毛或初時具3-5枚繸毛;葉舌極矮,全緣;葉片長8-33厘米,寬1.4-4.4厘米,綠色,新葉有數條寬窄不等的黃白色縱條紋,一個月後條紋逐漸消失。花期5-7月。筍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筍亦具淡黃色縱條紋。

近種區別

花龍丹與龍丹竹Bambusa rongchengensis (T. P. Yi et C. Y. Sia) D. Z. Li)的區別在於前者稈筍、基部節間和部分葉片具有寬窄不等的,而龍丹竹無此特徵。

產地生境

2014年中國四川成都發現該種。花龍丹適宜生長的環境是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18℃,1月份平均氣溫高於4℃,7月份平均氣溫低於25℃,極端最高氣溫低於38℃,極端最低氣溫高於-5℃,年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800-1200小時,年均無霜期大於300天。海拔500-1000米,土壤為壤土或沙壤土,肥沃,微酸性(pH5.5-6.7),坡度0-30°。

栽培技術

分蔸繁殖;種苗最好選擇3年生竹,每叢2-3稈,1-2.5米截稈,帶枝2-3盤;移植時間:4月或10月;定植密度:株行距4米×6米;定植時注意保水,但避免積水;施肥以農家肥為宜,每株施基肥5-10千克,每年春季追肥1次。

主要價值

該品種集觀賞、用材和食用為一體,屬高品質多功能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