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莖直立,自基部分枝,下部多少匍匐,高10-25厘米,常半透明,黃綠色,有時上部帶紫色,被向上傾斜的微硬毛。葉三角狀卵形或近扇形,長1.5-3厘米,寬1.3-2.7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寬楔形、圓形或近截形,邊緣每邊具4-7枚圓齒或粗牙齒,莖下部的葉較小,扇形或三角形,基部截形或淺心形。上面翠綠色,疏生緊貼的小刺毛,下面淺綠色,有時帶紫色,疏生短柔毛,鐘乳體短桿狀,兩面均明顯,基出脈3-5條,次級脈與細脈呈二叉狀分枝;莖下部的葉柄較長;托葉膜質,寬卵形,長約1-1.5毫米,具緣毛。雄花序為多回二歧聚傘花序,生於枝的頂部葉腋,直徑1.5-4厘米,疏鬆,具長梗,長過葉,花序梗被向上傾斜的毛;雌花序密集成團傘花序,直徑3-6毫米,具短梗。雄花具梗,紫紅色,直徑2-3毫米;花被5深裂,裂片卵形,長約1.5毫米,背面近中部有橫向的雞冠狀突起物,其上緣生長毛;雄蕊5枚;退化雌蕊寬倒卵形,長約0.5毫米。雌花長約1毫米,花被綠色,不等4深裂,外面一對生於雌蕊的背腹面,較大,倒卵狀船形,稍長於子房,具龍骨狀突起,先端有1-2根透明長刺毛,背面和邊緣疏生短毛;內面一對裂片,生於雌蕊的兩側,長倒卵形,較窄小,頂生一根透明長刺毛。瘦果卵形,黃褐色,長約1毫米,有疣點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谷林下和石縫陰濕處,海拔100-16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雲南東部、四川、陝西、甘肅、日本和朝鮮。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來源】蕁麻科花點草屬植物花點草的全草。夏秋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酸,溫。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於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 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各家論述】《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咳嗽痰血兼有潮熱,全草一至二兩,加蒼朮三至四錢,水煎,每日早晚飯前加冰糖或白糖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