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地錦

花葉地錦

花葉地錦(學名:Parthenocissus henryana (Hemsl.) Diels & Gilg)是葡萄科、地錦屬木質藤本。葉對生,卷鬚頂端嫩時膨大呈塊狀,後遇附著物擴大成吸盤狀。為掌狀5小葉,小葉倒卵形、倒卵長圓形或寬倒卵披針形。圓錐狀多歧聚傘花序主軸明顯,假頂生,花序內常有退化較小的單葉,花蕾橢圓形或近球形,高1-2.2毫米,頂端圓形。果實近球形,種子倒卵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廣西、貴州和雲南。花葉地錦生於溝谷岩石上或山坡林中,對土壤和氣候適應性強,在肥沃的沙質壤土上生長更好。

花葉地錦適於坡地、堤岸種植,可配植於宅院牆壁、圍牆、庭園入口處等,是優良的彩色攀緣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剪取穗條,苗床準備,扦插方法,苗期管理,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顯著四棱形,無毛。卷鬚總狀4-7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卷鬚頂端嫩時膨大呈塊狀,後遇附著物擴大成吸盤狀。葉為掌狀5小葉,小葉倒卵形、倒卵長圓形或寬倒卵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5-5厘米,最寬處在上部,頂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有2-5(6)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或嫩時微被稀疏短柔毛,側脈3-6(7)對,網脈上面不明顯,下面微突出;葉柄長2.5-8厘米,小葉柄長0.3-1.5厘米,無毛。
圓錐狀多歧聚傘花序主軸明顯,假頂生,花序內常有退化較小的單葉花序梗長1.5-9厘米,無毛;花梗長0.5-1.5毫米,無毛;花蕾橢圓形或近球形,高1-2.2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全緣,無毛;花瓣5,長橢圓形,高0.8-2毫米,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0.7-0.9毫米,花葯長橢圓形,長約0.9-1.1毫米;花盤不明顯;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基部略比子房頂端小或界限極不明顯,柱頭不顯著或微擴大。果實近球形,直徑0.8-1厘米,有種子1-3顆;種子倒卵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從種子基部向上達種子頂端。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綠葉地錦Parthenocissuslaetevirens Rehd.)相近,但本種莖幹方形,葉表面不呈泡狀隆起,側小葉邊緣鋸齒在中部以上,葉下面無毛,可以區別。

主要變種

毛脈花葉地錦該變種與花葉地錦區別在於,葉下面脈上被短柔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分布於中國陝西、河南、湖北、四川。生山坡或溝谷岩上,海拔140-1200米。該變種常與綠葉地錦(Parthenocissuslaeteverins Rehd.)相混,但該變種莖幹明顯呈四方形,花序梗上無毛,葉面無泡狀隆起,葉緣僅頂短有少數鋸齒,可以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廣西貴州雲南。花葉地錦生長於海拔160-1500米的溝谷岩石上或山坡林中。喜光,稍耐陰,抗寒、耐熱,對土壤和氣候適應性強,在肥沃的沙質壤土上生長更好。
花葉地錦花葉地錦

繁殖方法

剪取穗條

剪取穗條的時間根據地區的氣候狀況,以中國華東地區為例,1年內修剪2次:第一次於6月上、中、下旬,第二次於9月中旬,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穗條長度4厘米,上端保留1複葉(有1個芽)。

苗床準備

首先鋪填基質,基質配方:泥炭:蛭石:珍珠岩=5:4:1(體積比),乾容重0.20,總孔隙度87.05%,大孔隙度26.05%,小孔隙度61.00%,最大持水率4.15。pH值6.87,EC值0.85毫秒/厘米,全氮0.90%,全磷526.24米克/千克,全鉀5632.47米克/千克,鈣1845.25米克/千克,鎂2456.25米克/千克,加入一定的水量,保持濕潤,攪拌均勻。消毒大棚高架苗床,寬度168厘米,床面鋪地布,橫向放3隻穴盤或托盤(擺放網袋用)。床面、穴盤和基質,提前1天,用高錳酸鉀800倍液消毒。植物生根劑配方為:萘乙酸:吲哚乙酸:ABT生根粉=6:2:2的重量比,濃度200ppm,速蘸2秒。

扦插方法

扦插深度約3厘米,扦插後立即澆透水,待葉面晾乾時,噴1次1000倍液的多菌靈,預防病害。然後蓋上塑膠薄膜,用竹片插成小拱棚,薄膜四周密封,使棚內空氣濕度95%以上。養護大棚頂上有遮陽網,在苗床上方2米處架設二道遮陽網,同時採取必要的降溫措施,當塑膠薄膜內空氣溫度38℃以上時,要在二道遮陽網下方進行噴霧降溫,特別是晴天高溫時,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每隔半小時要噴霧1次。平時要注意基質濕度,不可過濕或過乾,每天要檢查,當薄膜反面結滿小水滴,小拱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5%以上,每隔7-10天澆1次水。

苗期管理

培育扦插後約50天,85%左右的穗條已髮根,逐步揭除薄膜,先兩頭揭開通風2天,然後在傍晚或陰天全部揭開。揭開後要在小拱棚上面蓋上1層遮陽網,兩天之後可以全光照管理,揭除薄膜後10天,開始第1次噴葉面肥,以後每隔7-10天,澆水之後噴施1次葉面肥,用綠芬葳1000倍液噴施,也可用0.2%尿素噴施或澆施。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土壤質地疏鬆、肥沃、微酸性的土地作采穗圃,進行土壤改良,於冬季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667平方米施肥3000千克,翻耕、粉碎、開溝、做床,在田塊周圍開深溝,苗床床面寬120厘米,步道寬40厘米、深25厘米,步道兩頭低中間稍高,排水暢通。
移栽:於11月上旬至翌年3月進行移栽優質容器苗,株距40厘米、行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3000株。定點挖穴,剪除過長側根,移栽深度與原來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細土堆於根部壓實,及時澆透定根水,床面鋪稻草,用來保濕和防止雜草生長。
管護:要對花葉地錦及時澆水,如果連續雨天,要及時排水。給以全光照條件,促進穗條木質化。移栽後15天開始,在4-8月,每隔半個月撒施1次尿素或複合肥,每次每667平方米15千克。9月以後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機肥,每667平方米1500千克,攤放在地表,冬季可起保溫作用,到來年3月,行間鬆土時翻入土中。撒施尿素或複合肥時,結合鬆土除草進行,施在行間,以不傷苗木莖、枝條和葉片為準。采穗後立即施1次速效肥,尿素或複合肥,每667平方米20千克,要及時鬆土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結。

主要價值

花葉地錦蔓莖縱橫,密布氣根,翠葉遍蓋如屏,秋後入冬,葉色變紅,較為艷麗,且根系發達,抗風力強,抗污染力強,適應性強。因此花葉地錦適於坡地、堤岸種植,可配植於宅院牆壁、圍牆、庭園入口處等,是優良的彩色攀緣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