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跳繩

花樣跳繩

跳繩是具有悠久的歷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稱為“跳繩”。

“跳白索”,原屬於庭院遊戲類,後發展成民間競技運動。跳繩是一種在環擺的繩索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體育遊戲。 在《帝京歲時紀勝》中,曾記錄過清代北京元宵節民間娛樂活動時,所以稱跳繩為“跳白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樣跳繩
  • 類別:體育遊戲
  • 別名:透索、跳白索、跳索
  • 跳繩的故鄉:陝西
  • 教學流程:自願組合重組創新分組展示
起源,注意事項,重組創新,案例,案例簡析,案例分析,發展保護,歷史,跳繩熱,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

《松風閣詩抄》有詩記載:“白光如輪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輪中。”這種加伴唱的跳繩遊戲,娛樂性很強。跳繩有單腳跳、單腳換跳、雙腳並跳、雙腳空中前後與左右分跳等多種方法。跳時,擺繩與踏躍動作要合拍,可一搖一跳,也可一搖兩跳乃至一搖三跳。搖繩的方向可前可後。用長繩可兩人同時搖動、集體輪流跳或同時跳。跳躍時還可按不同情況編排各種動作花樣,也可用節奏與旋律適宜的歌謠伴唱。除花樣跳繩外,也可按一定距離,邊搖繩邊跑向終點,比賽速度。

注意事項

跳繩時宜前腳掌著地,不要穿皮鞋及硬底鞋,繩的長短粗細也要合適。跳繩不僅可以促進少年兒童身體正常發展,而且對發展其靈敏、速度、彈跳及耐力等身體素質也有良好作用,所以除為廣大青少年所喜愛外,還常用作各專項運動訓練的。
自願組合
在跳花樣繩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技巧”上做各種適合的花樣跳法,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創設各種“跳”法。只見有的兩人一組,跳起了外手轉搖跳。跳短繩,有的三人一組跳起了短飛飛,有的跳起了交錯繩,有的8人一組跳起了長中短,還有的跳起了十字波浪。學生根據自己的跳繩技巧自願選擇不同的跳法。教師巡視各組的跳繩情況針對學生的技術問題進行指導。同時留心觀察哪些同學跳的技術好、哪些同學搖繩的技術好。以便為下一環節“重組創新”作準備。

重組創新

學生最願意把自己創編的新花樣展示給大家,這樣很符合學生的心理,他們願意表現自我,所以在這個環節表現的特別認真,老師放起了優美的音樂,隨著歡快的樂曲學生更加認真的跳起來,動作也比較規範,成功率也較高。此時隨著老師的激勵評價,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學生的激情更高了,自信心也隨之增強了,同時最佳創編獎、最佳合作獎、最佳表演獎也隨之產生了。同學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本課。
跳繩是一種大眾運動跳繩是一種大眾運動

案例

案例簡析

教師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對體育教學多目標的體現,對學科之間知識的整合,對體育教學多功能的開發等都表示能理解,但對體育課要按照健康第一,體現體育教學的多目標,則顯得信心不足,他們認為,首先在年齡上與學生有差距,其次對新的知識,新的信息了解太少,對新的教學手段運用有困難;老師大多都認同這樣的教學,他們認為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學生身體、能力、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體現了新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育體,而是通過身體的教育,達到育人、育智、育心的功能。
通過這一節課有值得思考的問題:
1、這節體育課與過去的體育課有哪些不同之處?
健身運動健身運動
2、這堂課是否體現了新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3、在這堂課中,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沒有得到培養?
4、在具體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嗎??

案例分析

(一)靈活處理教材——“多樣性”體現“激勵性”
過去在進行“跳繩”這一內容教學時,大多是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習跳繩,隨後讓學生計時跳、計數跳等,教師是按照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動作技能這一目標進行教學,學生則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地學習。這種教學目標單一,教學方法簡單的模式顯然是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新課改的一個關鍵就是要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做到這一點,重要的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教與學的改變。
以“花樣跳繩”為教材,首先改變以往的教法,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根據體育的特點,我們設計了個人跳繩――自願組合――重組創新——分組展示四個教學環節,以個人跳繩開始將學生導入課中,學生每人一根繩,在固定的時間裡,跳不同的花樣,每種花樣需跳20下,看誰跳的花樣多,這樣既鞏固了基礎的跳法,又激發了學生跳繩的興趣鼓勵學生多跳花樣。學生在競爭中培養了自己不服輸的精神。在第二部分,挑戰自我階段學生向難度高的花樣挑戰。於是基礎差的同學跳雙搖跳,靈活的同學跳單人特短,技術好的同學跳三搖、四搖。學生在競爭中不斷的挑戰自我,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鍛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敢於挑戰自我,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目標。
花樣跳繩
(二)改進學習方式——“問題”體現“合作性、創新性”
小組練習給了學生合作的場所,小組創新賽又刺激了合作的深度,任意組合搭配,增加了合作的可能性。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在最初的合作中,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然後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學生會思考搖繩的動作要領是什麼?動作方法有什麼不同?
如何在原來的花樣基礎上有所創新。在花樣跳繩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體――動腦――實踐――體驗,主動探究,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比較過去的學習方式,更主動,更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思維也更活躍。如果說跳繩給學生帶來的是盡情,那么創編花樣跳繩則給學生送去了盡興。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上,在同學間的兩次合作中,在教師的激勵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做各種跳繩的練習,不僅鍛鍊了身體的協調性、同時培養了學生善於動腦、敢於創新、大膽實踐的優秀品質。
花樣跳繩讓學生們領略到了運動的快樂,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另一面,還能掌握體育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不服輸的精神,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任何學科教育都有一個重要的目標: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這也是新課改體育與健身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學生在跳花樣繩中通過教師的教,學習花樣跳繩的基本動作,通過思考體驗掌握花樣跳繩的動作方法,通過練習提高花樣跳繩的動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智慧創編了新的花樣。
這堂研討課,教師首先在教法上與過去有所不同,教師通過跳花樣繩讓學生的情意、個性盡情表現,在合作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創編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的熱愛,而在花樣跳繩中,結合發展學生身體協調的能力,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體驗實踐,老師指導點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在練習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花樣跳繩,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鍵是教師的教,因此,老師要學習新理論,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教法。

發展保護

歷史

跳繩運動 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唐宋明清都有記載。唐朝稱跳繩為“透索”、宋稱“跳索”、明稱“白索”、清稱“繩飛”,民國以後才稱“跳繩”。

跳繩熱

陝西是跳繩的故鄉,多次掀起跳繩熱。1957年西安高中創編了“跳繩舞”;1959年,陝西師大舉辦了中國第一個“跳繩培訓班”;1981年4月3日,中國體育報發表了胡安民老師“論跳繩”的部分內容《跳繩的分類和方法》,隨之全國各地回響國家體委號召,開展了“三跳”比賽,1992年5月2日,舉辦了“西安首屆跳繩大賽”,800多人參賽;1993年5月9日舉辦了“西安第二屆跳繩大賽”;40多個代表隊參賽,陝西電視台現場免費直播100分鐘,開創了電視直播跳繩比賽的先例;1993年12月27日,在西安師範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跳繩協會”;1995年7月“陝西省跳繩交流團”應邀訪問新加坡;1999年8月1日,在西安師範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跳繩藝術學校”;1999年9月,陝西花樣跳繩隊赴京參加國慶50周年慶典活動,並榮獲第六屆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技巧類一等獎,跳繩首次獲得國家級大獎;2000年上了陝西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2001年元月,應邀訪問香港,為“全港跳繩大會”助興,表演4場,受到大家熱烈歡迎。2001年5月陝西花樣跳繩隊赴石家莊市,榮獲全國首屆億萬婦女健身活動特色項目“優秀表演獎”;2002年7月花樣跳繩列入“陝西省第三屆民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結束了跳繩只是民間活動的歷史;2003年9月陝西花樣跳繩隊在寧夏銀川市再次榮獲第七屆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技巧類一等獎。總計花樣跳繩榮獲國家五項大獎,為陝西省政府向國家申請花樣跳繩列入全國民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創造了條件,更是全民運動的目標有更進了一步。

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安花樣跳繩隊應邀出訪多國和地區,在國內外舉辦了七百多期跳繩培訓班,培養了十三萬多名跳繩愛好者。在西安跳繩人的共同努力下,陝西省民運會、農運會、工運會、以及全國農民運動會已把花樣跳繩列入正式比賽項目。當前,花樣跳繩已成為西安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