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年選系列:2013中國散文年選

花城年選系列:2013中國散文年選

《2013中國散文年選》分為六個板塊:“逃到哪裡放得下這顆心”,收入莫言等作者的文章,靜心反思當下;“生命的巡迴演出”收入劉醒龍等作者的文章,多為追敘親情友情、童年往事,私人記憶也別有一番風味;“誰能改寫歷史” 收入馮驥才等作者的文章,追憶與思索中外歷史人事,;“故鄉帖”收入陳應松等作者的文章,濃濃的鄉情流淌於字裡行間;“自然與人生”與“被虛擬的行程”兩輯,收入韓少功等作者的文章,長於睿智的言說。

基本介紹

  • 書名:花城年選系列:2013中國散文年選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313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李曉虹 中國散文學會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6952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花城年選系列,權威名家精選,沉澱文學精髓
“2013花城年選”由何建明 、謝有順、洪治綱、向繼東、李曉虹、李小雨、楊光洲、盧翎、王幅明、陳惠瓊、朱航滿、王泉根、葉鐵橋等諸多名家編選,為您的海量閱讀擇優助力。叢書囊括小說、散文、隨筆、詩歌、報告文學、民間記事、散文詩、兒童文學等11種年度精選圖書。

作者簡介

李曉虹,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秘書長。著有《中國當代散文的審美建構》、《中國現代散文論》、《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略》等散文理論研究專著。主編或合編《中國散文年選》(2001年卷至2013年卷)、《三十年散文觀止》(2卷)、《百年中國散文經典》(4卷)、《中國最美的散文》(6卷)、《外國散文300篇》(3卷)等散文選本近20種。

圖書目錄

序言李曉虹
逃到哪裡放得下這顆心
講故事的人——在瑞典學院的演講莫言
天氣就是天意——《帶燈》後記賈平凹
那些消失的年輕人王開嶺
愛套娃一樣愛你王安憶
文學的祝福性郭文斌
談簡樸生活張煒
虛無主義站在門檻上楊光祖
永不落伍的井底之蛙馬小淘
慢生活曉高
逃到哪裡放得下這顆心邊芹
生命的巡迴演出
抱著父親回故鄉劉醒龍
沉重的負債王巨才
給母親以事業心鄭彥英
我們親族的“罪犯”喬忠延
生命的兩頭楊繼紅
菸酒父子凸凹
一個鄉村醫生的祈禱和懺悔吳佳駿
生命的巡迴演出鞏高峰
給母親搬家莫獨
我親愛的文藝老青年恩雅
誰能改寫歷史
蘇格蘭風景(節選)馮驥才
茨威格是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余華
在蘇格拉底被囚處周大新
泰姬陵是一滴眼淚格桑亞西
文章大家毛澤東梁衡
誰能改寫歷史陳啟文
杜甫和草堂趙麗宏
孔子的最後時刻李木生
把黃庭堅放在了佛經里趙瑜
日消情長安妮寶貝
黃河祭1938吳光輝
我所認識的汪曾祺張守仁
“活字典”劉盼遂教授
人生是一場直覺
故鄉帖
村莊是一蓬草
古樹深情
江聲浩蕩
孤獨症患者
老無所依(節選)
彎腰的女人
欲說暫住
故鄉帖
廢墟上的生命
西海固女子
阿佤的文字
秋日,在大山里聽溪水吟唱
逃跑的人
搬不動的村莊
自然與人生
隨筆三則
漫步風景
從天空到大地
留下一片綠蔭
霧霾批判書
滿壁爬山虎
誰能讓我帶走星空
阿爾山的花開與愛情
看山禪在心
自然與人生
遇見樹
遠去的流螢
霧裡的人
被虛擬的行程
你可能誤解鄉愁
飛機、壁櫥及衣裳
俏了西安
火爐
北京的爺
被虛擬的行程
永遠的視窗
逃離
看蘋果的下午
猜測一本書的來歷
透明
面容研究

序言

李曉虹
夏季,在一次散文論壇上,與會者圍繞散文“是什麼”、“寫什麼”、“怎樣寫”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展開激烈論辯。
有人批評近年來散文邊界無限擴大的現象,說散文不是那個什麼都能裝的筐,應當重舉藝術性、審美性的旗幟,清理門戶,以扼制現在的亂象叢生。不少人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生活越來越複雜,散文也因為豐富的生活而顯現多樣化,應當以包容的態度讓散文天地更加廣闊。
面對散文寫作的世俗化、網路化、全民化的狀況,意見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人為此歡欣,認為全媒體時代,散文正在從作家文人手中解放出來,成為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輕鬆使用的表達方式。打破門檻,人人都能參與的狀態將使散文獲得生機。也有人擔憂,如此泛濫的寫作還能稱之為真正文學意義上的散文嗎?那些可能成為經典的作品被淹沒在一大堆的文字垃圾之中,能夠見到天光嗎?
這些問題同樣困擾著作為《中國散文年選》編選者的我:散文的文體邊界究竟在哪兒?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值得推薦給讀者的?如何能在不計其數的散文之中打撈起真正有意義的東西?
理論的探討一直在繼續,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好的文字是在閱讀中存在的。只有那些被讀者閱讀並且喜愛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作為一個讀者,一個編選者,我想,最重要的是閱讀的收穫。總是那些能夠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起讀者共鳴的作品,那些可以引發深長思考進而使人發出叩問的作品,那些書寫痛苦和不幸以喚起人們同情心的作品,總之那些來自精神源頭,能夠走向人心深處的東西才稱得上是好作品。以開放的心態將一年的優秀篇目匯集起來,讓讀者從每一篇作品中獲得思想藝術的享受,對於一個編者來說,足矣。
莫言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他在斯德哥爾摩的演講獲得經久不息的掌聲。他緩緩地講述自己的人生,講述他生活著的那個小小的村莊,講述心中那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正是在這裡,文學獲得施展的機會,人性發出獨有的光亮。最終他將獻給母親的書獻給了天下的母親,實現了“狂妄的野心”,就像他所希望的“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也因此,他站在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上。
賈平凹在《天氣就是天意》中將創作形象地比作火山口,“是曾經噴發過熔岩後留下的出口,它平日是靜寂的,沒有樹,沒有草,更沒有花,飛鳥走獸也不臨近,但它只要是活的,內心一直在洶湧,在突奔,隨時又會發生新的噴發。”賈平凹的多數靈感來自農村,“吃五穀,喝泉水,吸農村的地氣,曬農村的太陽”,他寫那個陪她在鄉間到處走走看看的女子,“她跑累了,說你坐在這兒看風景吧,我去打個盹,她跑到一草窩裡蜷身而臥就睡著了,我遠遠地看著她,她那衫子上的花的圖案里花全活了,從身子上長上來在風中搖曳鮮艷。”因為接著地氣,這些並不華麗的文字下面有一種神性在涌動。
《那些消失的年輕人》中的一段話讓我感觸良多:“人與人的差異在於源頭,在於願望,在於直覺,在於業餘精神,在於讓生命欲罷不能的那個東西。”讓生命欲罷不能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作者認為,那是理想,是信仰。回憶八十年代,“時代的臉上有一股憧憬的表情,每個人都相信未來,每個人都自感和國家前途有關,每個人都站在船頭上,每個人都願把自己交付給某種東西,每個人都正值青春……那些曾經的年輕人,那些清晨里的人,哪兒去了呢?看今日之人,生下即老了,他們被餵了什麼樣的乳汁?”
歷史與現實,構成了散文的風景。“一個地方的精神都是一種歷史精神。歷史精神是漫長歲月積澱與養育成的,經過世世代代的認同,誰中斷它誰就破壞了歷史,若要將破壞的歷史修復起來仍需歷史。”(《蘇格蘭的風景》)在蘇格蘭,莎士比亞的老屋、勃朗特三姐妹演繹出世界文學奇蹟的小鎮、愛丁堡的忠烈犬,作家從每一個走過的地方發掘它的內在精神。
《在蘇格拉底被囚處》的作者不僅看到比藝術更有衝擊力的古希臘思想者赴死前的囚室,感受他的死是“哲人生命的另一種開始”,更為民眾對精英人物的敵視,以致將其逼入死境而扼腕嘆息:“這是人性中極其隱秘的一面。真正的思想者有時會攪亂平庸的日常生活,也因此,真正的思想者不僅可能被執掌權力者視作威脅,也可能被怯懦的民眾當作破壞其安寧生活的禍首。”
中國歷史時時活在中國人心裡。追懷過去,總是要表達當代人的一種情愫。在“寫什麼”、“如何寫”中顯現了作者極大的自由度和審美取向。孔子、杜甫、黃庭堅、沈復、毛澤東、汪曾祺……這些毫無交集的人物用不同的方式敘述出來,共同呈現出歷史文化散文的豐富性。
最應當引起文學關注的還是人生的種種困境。“暫住”、“移民”、“廢墟”、“孤獨症患者”,許多人沉默著,掙扎著,正是在這裡,有作家們溫暖的眼神和長久的注目。環境的破壞已經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從天空到大地,我們在追尋那些清亮的星空、遠去的流螢以及與之相伴的花開與愛情,也在對霧霾的批判中保持一份清醒。
人生有許多東西需要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因為一個火爐而期待北京一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天”的溫情回憶;“長到一口氣也走不完”的美麗視窗;關於樹的聯想;一本書的來歷……只有與嘈雜的世界稍微拉開一點距離,才能體會生活的各種滋味。
總之,將《年選》奉獻給讀者,期待和生命連線起來的閱讀,期待閱讀者參與的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期待讀者與作者、編者一起,在審美活動中打通歷史與現實,並且向著未知逐步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