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芙蓉葉,中藥材名。本品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夏、秋季採收,曬乾。功能主治為:清肺涼血,消腫排膿。用於肺熱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結炎、闌尾炎、癰癤膿腫、急性中耳炎、燒傷、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芙蓉葉
  • 漢語名稱:Fu Rong Ye
  • 別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變花、木棉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藥材性狀,藥理作用,毒理作用,注意事項,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夏、秋季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

性涼,味微辛。

功能主治

清肺涼血,消腫排膿。用於肺熱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結炎、闌尾炎、癰癤膿腫、急性中耳炎、燒傷、燙傷。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m,莖、葉、果柄、小苞片和花萼上均密被星狀毛和短柔毛。莖圓柱形。葉互生,卵圓狀心形,直徑7~18cm,5~7掌狀分裂,邊緣有鈍齒;葉柄長5~13cm。花大,直徑約8cm;花柄長5~10cm,近頂端有節;小苞片8~10,線形;花萼鐘形,長約2.5cm,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或粉紅色,開後逐漸變深,單瓣或重瓣,基部與雄蕊柱合生;子房5室。蒴果扁球形,直徑22.5~3cm,果瓣5,密生淡黃色剛毛或綿毛。種子多數,腎形,背部有長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分布區域

全國有栽培。

藥材性狀

葉多捲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狀心形,3~7淺裂,裂片三角形。上表面暗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葉脈7~11條,兩面突起。氣微,味微辛。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芙蓉葉水煎劑(3g/kg腹腔注射)對小鼠巴豆油耳郭水腫。(3g/kg、5g/kg腹腔注射;10g/kg、20g/kg灌服)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10g/kg、20g/kg皮下注射)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3g/kg、5g/kg腹腔注射)對大鼠棉球肉芽腫組織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但無解熱作用。
2.其他作用:10%芙蓉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芙蓉葉水煎劑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2g/kg;灌胃給藥最大耐受量為100g/kg。長期毒性:分別給大鼠每日灌胃10g/kg、14g/kg、20g/kg連續2個月,狗分別灌服4g/kg、8g/kg連續2個月,動物一般狀態正常,心電圖、血液學、肝、腎功能等均在正常範圍內。病理學檢查也無明顯病理損害,局部刺激試驗提示芙蓉葉水煎劑對黏膜無刺激性,過敏試驗也未見過敏反應。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孕婦忌服。

化學成份

含黃酮甙、酚類、胺基酸、還原糖、粘液質。

" >相關論述

論木芙蓉善治癰腫:1.李時珍:木芙蓉花並葉,氣平而不寒不熱,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癰腫之功,殊有神效。近時瘍醫秘其名為清涼膏、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癰疽發背,乳癰惡瘡,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並用芙蓉葉,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乾研末,以蜜調塗於腫處四圍,中間留頭,乾則頻換。初起者,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聚毒出。已穿者,即膿出易斂。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綱目》)2.黃元御:木芙蓉,清利消散,善敗腫毒,一切瘡瘍,大有捷效,塗飲俱善。(《玉楸藥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