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的細刺:針尖對麥~。初露鋒~。
2. 像芒的東西:光~。
3.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有尖,葉除可作綠籬和布置庭園外,又可作造紙原料和編織草鞋,嫩葉可做牛的飼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芒
- 外文名:Miscanthus sinensis
- 部首:艹
- 部外筆畫:3
- 總筆畫:6
- 五筆86:AYNB
- 倉頡:TYV
- 筆順編號:122415
- 四角號碼:44710
- 統一碼:U+8292
- 讀音:mang
詳細字義
〈名〉
〈形〉
常用詞組
mángcì-zàibèi
〖beinmostuncomfortablepositionlikehavingspikesintheback;feelnervousanduneasy〗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
芒果
mángguǒ
〖mango〗見“杧果”
芒硝
mángxiāo
〖mirabilite;Glauber'ssalt〗一種Na2SO4·10H2O礦物,含有一個分子硫酸鈉和十個分子結晶水。產於鹽湖、乾鹽湖及水泉,也有粉化狀態
芒種
Mángzhòng
〖BeardedGrain〗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5、6或7日
同音字
古籍解釋
又大貌。《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又多貌。《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又罷倦貌。《孟子》芒芒然歸。
又光芒。《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又《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草名。《爾雅·釋草》葞,春草。《注》一名芒草。《山海經》奸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芒。《注》世祖更名臨睢。
又水名。《蜀志·後主傳》姜維率眾至芒水。
又門名。《水經注》谷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又姓。《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注》芒卯,魏將。
又通茫。《詩·商頌》洪水芒芒。《陸機·嘆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又通邙。《後漢·恭王祉傳》葬於洛陽北芒。
又通鋩。《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張載·七命》建雲髦,啟雄芒。《注》芒,鋒刃也。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又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爾雅》芒作荒。《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又《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韻補》母朗切,讀作莽。《道藏歌》玉虛范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
芒的書法
字源字形
![芒(漢字) 芒(漢字)](/img/0/42c/nBnauQGZkZGMzUWM4MDOygDM1AjM1QTZ0UWZiZDZ3gjY4ETYxAzN4MWMy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