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章鄉

芒章鄉

芒章鄉東南與騰衝、梁河接壤,南與新城鄉相毗鄰,西與勐弄鄉為界,北與盞西鄉相連。東西最大橫距2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芒章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盈江市
  • 電話區號:0692
  • 面積:260.86平方公里(2017年)
  • 人口:12451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雲N
概況,沿革,代碼,社會,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教育,人文,甚礎設施,交通建設,農業建設,教育建設,衛生建設,文化建設,特色產業,資源環境,人口,

概況

芒章鄉位於盈江縣東北部,距縣城64千米。東南與騰衝、梁河接壤,南與新城鄉相毗鄰,西與勐弄鄉為界,北與盞西鄉相連。東西最大橫距2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5千米,面積260.86平方千米,人口12451人(2017年)。轄芒章、相帕、璋刀、魯洛、寶石、銀河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芒章街。海拔最高點為鷹咀山2787米,最低點為朗外河968米。縣內幹線公路經過芒章街,北接盞西鄉,南連新城鄉。

沿革

“芒章”系傣語譯音,意為“飼養大象的村子”。原歸騰衝縣轄,1955年劃入盈江縣,1974年建芒章公社,區鄉體制改革後稱芒章鄉。1997年,面積309.7平方千米。人口1.1萬,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4.5%,轄相帕、璋刀、芒章、寶石、魯洛、銀河6個行政村。

代碼

[郵編]679304 [2008年代碼]533123203:~201芒章村 ~202相帕村 ~203璋刀村 ~204魯洛村 ~205寶石村 ~206銀河村

社會

芒章鄉位於盈江縣城東北部,坐落在美麗檳榔江畔,有“峽谷之鄉”的美稱。東南與騰衝縣梁河縣接壤,南與新城鄉相毗鄰,西南與勐弄鄉為界,北與盞西鎮相連,距盈江縣城64公里。全鄉轄芒章、相帕、寶石、璋刀、魯洛寶石銀河等6個村委會,41個自然村,58個村民小組。
全鄉國土面積260.63平方公里,東西最大橫距2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5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471.1畝(其中水田面積8192.1畝),人均2.9畝,林地面積227860.3畝,水面積4643.6畝,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時1600毫米,無霜期300天,屬南亞熱帶雨林氣候。適宜種植水稻、油菜、小麥等農作物;林地資源豐富可大力發展核桃、咖啡、茶葉、板栗等經濟林果產業。
2008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8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2元,農民人均吃糧206公斤。因地處山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惡劣,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農民收入主要靠種植、養殖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社會經濟發展滯後,是雲南省扶貧攻堅鄉。

地理位置

芒章鄉位於盈江縣東北部,距縣城64公里。東南與騰衝、梁河接壤,南與新城鄉相毗鄰,西與勐弄鄉為界,北與盞西鄉相連。

氣候條件

境內峽谷地帶平均氣溫18℃,降雨量160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屬南亞熱帶山地雨林氣候,年降雨量充沛。
芒章鄉芒章鄉
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氣溫較低,整個地理環境成立體氣候,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甘蔗、山蒼子、核桃、板栗、木瓜、梅子、茶葉等農作物和經濟林果,鄉內河流檳榔江貫穿全境,主要河流芒牙河、芒章河、朗外河注入檳榔江

教育

全鄉有中學1所,校舍面積20375平方米,教師職工34人,在校生12個班768人,建有5所完小11所國小,校舍面積14836平方米,有教師87人,在校學生1200餘人。
全鄉沒有文化娛樂中心,沒有圖書室,沒有休閒場所,沒有有線電視節目,幹部民眾業餘文化生活匱乏。

人文

芒章鄉位於縣境東部,地處山區峽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鄰騰衝、梁河縣;西接勐弄鄉;北依盞西鎮;南與新城鄉相連。屬盈江縣鄉。政府駐地芒章街,海拔1100米,距縣城64公里。傣語芒章為石榴,以鄉政府駐芒章街得名。解放前屬盞西土目司地,1951年屬騰衝縣第十區;1953至1954年屬盞西工委;1955年劃歸盈江縣盞西區;1973年組建芒章公社;1984年改為芒章區;1988年撤區建芒章鄉。轄芒章、相帕、璋刀、寶石、魯洛、銀河6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58個村民小組。共2450戶10970人,居住著景頗、傣、漢、僳僳等民族。主要河流有檳榔江縱貫全境,芒牙河、芒章河、朗外河均系檳榔江支流,屬大盈江水系,水資源豐富。有銀河、朗外河、新寨3個在建電站,鄉境內有南泥壩、芒牙、朗外河三個溫泉源及瘌痢山錫礦等地質資源。
在美麗的檳榔江畔成功舉辦了首屆景頗族“約會節”,境內外景頗同胞歡聚魯洛,景頗文化得到傳揚。
芒章屬典型的山區貧困鄉,民眾自然經濟思想依然較為濃厚,很多農民還沒有從人背的重負中解脫出來,還依舊保存著較落後的耕作方式。
芒章鄉芒章鄉

甚礎設施

交通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進展。“十五”期間,全鄉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41.32萬元,比“九五”期間增加40萬元。一是爭取資金16萬元,恢復修建了鄉內主要農田水利溝渠長嶺溝、年早卡溝、長坡溝、木瓜塘家邊溝、象塘橄欖溝、景杏溝等,對芒章河河道長487米編放了鋼筋石籠(規格為1.5mⅩ1.5m長155m,1mⅩ1m長332m),對銀河河邊壩進行了支砌加固;二是爭取資金85萬元解決了鄉直單位及芒章寨、龍家寨、中寨、也崗、板旦、魯洛、相帕、黨良、草壩、銀河中寨、綠仁寨、轉塘、南泥壩、僳僳新寨、梅子嶺、核桃寨搬遷點、璋刀共17個村民小組和單位、993戶6356人(含中小學生)的人畜飲水問題;三是爭取資金3萬元資金完成魯洛村草壩、璋刀村新寨照明線路的改造工程;四是爭取資金5萬元對魯洛村公路路段、寶石村公路路段、銀河村公路路段及各村機耕路進行了修護;五是爭取32.32萬元資金建蓋了鄉政府職工宿舍、寶石村委會辦公樓;六是安裝了3個村委會無線接聽電話,村級辦公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芒章鄉芒章鄉

農業建設

加大農田水利設施特別是高產穩產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修建長嶺溝、雙坡溝、轉塘溝、年早卡溝、木瓜塘家邊溝、牛滾塘溝、香菜溝、黨良小水庫、芒牙河堤和3條溝渠,保證農田及時、全面、有效灌溉;積極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做到每年落實解決兩個自然村的電網改造工程,保證農戶照明和生產用電的有效供給;多方籌措資金改造鄉村公路路面狀況,修通木瓜塘至騰衝縣大壩公路,逐步在璋刀村、寶石村、魯洛村、銀河村公路鋪設彈石,實現公路“彈石化”,申請立項解決戶弄橋(水泥平板橋)、魯洛老橋(石拱橋)的修建,修復加固璋刀吊橋

教育建設

繼續改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主要是芒牙寄宿制國小、璋刀村委會異地搬遷安置點國小和魯洛村委會核桃寨國小的遷移的建蓋,中學學生宿舍、中心國小學生半寄宿制宿舍、南泥壩國小學生半寄宿制宿舍、轉塘國小校舍的建蓋)和設備(中心國小、中學配備微機各100台),創造優越的育人環境,培養高素質人才

衛生建設

加強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建蓋46個自然村公廁(根據自然村大小分別建1—3個公廁),實現村村有衛生室,建蓋鄉衛生院住院樓和職工住宿樓,購置配備高科技的醫療器械設備,提高醫療護理、診斷、疫病檢測等水平;改善計生服務站硬體設施(建蓋計生辦公樓)和設備,增強計生服務能力

文化建設

著力修建鄉文化站辦公樓及村、組文化活動室和黨員活動室各20個,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拓寬知識面,增長生產生活技能;多方籌措資金建設鄉農業“四站”即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辦公樓;改善鄉、村兩級工作辦公條件,爭取寶石村、銀河村、璋刀村安裝程控電話,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特色產業

芒章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和開發,結合芒章鄉情。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四個一”戰略目標:即到2010年全鄉實現人均一畝甘蔗、人均一畝核桃、人均一畝茶葉、戶均一畝咖啡的發展規劃。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會給芒章經濟帶來突飛猛進的巨變,人均純收入將由現在的1000餘元增加到3000多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資源環境

1、氣候資源、水能資源、林地資源豐富。轄區內整個地理環境成立體氣候,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甘蔗、山蒼子、核桃、八角、草果、茶葉、木瓜等農作物。鄉內河流檳榔江貫穿全境,主要河流芒牙河、芒章河、朗外河注入檳榔江,現轄區內已建有兩座小型水電站。林地面積227860.3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4%,林業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2、產業結構逐步得到調整,農民收入渠道逐漸拓寬。在種植業內部已基本形成種植甘蔗、水稻為主,玉米、油菜為輔的種植結構。在工、商、農、林、牧、漁業之間已形成農牧收入為主,工商收入為輔的經濟發展格局,為全鄉各業的協調推進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芒章鄉芒章鄉
3、農業科學技術得到普及推廣和運用,依靠科技種養殖和科技致富的觀念深入人心,學科技、用科技的風氣已在農業和農村生活中逐漸形成,為發展經濟提供了科技支撐。
4、村民民眾的經濟觀念、發展觀念、就業觀念發生重要轉變,那種只靠種養維持生活、發展經濟的觀念已逐漸消失,激進全面的發展觀念、就業觀念開始在農村各項建設事業中初步顯現,為引導、教育、組織民眾發展經濟提供了思想保證。
5、全鄉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民族團結,無宗派勢力干擾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現象。禁毒和防艾工作緊抓不松,掃黃打非持續進行,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力度不斷加大,這些都為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6、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思路已明確,發展框架已形成。鄉黨委、政府制定有《芒章鄉2000年至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十一五”計畫的制定和實施起到了提供理論指導和參考作用。
7、農村“八大”組織已建立健全,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在實踐中不斷增強,基本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管理網路,為全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人口

全鄉現有農戶2322戶,鄉村人口11014人,其中男性5503人,女性5511人,其中農業人口10863人,勞動力7117人。居住著景頗、傣、漢、僳僳等民族。 至2007年底,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169人,參合率83%;農民醫療已初步形成鄉衛生院與村衛生所為框架的體系。全鄉有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6人,村級衛生所10個(其中在改建中的5個),衛生員12人。能開展簡單的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B超、化驗及預防保健工作。
全鄉建有公廁15個,人畜混居農戶232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