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植物)

芒果(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杧果,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果實。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益胃,生津,止嘔,止咳之功效。常用於口渴,嘔吐,食少,咳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杧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 :漆樹科 
  • :杧果屬
  • :杧果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適量
  • 毒性:無毒《食性本草》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別名

菴羅果、香蓋、望果、蜜望、沙果梨、蜜望子、莽果、檨、檬果、芒果、馬蒙、抹猛果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性微寒。

歸經

歸胃、脾、膀胱、腎經。

功效

益胃,生津,止嘔,止咳。

主治

口渴,嘔吐,食少,咳嗽。

相關配伍

治多發性疣:杧果肉1-2枚,分1-2次服。並取果皮擦患處。(《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作食品。

使用注意

飽餐後禁食。
《開寶本草》:“動風氣,天行病後及飽食後俱不可食之。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黃病。”

採集加工

夏季採摘果實,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10-20m。樹皮灰褐色,小枝褐色,無毛。單葉互生,聚生枝頂;葉柄長2-6cm;葉形和大小變化較大,薄革質,通常為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30cm,寬3.5-6.5cm,先端漸尖、長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皺波狀,無毛,葉面略具光澤;側脈20-25對,斜升,兩面突起,網脈不顯。圓錐花序長20-25cm,多花密集,有柔毛;花小,雜性,黃色或淡黃色;萼片5,卵狀披針形,長2.5-3mm,寬約1.5mm,有柔毛;花瓣5,長約為萼的2倍;花盤肉質,5淺裂;雄蕊5,僅1枚發育,長約2.5mm,花葯卵圓形;花絲極短;子房斜卵形,徑約1.5mm,無毛,花柱近頂生,長約2.5mm。核果橢圓形或腎形,微扁,長5-10cm,寬3-4.5cm,成熟時黃色,中果皮肉質,肥厚,鮮黃色,味甜,果核堅硬。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350m的山坡、河谷或曠野林中。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未成熟的果實及樹皮、莖能抑制化膿球菌、大腸桿菌;但也有報告在實驗室中無抗瘧或抗菌作用。有報導食過量杧果可引起腎炎者。其樹膠-樹脂在醫療上用途如阿拉伯樹膠。

相關論述

1、論杧果止船暈:趙學敏:“船暈,北人謂之苦船,此症多嘔吐不食,登岸則已,胃弱人多有之。蜜望果(杧果)甘酸,能益胃氣,故能止嘔暈。”(《綱目拾遺》)
2、《嶺南採藥錄》:“杧果,原名檨。木本,葉如掌狀,果形如豬腰,夏熟。”

附註

功效相同者尚有同屬植物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 Wu et T.L.Ming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