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苷在皮膚血管炎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機制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郭在培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芍藥苷在皮膚血管炎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郭在培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皮膚血管炎(CV) 是一大類病變定位於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血管壁的損傷及炎細胞浸潤是其主要特徵。我們的前期工作顯示芍藥苷(PF)能抑制TNF-α誘導的HMEC-1細胞趨化因子產生及H2O2誘導的HUVECs損傷。本項目在此基礎上,觀察PF對兩種CV動物模型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對炎細胞浸潤及屏障功能破壞的效果)及可能的機制,如:促炎症細胞因子、趨化因子釋放,粘附分子表達、VE-cadherin破壞及氧化應激狀態等。進一步通過體外研究,觀察PF對TNF-α誘導的HDMECs粘附分子表達、內皮-白細胞粘附的作用及機制;PF對H2O2誘導的HDMECs氧化損傷、屏障功能破壞及VE-cadherin表達的作用及機制。本項目從分子、細胞到整體來揭示PF對CV的治療作用及機制,擴展和深化對PF藥理作用機制的認識,為進一步開發及套用PF作為CV類疾病的治療新手段提供理論依據。未見國內外相關研究報導。
結題摘要
項目調查芍藥苷(paeoniflorin, PF)對皮膚血管炎 (cutaneous vasculitis, CV)的干預作用及機制,分為體內及體外研究兩部分。體外研究發現:PF能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誘導的皮膚微血管內皮細胞(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DMECs)細胞E-選擇素及細胞間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達;及人多形核白細胞對HDMECs的粘附。免疫印跡結果顯示:PF能抑制TNF–α誘導的抑制性κBα的磷酸化及P38、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途徑的活化。免疫螢光顯示PF也抑制TNF–α誘導NF–κBp65核轉導。PF能明顯改善H202誘導人真皮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損傷;PF對H20 2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屏障功能損傷的修復作用與改善VE-cadherin的表達有關;PF對H2O2誘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抑制作用與抑制MAPKs及PI3K/Akt通路的活化有關。PF明顯減輕了免疫複合物(immune complexes, IC)誘導的CV小鼠皮損及組織學改變;減少了局部出血半定量評分;減輕局部FITC-BSA的滲出及MPO活力;及組織標本血管壁E-選擇素及ICAM-1表達。PF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了LPS誘導CV小鼠皮損及組織學改變;減少了局部出血半定量評分;減輕局部FITC-BSA的滲出及MPO活力;抑制了局部組織趨化因子IL-8及促炎症細胞因子TNF–α的mRNA表達。這些結果支持PF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能對抗TNF–α誘導的皮膚微血管內皮炎症,減輕H202誘導的皮膚微血管內皮氧化應激。減輕IC及LPS誘導CV小鼠的皮損及組織學改變。PF可能是今後CV治療的一個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