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占地11.6萬平方米,有鼓樓四座、風雨橋三座、門樓一座、古井二口、薩歲壇二個、古驛道1.6公里、侗族吊腳木樓七十八幢,造型各異。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戶增人旺,建築規模擴大,形成村寨。明萬曆年間修驛道,清順治年間遭火災,復建後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邊分叉布置的七個聚居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芋頭侗寨古建築群
- 類型:物質文化遺產
- 含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於:湖南省
信息
古建築
芋頭侗寨古建築群 V-368
簡介
清道光、光緒年間分別維修驛道和牙上鼓樓。明洪武元年至三十一年(1368-1398)間始建寨;嘉靖三年(1508)戶增人旺,建築規模擴大,形成村落。清順治年間遭火災,復建後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邊分叉座落的7個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寨腳橋及龍氏鼓樓,牙上鼓樓。清嘉慶五年(1800)建中步和塘坪橋。清道光、光緒年間分別維修驛道和牙上鼓樓。芋頭侗寨古建築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侗族樓層及青石板驛道等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有很高的歷史、人文及藝術價。
芋頭侗寨,從建寨選址,布置建築物,到規劃村寨於周圍環境的協調及人們衣食住行、祭祀,都是傳統堪輿學說在侗民族地區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寨內各類建築因地制宜,依山勢,順風水分別布置建築物,將自然風光與人為創造結成天、地、人三位一體,充分展示了侗民族的古樸憨厚和聰明才智。芋頭侗寨的建築屬於典型的山地溝谷侗寨山脊型和山谷型建築模式。寨內所保存的建築,無論是從整體到局部,還是從布局到工藝,都融匯了侗族工藝的傳統和山里人的樸實風格,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和民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