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假尾孢,菌類。 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近圓形、角狀至不規則形,受葉脈所限,無明顯邊緣,寬 0.5-5.0 mm,常多斑癒合成寬達10.0 mm的斑塊,葉面初期僅為黃色褪色,後期形成黃褐色至褐色斑點,或斑點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具黃色至淺黃褐色暈,葉背斑點灰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芋假尾孢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Eumycota)
- 亞門: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
- 綱:子囊菌綱Ascomycetes
- 目:鏈孢霉目Helotiales
- 科:黑霉科Sclerotiniaceae
- 種:芋假尾孢
- 分布:緬甸,中國,孟加拉,英國,加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本種特點,
形態特徵
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近圓形、角狀至不規則形,受葉脈所限,無明顯邊緣,寬 0.5-5.0 mm,常多斑癒合成寬達10.0 mm的斑塊,葉面初期僅為黃色褪色,後期形成黃褐色至褐色斑點,或斑點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具黃色至淺黃褐色暈,葉背斑點灰色。子實體葉兩面生,但多生於葉背面。菌絲體內生。子座無或小,僅由少數青黃褐色球形細胞所組成。分生孢子梗3-15本簇生,從氣孔伸出,青黃褐色,頂部色澤較淺,基部膨大,直立至彎曲,有時呈曲膝狀,不分枝或偶有分枝,頂部圓至圓錐形平截,3至多個隔膜,50.0- 250.0×4.0-7.0μm。分生孢子棍棒形或陀螺形,淺青黃色,後期呈淺青黃褐色且壁具小疣,直立至非常彎曲,頂部寬圓,基部倒圓錐形平截,1-5個隔膜,通常1-3隔,有時具一個縱隔膜,在隔膜處縊縮,20.0-45.0×7.0-12.0μm。
中國分布:
芋 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台灣南投(NCHUPP-245)。
世界分布:
緬甸,中國,孟加拉,英國,加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本種特點
Deighton(1976)描述該種的分生孢子梗長達425.0μm,分生孢子寬達14.0μm。
本種與Chupp(1954)報導自芋屬 Colocasia sp.植物上的芋尾孢 Cercospora colocasi- ae Chupp不同,後者分生孢子梗緊密簇生在子座上,淺青黃色,短而窄(5.0-30.0×2.0-3.5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圓柱形,長而窄(25.0-100.0× 2.0-4.0μm)。
本種與Chupp(1954)報導自芋屬 Colocasia sp.植物上的芋尾孢 Cercospora colocasi- ae Chupp不同,後者分生孢子梗緊密簇生在子座上,淺青黃色,短而窄(5.0-30.0×2.0-3.5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圓柱形,長而窄(25.0-100.0× 2.0-4.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