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Lord Tennyson,1809年8月6日—1892年10月6日),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及最具特色的詩人。他的詩歌準確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占主導地位的看法及興趣,這是任何時代的英國詩人都無法比擬的。代表作品為組詩《悼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 外文名:Alfred, Lord Tennyson
- 國籍:英國
- 出生日期:1809年8月6日
- 逝世日期:1892年10月6日
- 職業:詩人
- 主要成就:1850年成為桂冠詩人
- 代表作品:《悼念》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童年時代,早期生涯,開始寫作,晚期活動,作品評價,
人物生平
童年時代
丁尼生1809年8月6日出生於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父親是村莊教區牧師。年輕的丁尼生曾在父親的圖書館裡閱讀大量書籍,並在8歲時開始寫詩。1827年,阿爾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里克及查爾斯出版了《兩兄弟詩集》,其實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爾弗雷德的詩歌趨於平淡,只是單純模仿偶像拜倫的作品。
早期生涯
1828年丁尼生進入了著名的劍橋大學。1829年他的詩歌《廷巴克圖》贏得了校長金牌。他成為一個學生團體“使徒(the Apostles)”中的一員,並在這些同伴的鼓舞下於1830年出版了《抒情詩集》。一些評論家喜愛這本書中的《馬里亞納》和其它幾首詩歌,但總的說來是持負面評價較多。
開始寫作
1831年丁尼生的父親去世,丁尼生未取得學位就離開了劍橋大學。第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名為《詩歌》,但並未被廣泛接受。隨筆作家亞瑟·亨利·哈蘭姆是丁尼生最親密的朋友,也是他姐姐的未婚夫於1833年去逝。在痛失密友及作品受到惡評的雙重打擊之下,丁尼生近10年內未再出版作品。
《詩歌》(兩卷本,1842年),贏得了評論家及公眾的熱烈歡迎。最好的詩歌包括《拍岸曲》(受賀萊姆之死啟發而創作)、《亞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廳》。丁尼生的長詩《公主》(1847年)與婦女權益有關,並試圖證明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幸福的婚姻(吉爾伯托和蘇利文將詩歌改編為滑稽劇《艾達公主》)。丁尼生一些最好的抒情無韻詩篇就來自於以“淚水,空虛的淚水”開篇的那首詩《公主》。後來的版本又加入《輕輕地,柔和地》以及其它幾首歌。
晚期活動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發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終於付梓,自哈蘭姆去世以來,丁尼生一直在創作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詩,外加一篇序言及後記,是英國文學中最偉大的輓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經受時間考驗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爾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繼威廉·華茲華斯之後,成為桂冠詩人。
丁尼生作為桂冠詩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莊嚴鄭重但有點拘謹的《悼惠靈頓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創作了《輕騎兵進擊》,以紀念英國騎兵在克里米亞戰爭巴拉克拉瓦戰役(Balaklava)中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一部長篇獨白詩劇,評論家對此頗有微辭。
1853年以後,丁尼生多數時間生活在自己位於懷特島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莊園中,有時會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薩里郡阿爾沃的一所房子裡。《莫德》遭到冷遇之後,丁尼生把自己封閉在法令福德,著手創作組詩《國王敘事詩》。1859年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講述亞瑟王和他的騎士的第一部分,立即獲得成功。
《伊諾克·阿登及其它詩歌》(1864年)中的《伊諾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詩歌之一。其它幾部稍為遜色的歷史戲劇作品包括《瑪麗女王》(1875年)、《哈羅德》(1877年),以及《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國王敘事詩》和《得墨忒爾及其它詩歌》於1889年出版,《俄諾涅之死,阿卡巴之夢及其它詩歌》於1892年他去逝後出版。
《民謠及其它詩歌》(1880年)中優美的短篇抒情詩《過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靜的宗教信仰。這位偉大的詩人於1892年10月6日長眠不醒。他的葬禮上來賓朗誦了該詩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與喬叟相鄰。
作品評價
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許多評論家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清教主義、一本正經的態度及過多的多愁善感大加批判。丁尼生在其作品中濃縮英國中產階級各種偏見及道德主張,這是他最喜歡的素材。評論家們經常忽視他的創作技巧和雄辯的口才,過度強調他一味媚俗、過分拘謹及膚淺的樂觀主義等缺點。
20世紀中葉,評論家們對丁尼生的重新評價既認可了他詩歌好的方面,也接受了他的缺點。他的短篇抒情詩非常精彩,對英國景色、自然風光和天籟的描寫十分出色。他的創作技能幾乎是完美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