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特·史懷哲

艾伯特·史懷哲(德語: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德國阿爾薩斯神學家、音樂家、哲學家及醫師。他生於當時德國阿爾薩斯-洛林凱瑟斯堡。當地位於法國與德國的邊境,所以在孩童時期能運用德法兩個語言。因為他在西非加彭創立蘭巴雷內醫院,所以在1953年獲得1952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史懷哲先生的風采史懷哲先生的風采
神學
當他還是年輕的神學家,在1906年出版了他首個著作《歷史耶穌的探索》(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從此他獲得很高的名譽。在這本著作,他以耶穌自己末世學的信念把耶穌的一生來作解釋。史懷哲示範了,為了重新塑造耶穌的人利用歷史研究來描繪耶穌一生,嚴如歷史學家的描繪。當這個著作成為新約聖經研究的次領域長達數十年之久,這項工作終於完成。
他憑著醫學博士論文,包括了1911年的《耶穌的精神病學研究》和1930年的《使徒保羅的神秘主義》建立了聲譽,並且成為新約聖經學者。他對保羅的研究中,他檢驗了保羅的末世論理念,並以此檢驗了新約聖經。
當時他在斯特拉斯堡的聖尼克拉斯教堂擔任加爾文主義牧師,他曾祝福特奧多爾·豪斯的婚姻。特奧多爾·豪斯後來成為德國的首任總統。
史懷哲的神學往那種在自由派基督教擁護下的神學傾斜。
音樂
當時,史懷哲是一位著名的管風琴師。他對巴哈的音樂特別情有獨鐘。他自己建立一種簡單的表演風格,他認為比較接近巴哈的原意。他對巴哈的理解建基於重新評估巴哈的宗教意圖。十八歲,他到巴黎師從管風琴泰斗魏多。當時他利用唱頌讚美詩內容來解釋巴哈詩歌前奏的意象完全不是老人家所見的方法,讓魏多感到十分驚訝。在1908年最終版本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書中,他所主張的這個新風格對現今處理巴哈音樂的手法有重大影響。
魏多與史懷哲合作編定了巴哈管風琴的作品集。他的小冊子《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1906年)牽起了二十世紀一股風琴改革運動(Orgelbewegung)。雖然改革運動遠超史懷哲的預期,但它讓人擺脫了浪漫主義的極端,並重新發現巴洛克的信條。
哲學
史懷哲的世界觀就是以尊重生命("Ehrfurcht vor dem Leben")為基礎,他相信這就是他對人類作出最偉大的貢獻。他認為西方文明因為慢慢放棄肯定生命為倫理基礎,所以變得腐化。
以尊重生命為最高原則就是他牢固的信念。類似尼采對生命的興奮,史懷哲誠然跟隨了和那俄國人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路線。當年有些人把他的哲學與聖方濟各的作比較。在《文明的哲學》的第26章,他寫道:
True philosophy must start from the most immediate and comprehensive fact of consciousness: 'I am life that wants to live, in the midst of life that wants to live'.
真正的哲學必須由知覺全面而直接的事實開始:'我是想要活下去的生命,與許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
生命與愛在他眼中也是沿著同樣的信念,尊重每一個生命,尊重個人與宇宙的精神關係。對他來說,倫理包含了強迫對每個願意活著的生命表示同樣的尊敬。縱使有時環境不容許,不應該引領到失敗主義之上。因為願意活著會促使自我更新,是演變必要的結果,是精神領域的現象。
史懷哲在他的一生都主張尊重生命。他堅持歷史上的啟蒙時期慢慢自行沒落和墮落的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但卻強行跟從這樣的倫理。因此,他期望有一個更新的有深度的文藝復興和人道啟蒙。他不斷期盼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有更深的醒覺。他的樂觀全依對真理的信賴。“來自真理的精神比環境所推動的精神更偉大。”他恆常地強調思考的必要性多於為刺激作反應或跟從最廣泛的意見行事。
晚年
1939年至1948年,因為歐洲正陷入戰爭中,他便滯留於蘭巴雷內。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三年後,即1948年,他第一次返回歐洲,並且及後不斷往返,有一趟更遠赴美國,直到1965年逝世那年為止。
部分著作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A Critical Study Of Its Progress From Reimarus To Wrede, (1906), Augsburg Fortress Publishers, 2001 edition: ISBN 0-8006-3288-5
The Psychiatric Study of Jesus: Exposition and Criticism, (1911), Gloucester, Massachusetts: Peter Smith Publisher, 1948, ISBN 0-8446-2894-8
The Mystery of the Kingdom of God: The Secret of Jesus' Messiahship and Passion, (1914), Prometheus Books, 1985, ISBN 0-87975-294-7
The Decay and the Restoration of Civil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and Ethics (1923) combined in one volume, Prometheus Books, 1987, ISBN 0-87975-403-6
The Mysticism of Paul the Apostle, (1930),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8018-6098-9
Out of My Life and Thought: An Autobiography (1933),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edition with forward by Jimmy Carter: ISBN 0-8018-6097-0
Indian Thought and Its Development (1935)
Peace or Atomic War 1958
The Kingdom of God and Primitive Christianity (pub.1967)
大事表
1893 - 在巴黎和柏林凱瑟斯堡的大學修讀哲學和神學
1900 - 在柏林凱瑟斯堡聖尼克拉斯教堂出任牧師
1901 - 凱瑟斯堡神學院的院長
1905-1913 修讀醫學和手術
1912 - 與海倫娜·布雷斯勞結婚
1913 - 加彭蘭巴雷內出任醫師
1915 - 建立他的倫理《尊重生命》
1917 - 在法國被扣留
1918 - 在凱瑟斯堡擔任醫藥助理和助理牧師
1919 - 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首次發表關於《尊重生命》的演講
1919 - 女兒Rhena出生
1924 - 返回蘭巴雷內出任醫師;不斷訪問歐洲作演講
1939-1948 蘭巴雷內
1949 - 到美國探訪
1948-1965 - 蘭巴雷內與歐洲
1953 - 諾貝爾和平獎
1957 - 1958 - 反對核軍備和核測試的四次演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