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明(浙江衛視攝製人文紀錄片)

良渚文明(浙江衛視攝製人文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良渚文明》是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出品,浙江廣電集團所屬浙江衛視攝製的人文紀錄片。

該片以歷史進程為脈絡支點,層層遞進、抽絲剝繭般地闡述良渚文明的起源、興盛和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全方位挖掘、闡釋、解讀良渚文明在時間長河裡留給世人的獨特文化魅力,深情譜寫了一曲中華大地的文明讚歌。

該片於2022年5月2日至6日22: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CCTV9)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渚文明
  • 製作國家/地區:中國內地
  • 類型:人文紀錄片
  • 製作公司:浙江衛視
  • 首播時間:2022年5月2日
  • 播出頻道:CCTV9
  • 播出時間: 22時
  • 每集時長:約 40 分鐘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網路播放平台:央視網、央視頻、中國藍TV   
節目形式,節目背景,節目定位,節目製作,分集劇情,幕後花絮,

節目形式

節目背景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2019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節目定位

《良渚文明》以長江下游太湖文化圈為切入點,展現五千多年良渚文明的挖掘實證歷程以及良渚文明在城市建制、土築、稻作、玉作諸多方面的獨特示範,同時通過“傳承”這條脈絡,從“文明之源”“文明之光”“文明之基”“文明之魂”“文明之澤”五個方面,全面系統、生動形象地展現良渚文明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文化價值。

節目製作

《良渚文明》總時長200分鐘,分5集,以中華文明探源講述考古浙江的故事為切入口,以實景拍攝,遺址現場訪談、解說和三維動畫再現古國風貌為表現形式,以學術理論為科學依據,以遺址發掘、古代區域性文化研究為展現內容,通過紀實和寫意相結合的手法,兼具文化科普作用與藝術美學欣賞功能,是全力呈現良渚文明傳承的一部高品質歷史人文紀錄片。
項目團隊沿著“良渚文明”傳承之路先後前往陝西、江蘇、山西、山東、安徽、四川、廣東、北京、上海等十多個省市進行採訪、拍攝,足跡遍布中原地區、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該片創新電視表達形式,充分調動現代化的製作手段,運用無人機航拍、延時攝影等多樣化影像呈現方式,表現良渚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神韻;大量運用數字特效技術,三維復原當時古建築,模擬歷史場景,直觀生動地呈現良渚人開渠塘、築高壩,通舟操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樣貌。

分集劇情

選集
第1集 文明之源
本集主要內容: 在“中華文明”的概念遠未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早已在這片東方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莫角山,是良渚古城遺址的中心,也是當年良渚古國權力與信仰的中心。浙江大學教授劉斌帶領大家從這裡出發,去追尋良渚文明5000年傳承的足跡。
第2集 文明之光
本集主要內容: 2019年7月6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通過形式多樣的遺蹟和文物展示了中國遠古時期土製建築、城市規劃、水利系統及社會等級制度,是早期城市文明的典型代表。
第3集 文明之基
本集主要內容: 稻米書寫了半部華夏鄉愁史,這集體的鄉愁也曾深深鐫刻於良渚人的汗水和腳印里。稻作是良渚先民安身立命之本,在以水利工程、城市建制、玉作文化聞名於世之前,良渚文明首先是農耕文明,是稻作文明。
第4集 文明之魂
本集主要內容: 玉文明是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徵,彼時的玉器,已從最初的“石之美者”概念,轉化成為一種社會化、禮儀化和宗教化的產品,並圍繞神權和王權,產生了一套標誌身份的玉禮器。
第5集 文明之澤
本集主要內容: 中華文明是稻作與粟作文明並舉的、以土木建築為主要建築形式、以玉器為重要文化載體的東方文明。位於長江下游的良渚文明,正是中華稻作文明的代表,它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建立在濕地稻作農業基礎上的文明發展模式,也為進一步反思文明標準的設定提供了可能。
選集
關閉

幕後花絮

《良渚文明》獲得中國考古學家嚴文明,北京大學教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考古學家趙輝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學教授、良渚古城遺址發現者劉斌作為主講人,帶觀眾沿著“良渚文明”傳承之路領略古國風貌。該片採訪了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包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倫福儒,牛津大學副校長、英國學術院院士羅森夫人等,並在專業性方面獲得來自國家文物局、社科院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關領域總計36位國家級專家的支持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