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概況
良口鄉地處
三江侗族自治縣西南部,東面與
老堡鄉、
程村鄉交接,北面與
同樂鄉相連,西面與洋溪毗鄰,南面與
融水縣白雲鄉交界,321國道自東向西橫穿其境,
都柳江由西向東流貫其中。全鄉總面積169.12平方千米,轄15個村民委,67個自然屯,155個村民小組,32個鄉直單位。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24313人。良口是一個以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居住著侗、苗、瑤、壯、漢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71.3%,50戶以上的村(屯)共35個。2008年末,全鄉完成生產總值420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4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8元,勞務經濟收入920萬元。
全鄉
耕地面積15830畝,其中
水田13229.8畝,旱地2600.2畝,人均水田0.51畝,林地169831.5畝,森林覆蓋率72%。林業產品主要有
杉木、
松木、
油茶、桐子、毛竹、茶葉等,礦產資源有重品石礦、磷礦、
石灰石礦石以及石材開發用的輝綠岩等,
侗族木樓建築、風雨橋以及“三皇宮”廟會、產口古榕等風土民情都是很有開發
價值的
旅遊資源。 良口鄉行政中心位於
三江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34公里。陸上交通主要是321國道公路,水上交通是都柳江航道,逆航50公里達貴州省從江縣縣城,順航8公里可達枝柳鐵路老堡站,航線可達
柳州、
廣州。縣城和老堡站通往洋溪、梅林、貴州省叢江、龍額的汽車和水上航線均必經良口車站和良口航站,水陸通航,交通方便。
2011年底,投資578萬元,全長10.5公里的良口至曬江水泥公路建成。
鄉鎮特色
為搞好特色農業,增加侗鄉人民的收入,良口鄉結合當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實際,以及圍繞“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大力發展
特色農業,茶葉、竹子、畜牧水產等特色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多品,一村多品”的區或化發展格局,在加大種植、養殖業調整力度,最佳化產業結構中,一是大力發展優質
茶葉產業,把和里、燕茶、布糯等村作為優質茶葉基地,全鄉已有茶園2850畝,其中1600畝已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二是鞏固發展優質竹產業,把布糯、良口等村作為紙用雜交竹的生產
基地,全鄉已種有紙用雜交竹770畝;三是大力扶持發展畜牧水產業,把曬江村作為發展養魚項目,把大灘、南寨等村作為肉牛、羊的發展基地,把白毛、仁塘等村作為
土雞、鴨飼養基地。
相關產業
旅遊業
民族及尋根文化之旅已作為當今旅遊的時尚,良口鄉境內有悠久文化底蘊,如和里“三皇宮o人和橋”,南寨樂善寺文化佛教等文化。自然景點有產口的千年古榕,奇特的石門探險,水上樂園等景點,恰處桂林-三江-黔東南這條旅遊線上,且景區連成一片,
景點眾多,富含民族風情,是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一個完善結合點。 2011年,良口鄉曬江村被評為柳州市第六屆“十大美麗鄉村”,成為了我縣第九個獲此殊榮的村寨。
農業
“
禾花鯉”是良口鄉的另一個特色
產品,即在稻田裡混養,不放任何合成飼料餵養的
鯉魚,魚肉鮮嫩香甜而得名。主要產地以良口鄉曬江村和洋溪鄉信侗村為中心的榕江河一帶。這裡的保水田長年放養鯉魚,有冬魚春收、春魚夏收、夏魚秋收的傳統,有野外燒魚慶豐收的習俗,尤其是洋溪、富祿、梅林、良口四鄉三十個村寨把“燒魚”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各家各戶在秋收結束的最後一天,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到山上吃“燒魚”慶豐收。由於各家各戶完成秋收時間不相同,吃“燒魚”時間也不盡相同,象洋溪鄉-富祿鄉-梅林鄉沿河百里稻田,秋收期間,山上天天有煙火,處處吃“燒魚”,你若感興趣走過旁邊,主家會邀請你入圍,用一條燒好的鯉魚和一杯自釀米灑向你敬獻,共慶秋收,預祝來年“禾花鯉”更大更肥。
經濟概況
良口鄉堅持以
黃牛、禾花鯉魚品改為
重點,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2004年在曬江成功舉辦了“禾花鯉魚節”,打向了曬江“禾花鯉魚”品牌,帶動全鄉稻田養魚業的民展,全鄉水產品產量205噸。南寨、歸斗、大灘等村黃牛品改項目運作速度快,2004年全鄉耕牛存欄4987頭,出欄1356頭,年內生豬存欄4894頭,肉豬出欄1023頭,黃牛品改配種達856頭,產雜交牛崽364頭,羊存欄465頭,肉牛出欄308隻。
良口鄉培育“特、優、新”種植
項目為重點,不斷擴大種植規模,2004年良口鄉種植優質茶葉面積達2850畝,有1600畝產生經濟效益,特產油茶林面積3萬畝,年產茶油30萬公斤。新品種雜交板栗2100畝,1800畝已有經濟效益。
良口鄉地處321
國道線及潯榕兩江交匯處,離縣城有34公里,水路交通極為便利,這裡有悠久的文化遺產並蘊含著濃厚的民族風情,也有奇麗的自然風光。如:和里的“三王宮o人和橋”一體的夜朗文化基地,侗族大歌、侗戲,和里瀑布,產口的千年古榕,石門探險等是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完美的結合點。
良口鄉曬江村自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其魚肉鮮嫩、香味可口,曬江的“禾花鯉魚”品牌帶動了全鄉稻田養魚的發展,年魚產量達205噸,自2004年在曬江成功舉辦的“禾花鯉魚”節後,該鄉的水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良口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重晶石礦、
磷礦、石灰石礦石、鉛礦石及石英鐘材開發用的輝綠岩等,有待開發利用。
良口鄉有富餘勞動力人,每年都不定期對這些勞動力進行勞動
技能培訓,並輸送到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就業。該鄉將健全勞動力供求信息網路,為務工農民提供便捷的
就業信息。
黨政建設
一、抓源頭、發展黨員節節高
一直以來,良口鄉黨委把發展
黨員隊伍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第一要務抓緊抓實,在發展黨員工作中不搞一刀切,不撒糊椒麵,靈活地針對鄉直單位班幹部情況和各村發展的體情況側重培養。如針對鄉
教育系統隊伍龐大,年輕人多,素質高等特點進行有計畫,分批次的系統培養,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其次是在村級黨員隊伍建設中推行傳、幫、帶、活動,要求村級兩委黨員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物色好、培養好本村、本族的年輕致富帶頭人,充實基層
組織建設,改變農村黨員老齡化的現況。2006年以來該鄉共發展黨員47人,其中年輕黨員25占50.9%連續三年完成了縣裡下達的目標
任務。
二、講激勵、模範帶頭有生氣
黨員是旗幟,旗幟是方向,如何讓廣大黨員進得來,安得住,能發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鄉黨委通過激勵機制的平台做到樹立一典型、激活一潭水、帶動一幫人的目的。如在鄉機關開展的黨員流動紅旗評比活動中,鄉中學別出心裁,以黨員教師一幫一,師生互助的形式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得到一致好評,該校校長吳幫國同志長年資助寨塘村孤兒滾和林同學生活費和醫藥費,使失去親人的孤兒重新找到溫暖並發奮圖強。同時各村支部則主要以黨員帶富、支部帶富為重點評比,南寨村黨支部書記楊開遠因先後榮獲我市第二屆十佳民間
藝人、縣級小康文化示範戶和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成績突出而一舉奪魁,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後進,全鄉共產黨員掀起一股學、趕、超的氛圍。
三、嚴懲處、隊伍質量有提高
懲處是手段而不是最終
目的,工作中鄉黨委本著不怕揭短,不包庇,不姑息的態度對違法亂紀的黨員進行談話,教育,對情節嚴重的進行處理。如本支部黨員個別黨員未到退休年齡,但經常遲到、曠工,組織找其誡勉談話教育後在年終考核中定為不稱職,以示警醒。其次狠抓農村黨員的管理工作,對於違法亂紀和違反計畫生育政策的黨員一律給予處分,2003-2006年來共查處黨員違法亂紀案件5件,開除黨箱4人。
四、重教育、常抓不懈強素質
為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的
素質和
覺悟,同時又為防止黨員幹部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不良現象犯錯誤,鄉黨委針對不同情況、不同時間適時舉辦一些理論和警示教育培訓。如針對村級兩委換屆工作舉辦一期由村級兩委幹部52人參加的特別培訓班,管好基層幹部的”手”和”口”,牢固樹立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嚴防換屆之機鬆懈、鬆勁,搞好財務審計和工作交接。其次是針對教師暑假來臨之際組織全鄉140名教師進行集中學習培訓,打防針,督促全體教職工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獨、慎微、慎始、慎終、時刻保持為人師表的形象和
模範作用。
通過四措並舉,努力造就一支
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黨員隊伍,即確保了黨員隊伍建設的數量又注重了質量,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各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投資環境
良口鄉位於三江縣城的西南方向,距縣城34公里,陸上交通主要是321國道公路,水上交通是都柳江航道,順航8公里可達
枝柳鐵路老堡站,航線可達柳州、廣州。縣城與老堡站通往洋溪、梅林、
貴州省從江,龍額的汽車和水上航線均必經良口車站和良口航站,水陸通航,交通方便。這裡的人禮貌待人,誠實從業,是值等到此創業的地方。
歷史沿革
民族風情文化
良口鄉侗族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演繹著獨特的侗民族風情“月也”、行歌坐夜、打油茶、蘆笙踩堂、侗戲、民歌對唱、多耶歌等民族風情濃郁,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開發的產口古榕、石門、和里三王宮等景區,均已列入三江旅遊規劃的黃金圈。 產口古榕、石門景區:良口鄉落於溶江河畔,沿河古榕鬱鬱蔥蔥,百年以上古榕將近15株。矗立於產口村橋頭的一株千年古榕,樹齡達1309年,樹高25米,樹冠覆蓋面積達2.3畝多,樹徑需10多位成人方可抱過來。 產口石門位於產口村順榕江而下約1公里處。因兩岸夾峙,峭野陡絕,橫截如門,故名石門。左邊有一岩洞,胡同可通,是往返行人必經要道。過木橋入洞,初入極狹,洞內左右石壁挺拔,行人來往以手揉摸,光滑如鏡。洞中可聞滴水聲激揚清越,石水相擊,聲如樂章。舉目上眺,危峰聳秀,巨石壘壘,千姿百態。凡行船上下穿過,有入人間仙境之感。 和里三王宮、人和橋景區:三王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初為三王廟,是明郝皇統軍南下平亂時,路過此地,敕封竹多同為竹王,封其三子為三王,因此而建三王宮,以供祭祀。是縣境留存的一唯一一處夜郎正跡。三王宮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建築,集古代漢族宮廷式建築藝術和侗族穿斗結構乾欄式建築藝術於一身,是近代民族建築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晶,雖世遠年長,風吹雨淋,但至今仍存有紅牆碧瓦,雕樑畫棟,整體保留完好。 人和橋是三王宮附屬建築,橫臥宮前和里、南寨雙溪匯合處,是一座具有侗族特色的攢尖歇山式風雨橋,三亭十二廊,全長48.9米,寬4.35米,高7.2米,該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據三王宮內碑刻記載,人和橋乃為方便善男信女進宮朝拜而建。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是良口鄉和里、南寨兩村民間傳統“三王宮”廟會日,按當地習俗,每逢此日,兩村男女老少都要到村前的三王宮內舉行慶典活動,以特有的方式來緬懷古代少數民族英雄夜郎侯竹氏父子。 曬江“禾花鯉魚”節:位於良口西北部的曬江村歷來以產鯉魚苗而著名,其魚苗遠銷湘、黔、桂三省(區)。人民公社時期,曾擁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由於該村坐落於大青山坡腳,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在全村1105畝水田中,可養魚的就有1066畝,年均產魚花1386擔、魚苗52萬尾、成品魚18萬斤。曬江魚以農家肥飼養,喝曬江水長大,肉肥味甜,清香可口,在每年的農曆春分時期,舉辦有曬江“禾花鯉魚”節,並設有釣魚、撈魚、抓魚、燒烤、交易等活動內容,讓人真正體會到農家樂,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大灘村“牛之”文化:大灘村“牛之”文化在湘、黔、桂交界地的侗族地區久負盛名。傳說古時候,大灘村有個名叫牛之的孩子,他以聰明的智慧與外地的地理先生鬥智,將自己父親的屍骨葬入榕江深潭的神牛腹中。後來,他當上了皇帝登基後,釋放宮女、奴婢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並許願天下百姓可“長命六十,一日三餐”。為紀念牛之,當地村民將此潭稱為努志潭,將潭邊的山嶺稱為努志嶺,還在村里挖了一口井,名為牛之泉。“之文”體現了侗族先民認識自然現象的樸素哲學觀點。牛之潭潭深水清,潭邊怪石嶙峋,是夏天人們洗澡納涼的好處所。牛之泉惹是甘甜可口,長年不斷,過往行人每每慕名駐足,即使不想喝水,也要飲上一口以示敬仰。每年四、五月,牛之嶺上更是杜娟紅遍,景色甚是迷人。
鄉村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國道建設。2008年,我鄉配合做好321國道改建及房屋拆遷工作,良口路段基本完成了路基挖方、填方工程,良口大橋建設進展順利。二是集鎮建設。藉助321國道改建和我縣交通路網設計規劃之機,把良口集鎮開發成為榕江河片交通樞紐、商貿物流集散地和旅遊目的地,並投入12萬元邀請廣西華藍建設設計院完成小城鎮建設規劃,一期開發150畝用地指標正在申請之中。三是村級公路建設。全面完成全鄉15個行政村村級公路建設,投資470多萬元的和里至布糯水泥路已全面施工,95%已通屯級路。四是水利、人飲方面。投入70萬元完成產口、滾良等3條水利建設;投入150多萬元完成寨塘、布糯、歸斗等7個村10000多人飲水難問題。五是教育、衛生方面。爭取200多萬元興建衛生院綜合樓、村級衛生室及學校教學樓。
招商引資項目 以三江生態園茶廠300畝烏龍茶生產基地為主的茶葉產業鏈條,組建和里村茶葉合作社,為農戶提供了輕便、快捷的產前、產中及產後服務工作,使廣大農民從產業發展中受益更多,實現增收。三江生態園茶廠的正式投產運行,實現了全鄉茶葉加工規模為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