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無知

般若無知,教義命題。東晉僧肇以“無知”規定般若的性質,故有《般若無知論》之作。意謂般若為“真智”、“聖智”,非世俗之“知”,故不可以用“知”詮解“般若”的內涵。因此,“無知”非同木石,而是指沒有能知、所知的分別,不受任何因緣條件制約而又無所不知的智慧。《涅槃無名論》說:“般若無知,對緣而照。”又說:“聖心不有,不可謂之無;聖心不無,不可謂之有……所以應化無方,未嘗有為;寂然不動,未嘗不為。”故《維摩詰經·菩薩品》僧肇註:“無知而無不知,無為而無不為者,其唯菩提大覺之道乎!”又據《宗鏡錄》卷三六釋,此無知“蓋是無緣之智,照無相之境。真境無相,真智無知,境智冥一,理無不盡,鑒無不窮,可謂佛智見性也。又夫有取相之知,則心有間礙,不能垢淨同知,有無一旨”,故倡“無知”。此以“無分別智”為“無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