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線最早是由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提出的一種在海上船舶行駛的路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海線
- 外文名:Navigation line
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后伊莎貝拉的支持下,率領由3隻船組成的船隊,從巴羅斯港出發,向西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尋找通往印度的航線以掠奪東方的財富。經過37天的漫長航行,到達了今天的巴哈馬群島,發現了一塊新大陸——美洲。
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時,卻沒有按原路向西航行。而是順著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時才向西橫渡大西洋。這次只花了20天時間就順利到達美洲,繞了一個大圈,時間卻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跟海洋表層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洋流有著密切的關係,海洋表層海水常年受盛行風的影響,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形成洋流。洋流對航海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海輪順著洋流航行,速度比逆著洋流航行要快得多,哥倫布第一次去美洲是逆著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逆風逆流,一路艱辛,花的時間自然比較長。而第二次去美洲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順風順流,一路輕鬆,結果只花了20天時間就順利到達。此後,歐洲人去美洲時大多沿這條航線航行,既縮短了航行的時間,又大大減少了事故發生的機率。即使在船隻高度機械化的今天,若能熟悉和掌握洋流運動規律,仍有很大的好處,既節約時間、節約燃料,又可減少事故。所以,很多國家的航運公司都認真研究洋流的運動規律,儘可能利用洋流助航,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愛友松公司聘請海洋氣象局通過人造衛星測得墨西哥灣暖流的路線、流速、主軸位置等。該公司的輪船根據所獲資料,在墨西哥灣暖流最大的流速區順流向北航行,返航時則避開主流區,儘量靠近海岸南下,結果,1975年該公司的六艘海輪全年節約燃料12500多桶,折合36萬美元。以後,該公司一直利用這條航線航行,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