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溪蘆笙節

舟溪蘆笙節

舟溪蘆笙節多數為凱里舟溪地區的蘆笙節,世界上唯一持續時間較長、笙舞場面最大、蘆笙曲調最多、參加人數最多、影響地區最廣的大規模原生態民族民間蘆笙節,沿續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舟溪蘆笙節是在每年的春節,在方圓1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十個蘆笙堂,按日期排列先後舉行,舟溪舉行總會。從正月初三起,至二十一才結束,蘆笙節歷時十九天,參與人數高達二十多萬。節日期間,親朋好友我往你來,文明和諧,談笙說鼓,交流感情,村寨友好,和睦相處;節日期間,特別是青年男女,他們在花前月下,結隊遊方(苗族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的一種方式),情歌對唱,尋找情侶。蘆笙節促成了千對萬對有情男女,成家立業。舟溪苗家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

有歌唱道:舟溪苗家人,生來愛蘆笙;只要蘆笙響,舞步不由人。千百年來,聚居舟溪的苗族人民以笙為樂,以舞為興,穿金戴銀,世代相傳。女兒僅一二歲,父母便開始製作銀飾,組織銹裙,為女兒準備一套或四五套銀光耀眼、專跳蘆笙舞用的盛裝。春節前後,每當夜幕降臨,大村小寨,蘆笙悠揚,男女老少紛至沓來,圍圈歡跳。應證了“聽到蘆笙響,苗家姑娘腳板就發癢”的苗族蘆笙古歌名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溪蘆笙節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
  • 設定地點: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
  • 民族:苗族
節日介紹,節日起源,節日項目,節日習俗,節日風俗,相關傳說,社會風俗,

節日介紹

居住在凱里舟溪一帶的苗族。在農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後倒出葫蘆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第一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伙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伙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穀歸倉,農曆“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節日起源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的節日。蘆笙節一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龍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原因是有的來源於古理古規的吉日,有的來源於慶豐收,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伙子和蘆笙手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湧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於一體的民眾性的文藝活動。

節日項目

舟溪蘆笙節,除跳蘆笙外,還有踩鼓、鬥牛、賽馬、對歌、登山、爬樹等,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近代又增添了斗鳥、鬥雞、拔河、籃球、象棋等項目。

節日習俗

節日期間,男子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持蘆笙、鎖吶、銅鼓,湧向會場;姑娘們穿著繡有各色花紋、圖案的衣裙,頭纏青帕,腰束繡花彩帶,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跟隨而來,人們伴隨著蘆笙的樂曲翩翩起舞。

節日風俗

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凱里市郊的舟溪鄉和黃平縣的谷隴大寨兩地的蘆笙節最為盛大。凱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於每年陰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伙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曆9月27日舉行,為期一周。相傳,蘆笙管是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們又把蘆笙管叫做孔明管。據文獻記載,早在唐代西南地區就廣泛流行吹蘆笙了,蘆笙節具有悠久的歷史。

相關傳說

舟溪蘆笙節的來歷還有著一段動人的傳說, 在很古很古的時候,舟溪南寨上有一個苗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旺。阿旺聰明能幹,心靈手巧,美麗動人。她繡的花,五彩繽紛,顏色鮮艷,陣陣清香,招引一群群蝴蝶蜜蜂來探花采蜜,阿旺餵的豬,長得又快又好,又肥又壯,一年四季殺肥豬。阿旺的歌喉,更是金嗓子。她的歌聲,象春風,賽銀鈴,唱得娃娃拍手笑,唱得老人喜孜孜,唱得小伙子和姑娘們手舞足蹈。阿旺尊老愛小,樂於助人。阿旺的父親把她看做掌上明珠,寨子上的鄉親們也為有這樣的好姑娘而引以自豪。可是,貪婪殘忍的野雞精,對阿旺垂涎已久,妄圖把她占為己有。提起舟南後山上的野雞精,沒有人不切齒痛恨。它颳起一陣妖風,便把人們一辛辛苦苦種好的莊稼,幾十畝幾百畝一掠而空。它經常變成猛虎,咬死耕牛;它變成惡狼,叼走小孩。如今,它又把魔爪伸向了阿旺。開始,它變成遠方的大財主,登門來相親。儘管它送財送寶,花言巧言,還是被阿旺的父親拒絕了。接著,它又變成一個俊俏的後生向阿旺來求愛。儘管它裝模作樣,聰明的阿旺一眼就看穿了它的虛情假意,堅決不答應。野雞精惱羞成怒,騙不了就搶。一天傍晚,又颳起一陣妖風,搞得天昏地暗,趁人們忙亂之際,它張開魔爪搶走了阿旺姑娘。野雞精的暴行,激起了鄉親們的義憤。大家打起火把,將後山團團圍住。青年獵手們組織起“打雞隊”,決心打死野雞精,救出阿旺。激烈搏鬥開始了。野雞精發出聲音怪叫,進行威脅;人們吹起一支支響亮的牛角,敲響一面面銅鑼,淹沒了野雞精的怪叫。野雞精張開巨大的翅膀,撲向人們;獵手們射出一支支利箭,嚇得野雞精慌忙逃回後山。可是,野雞精是千年的妖怪,練就了一身功夫,除了咽喉一點之外,全身刀槍不入,獵手們一時也無法把它打死。就這樣,人們與野雞精相持了一個場日。這時,從遠方來了一位苗族青年獵手,名叫茂沙。茂沙是個大力士,雙手能舉萬斤;茂沙是神箭手,能百步穿楊。茂沙勇敢正直,專門捉妖擒怪,為民除害。當他聽到野雞精的暴行,立即騎上駿馬,翻山越嶺,急忙趕來參加“打雞隊”。再說野雞精被圍在後山,對阿旺又無可奈何,它使出絕招,又颳起一陣妖風,撲向“打雞隊”。這陣妖風直颳得飛沙走石,日月無光。人們睜不開眼,張不開手,野雞精就用利嘴來啄人們的眼睛。正在這時,茂沙恰好趕來了。他怒火衝天,仗起寶劍,急忙迎了上去。茂沙與野雞精展開了殊死的搏鬥。翅來劍往,從後山打到前山,從前山又打到後山。鄉親們齊聲吶喊,幫茂沙助威。野雞精鬥了一個回合又一個回合,使盡全身解數也鬥不過茂沙。野雞精拔地而起,妄想遠走高飛,逃之夭夭。人們射去的箭,一支支都被野雞精抖落了。茂沙眼明手快,插劍入鞘,拿出他的神弓神箭,屏住氣息,嗖的一聲,正中野雞精的咽喉。野雞精發出幾聲慘叫,從天空摔了下來,撞死在後山上。人們救出了阿旺,齊來向茂沙致謝。茂沙從野雞精身上拔下三根野雞毛送給阿旺,囑咐她好好保重,便跨上駿馬,告別阿旺,又去過著他的遊獵生活去了。茂沙的英勇頑強,鄉親們齊聲稱讚。茂沙的豪爽正直,深深打動了阿旺的心,愛慕之情,油然而生。阿旺把心事告訴了父親,父親也非常贊成。可是,茂沙遊獵四鄉,漂泊不定,當時他為打野雞精而來,射死了野雞精,連一碗感謝的水酒都沒有喝,就告辭走了。現在又到哪兒去找他呢?阿旺思念茂沙,茶不進,飯不想,一天天消瘦下去。老父親很著急,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尋找茂沙的好辦法。當時正是新春佳節,老爹從後山砍來翠竹,做成一支支蘆笙,請鄉親們四處傳遞訊息:古歷正月十八到舟溪來跳蘆笙。這個訊息傳得很遠很遠,如老爹所想,茂沙也知道了。那天,成千上萬的苗族同胞,吹起蘆笙,載歌載舞來舟溪參加蘆笙會。茂沙也趕來赴會。阿旺很快就發現了他,老父親把做得最好的蘆笙送給了他,阿旺親手在蘆笙上插三根野雞精毛,把自己織的花帶系在蘆竺上,大大方方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茂沙也很愛阿旺,當即褪下銀手鐲,高高興興地送給阿旺,給他戴在手上。這一對情人在鄉親們的歡呼聲中定了親。茂沙是勇敢的獵手,也是尊老敬賢的好後生。他恭恭敬敬地請老父親吹笙領舞。老人高興地接受了請求,並且提出了蘆笙會的三條宗旨:一是喜迎新春;二是預祝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三是讓苗族青年男女尋找自己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大家一致贊成。 就這樣,老父親吹笙領舞,人們盡情地吹,盡情地跳,歡快的蘆笙在舟溪甘香囊場上震響。人們一直跳了三天。第三天,也就是古歷正月二十日傍晚。茂沙提議:春耕大忙要開始了,季節不等人,暫時不再跳蘆笙了,一心一意投人春耕生產。大家認為茂沙說得對,並且推老父親為代表,在蘆笙場中心插草標為號,蘆笙頓時息音。就這樣,年復一年,舟溪蘆笙節成為苗族人民固定的傳統節日,並且先由凱里、麻江、丹寨、雷山等縣的各地先舉行小規模的蘆笙會,最後到舟溪舉行總會,集中結束。來舟溪跳蘆笙的小伙子總愛在自己的蘆竺上插上幾根野雞毛

社會風俗

這是正義戰勝邪惡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愛情的表示。姑娘們則喜愛盛裝打扮,跳蘆笙時把織好的花帶,系在自己心愛的小伙子的蘆笙上。現在凱里縣舟溪蘆笙節還依然保持著由人吹笙舞領,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插草標來結束蘆笙節的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