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產地環境,位置境域,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舟山晚稻楊梅屬烏梅類品種,果面紫黑色。平均果粒重10克以上,果實近圓形,肉柱圓鈍,果大核小,可食率94%左右。肉質柔軟,汁液豐富,富有特殊的香味。
內在品質
舟山晚稻楊梅可溶性固形物10%左右,品質上等,總糖8%以上,口感品質極佳,甜酸可口,肉核易離,品質優異,青素含量極高。民間常用燒酒浸制楊梅,有消暑止瀉等功效,據南京大學的2006年研究成果,晚稻楊梅浸泡燒酒,其有效功能成份含量比其它品種高出3倍。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浙江省舟山市位於中國海岸的中點,地處長江、錢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由大小1390個島嶼和3330個礁組成,海域面積2.2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1440平方千米。主島為舟山島,是全國第四大島嶼,面積502平方千米。
土壤地貌
舟山市地貌類型為海島丘陵,多數島嶼在200米以下。最高峰為桃花島對峙山,海拔544.3米。島嶼的地貌構造為高丘——低丘——平原——灘涂——海域,以舟山島最為典型。高丘(300—500米),占6%,坡度在30—40度,土層薄,多裸岩;低丘(50—300米),占61%,地勢低緩,土層較厚,紅壤發育,邊緣海蝕地貌發育;平原占30%,主要是海積平原,少部分為海積、沖積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發育水稻土。海岸以淤泥質為主,基岩次之,沙質、礫質占少數。前者分布在群島內側,以2—3‰的坡降向海域延伸,形成廣闊的潮間帶,基岩海岸分布在小島四周及各島的岬角,海蝕地貌發育。
舟山晚稻楊梅種植主要分布於舟山沿山低丘地帶及二丘之間的山谷,該地域土壤較為深厚,加上海島高溫條件及颱風、大雨沖淋,使得土壤砂性較重,粘度下降,通透性好,pH值在6左右,具有生物多樣性,病蟲害危害較輕,十分適合楊梅生長。
水文情況
舟山市水文情況複雜,境內無大水系,地表水系不發育,多源自丘陵腹地,呈放射狀蜿蜒入海。水系受海島規模影響,流程短,匯水面積小,受暴雨影響,水位暴漲暴落,易引發山洪等自然災害。海岸潮汐屬不規則的半日潮,潮流以往複流為特徵,漲潮流向西,落潮流向東,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海水的潮汐及颱風巨浪作用對島嶼海濱的影響較大,尤其是潮間帶地段。
氣候情況
舟山群島的氣候類型為受海洋影響明顯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降水豐沛。全年多大風,春季多霧,夏秋季多熱帶氣旋和颱風影響。年平均氣溫15.8—16.7℃,自西南向東,向北遞減。8月最熱,月均溫26.8—27.3℃,1月最冷,平均氣溫5.0—5.4℃。年平均日照為2024.5—2262.1小時。夏季日照時數占全年33—35%,冬季占19—20%,春秋季各占21—27%。太陽輻射年平均111.5—117.8千卡/平方厘米。輻射量以7—8月最多,14.4—15.5千卡/平方厘米,12月最少,6千卡/平方厘米。降水年平均921.6—1318.8毫米,年相對降水變率在13—16%,降水的季節分配呈雙峰型,峰值分別出現在6月和9月。年蒸發量1225.9—1374.2毫米,7、8月最大,月平均可達156.9—190.8毫米。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氣候,為林果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歷史淵源
舟山晚稻楊梅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元大德二年(1298年)《大德昌國州圖志》中就有明確記載:“舟山果樹有楊梅、櫻桃、梅等20種,而楊梅為各水果之首”。舟山晚稻楊梅種植區域內仍有百年樹齡的晚稻楊梅栽培樹群近百畝,其中一株樹齡已高達150年。
舟山晚稻楊梅為中國四大著名楊梅品種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初通過了浙江省楊梅品種認定,且在認定時延用了民間的晚稻楊梅稱謂,被《中國楊梅志》編寫會議評為繼荸薺種楊梅後又一制罐良種。晚稻楊梅的命名充分體現了舟山的語言特色,與晚稻楊梅在舟山長期的種植歷史淵源深厚相關。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經濟效益凸顯,晚稻楊梅被列為舟山市定海區骨幹農產品和主導產業之一。
1998年到2002年間,定海區政府先後出台扶持政策,以補助或貼息貸款的方式對楊梅規模種植戶給予支持,晚稻楊梅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20餘年過去,晚稻楊梅的種植總面積從不到1.5萬畝發展成近。隨著種植面積的翻倍增大,晚稻楊梅的總產量也應該實現跨越式增長,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生產情況
2018年,舟山晚稻楊梅主產區定海區種植楊梅面積約4.65萬畝,其中晚稻楊梅占到近4萬畝。
產品榮譽
2000年,晚稻楊梅發源地白泉鎮被浙江省林業廳命名為浙江楊梅之鄉。
2008年6月,白泉鎮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晚稻楊梅之鄉。
2010年,白泉鎮獲得浙江農業吉尼斯兩項紀錄——最大晚稻楊梅果樹群和最甜晚稻楊梅。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舟山晚稻楊梅”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3年,舟山晚稻楊梅通過省著名商標認證。
2018年,舟山晚稻楊梅通過氣候品質認證,氣候品質認證“優”等級。同年,獲“2018浙江省知名品牌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時令農產品金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舟山晚稻楊梅分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31′00″—123°17′00″,北緯29°32′00″—30°38′00″。舟山晚稻楊梅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包括定海區的城東街道、環南街道、解放街道、昌國街道、鹽倉街道、臨城街道、白泉鎮、乾欖鎮、馬岙鎮、小沙鎮、岑港鎮、雙橋鎮、金塘鎮、北蟬鄉;普陀區的沈家門街道、東港街道、勾山街道、展茅街道、朱家尖街道、桃花鎮、六橫鎮;岱山縣的高亭鎮、東沙鎮、岱東鎮、岱西鎮、衢山鎮、秀山鄉。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要求:園地宜選北坡或東北坡,高度在海拔300米以下,大氣、水、土壤環境要符合《NY5024—2005無公害食品常綠果樹核果類果品》規定;土壤呈酸性,pH值5—6.5,有效土層0.6米以上,排水良好。
(2)品種範圍:晚稻楊梅品種。
(3)生產控制:
(3.1)苗木基本要求:栽培所用苗木為嫁接苗;接穗來自品種純正、優質高產的母本園或母株;砧木為本砧,嫁接口癒合良好,根系發達;栽植苗木質量不得低於地方標準規定的二級苗木要求。
(3.2)定植技術:定植時間以2月、3月份為宜。每公頃栽300—450株。上年秋冬挖定植穴,穴直徑0.8米—1米、深0.6—0.8米。下填有機肥50千克(或土雜肥100千克)後覆土填平;定植穴上,用表土做成高於地面0.2—0.3米的土墩(定植墩)。栽種時,在定植墩中心挖個小穴把苗木放在小穴內,將根系壓實。將嫁接口埋入土內6—8厘米。苗木定乾高度不超過30厘米。
(3.3)栽培管理技術:
(3.3.1)土、水、肥管理:
土壤管理:深翻改土,種植後第二年起,每年10—11月結合壓埋積肥,在樹冠滴水線外擴穴;培土,每年用山地表土、草皮泥等加厚根部土層;提倡深草栽培。
水分管理:花芽形成期適度控制水份。遇乾旱天氣,適時澆水,下大暴雨時,要及時排除積水。
肥培管理: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早施重施基肥,適時適量追肥,加強葉面噴肥。提倡配方施肥。要求所施用的肥料種類按NY/T394—2000的5.2.1規定進行選擇肥料。幼年樹施肥,氮、磷、鉀用量之比為4:1:3.5。成年樹施肥,適量施鉀肥。在楊梅果實肥大
期和7—11月養分貯積期,看樹適量施用葉面肥,但果實採摘前40天應停止葉面施肥。
(3.3.2)樹冠管理與改造:
幼樹整形:以培養自然開心型樹冠為主。培養3—4個主枝以後每年繼續養主枝和副主枝的延長枝,合理布局側枝群,使樹形緊湊,枝葉茂盛。
出果期修剪:繼續擴展樹冠,培養主枝和副主枝延長枝,布局側枝群,使枝梢分布均勻,通風透光,生長健壯,任其結果,並促發新梢。
盛果期修剪:保持生長結果相對平衡。修剪因樹制宜,刪密留疏,控制行間交叉,保持側枝均勻,樹冠內,通風透光,立體結果。鼓勵進行大枝修剪。
衰老期修剪:進行回縮修剪。對側枝、副主枝輪換回縮更新或全部更新樹冠,促發內膛或下部的新結果枝群,延長結果年限。
(3.4)病蟲綜合防治:遵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通過加強栽培管理,充分發揮舟山晚稻楊梅自身的適應性和抗性。提倡採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按照《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進行防治,促進舟山晚稻楊梅可持續發展。
(3.5)花果管理:對花量過少的樹,採用噴施葉面肥等技術措施進行保花保果。4月初初花期,用0.3%磷酸二氫鉀加0.1%—0.2%硼砂營養液噴布。4月下旬每株土施1千克—2千克複合肥。
對花量過量的樹,採用全樹均勻短截1/5—2/5的結果枝,並疏除細弱枝和密生枝。或花期,選用適宜的疏花劑疏花。
(4)採摘和產後處理:適時分批採收:果實外表色澤剛轉為紫黑髮亮時採摘,要分期分批採收採摘時間以清晨或傍晚最宜,防止果實日曬雨淋,雨天不宜採摘。採摘和裝運時輕拿輕放,採取合理有效措施減免運輸損耗。
冷藏保鮮:舟山晚稻楊梅採摘後先行預冷,入庫後冷庫溫度控制在1—3℃,相對濕度85—90%。
專用標誌使用
舟山市農學會是舟山晚稻楊梅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的唯一持有人,凡是在舟山晚稻楊梅地理標誌地域範圍內從事舟山晚稻楊梅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舟山晚稻楊梅農產品地理標誌,必須向舟山市農學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舟山晚稻楊梅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