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文化館始建於1952年6月,館址沈家門現中大街,當時名稱是定海縣沈家門文化站,工作人員2名,1953年改名為普陀縣文化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山市普陀區文化館
- 始建於:1952年6月
- 館址:沈家門現中大街
- 工作特色:漁港燈會
歷史沿革,活動項目,輔導對象,鄉鎮文化站,主要成果,文化學術交流,
歷史沿革
1954年館址遷到濱江路,1957年又遷到新開路,新建平房面積400平方米,工作人員4名。1958年改名為舟山縣文化館普陀分館。1963年夏仍恢復為普陀縣文化館,工作人員4名。1981年8月在原地基翻建文化館大樓,實用面積917平方米,至1985年工作人員逐步增至15名。1987年舟山建市,遂改名為舟山市普陀區文化館,工作人員16名,其中業務幹部12名。現全館有副研究館員2名,館員6名,助館5名。館內設行政辦公室、音舞室、文學戲曲室、攝影室、美術室和財會室。館內設黨支部,現有黨員5名。
活動項目
1、漁港燈會
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文化館在沈家門組織舉辦大型漁港燈會。所展彩燈由當地民間藝人精心扎制,也有由小島漁民製作的,再通過鄉鎮文化站選送上來。這些以反映海島漁區生活和習俗為主的彩燈,有濃郁的海腥味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深為當地居民所喜聞樂見。每到元宵之夜,十里漁港,上百盞彩燈與海水中的倒影交相映輝,使人有恍若仙境之感。當地居民都有元宵觀燈的傳統習慣,家家戶戶傾巢而出,濱港馬路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成為當地一種傳統的文化節日和獨特的文化景觀。
2、漁港北安公園戲曲角
1991年6月普陀區京劇小組成立,梁定海等京劇愛好者為擴大京劇影響,到北安公園進行京劇清唱活動,吸引了不少戲曲愛好者參加。後來,區長呂建生髮現演唱設備簡陋,場地狹小,便當場決定撥款1000元,為其搭了小舞台,購置了擴音機。普陀區文化館戲曲協會提供了部分樂器,條件大為改觀。演唱劇種從京劇發展到越劇、甬劇、黃梅戲、錫劇等,演唱者也從老年人擴大到中青年,並規定每周二、四、六晚上活動。1992年普陀區文化館在北安公園舉辦了中秋乘涼晚會,1993年又舉辦了普陀區戲曲清唱大獎賽等。至此,民眾性演唱活動越來越紅火,漁港“戲曲角”自然形成。每當華燈初上,“戲曲角”人頭濟濟,琴聲悠揚,凡有膽量者誰都可以上台一亮歌喉,演員、樂隊沒一分錢報酬,真正體現了民眾文化自娛自樂的特點。由於“戲曲角”影響,普陀區近年連續舉辦了“振興戲曲演唱會”、“95華東地區京劇票友聯誼演出”、“96海內外京劇票友聯誼等戲曲活動”。在1994年中國京劇票友節上,普陀區文化館戲曲協會京劇小組被評為先進社團。1995年初,北安公園“戲曲角”被推選為普陀十佳大事之一。2001年,北安公園改建成北安廣場,“戲曲角”已不復存在,但戲曲愛好者熱情不減,新的戲曲角正在漁都孕育和生成。
3、普陀首屆漁市節
1991年10月,普陀舉辦首屆漁市節。普陀區文化館充分利用漁島特色文化,調集各海島鄉鎮的龍燈、魚燈、船燈、鼓架及舞龍隊、高蹺隊、海島女子銅管樂隊、小海燕藝術團等,組織規模盛大的民俗民間文藝活動,把漁市節的氣氛渲染得熱烈高漲。漁市節以文為媒,文經結合,促進了普陀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普陀知名度。
4、普陀漁民畫
普陀漁民畫於1986年4月在《文化娛樂》雜誌首次發表,1987年,姜聲慧、劉建國等作者的作品入選首屆中國藝術節。1988年赴澳大利亞展出,併入選浙江省現代民間繪畫十大聯展。同年,普陀區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普陀漁民畫所描繪的主要是普陀海島特定環境下的勞動場面和生活情景,散發著強烈的海洋氣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由於採用不同的輔導方法,普陀漁民畫家們在個人風格上基本上趨向於兩類:一類以寫實為主,接近於工筆畫,講究造型和構思,畫面穩重完整;另一類則以寫意為主,注重感覺,任意揮灑,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帶有西方現代派的味道。1990年普陀漁民畫赴中央美院展出,部分作品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並獲中國民間繪畫二等獎。1991年7月,普陀漁民畫家王保國、翁孟昌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舉辦了個人畫展。同年文化館美術幹部陳乃秋、朱仁民被授予全國民間繪畫畫鄉優秀輔導員稱號。九十年代末,在輔導老師姜聲慧努力和上級有關部門支持下,普陀漁民畫在沉寂數年後又煥發出新的活力。在辦班基礎上,林國芬、陳艷華、龔葵松、劉雲態、丁順風等業餘漁民畫家的作品經省外事辦出口美國和西歐各國展銷。劉雲態、林國芬等人的作品也分別在全國民間繪畫比賽中多次獲獎。目前,普陀已建成5個漁民畫創作基地和數個畫室,漁民畫的創作和展銷有望進入市場化操作,前景十分光明。
5、海島兒童畫
兒童畫創作是普陀的文藝拳頭產品之一。1988年8月赴杭州青少年宮展出,1991年6月赴北京與中國兒童發展中心、宋慶齡基金會聯合舉辦了“普陀海島兒童畫展” ;1992年,普陀兒童畫百尺長卷《海底奧運會》送中國奧申委,國家體委副主席浩然等接受了長卷。這三次活動及在國內外頻頻獲獎,使普陀兒童畫贏得了知名度,其獨特的輔導方法也引起專家的關注。輔導老師朱仁民認為:兒童的思維單純,沒有成人概念化構圖與形象的束縛,教師的任務是動用一切手段激發啟迪兒童的想像力,而不是強加給他們某種繪畫符號,使兒童思維直接進入被表現物體,誘發兒童原始生命創造力,而摒棄透視、比例、技法等框框,只求欲望的表達。因此,普陀兒童畫中不少作品確著與其他兒童畫所不同的天才性的流露與創造,自成一種意蘊,一種情趣,一種成人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6、穩步發展以文補文
利用海島“漁、港、景”優勢,穩步發展補文項目,使固定資產達到100餘萬元。本館補文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採用“滾雪球”方法,成熟一個項目發展一個項目,使補文穩步健康發展。二是將大部分補文收入用於文化活動或擴大補文再生產,真正做到“以文補文”。三是在補文中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規,不見利忘義,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7、舉辦普陀藝術周
普陀文化藝術周,集“毛主席詩詞百米書法展”、“民間民俗工藝展”、“現代民間繪畫精品展”等特色展覽,“海浪花”攝影大賽、“兒童畫大賽”等比賽活動,以及7台文藝演出,100多個創作節目上演,其規模為近年來普陀民眾文化活動之高峰。
8、舉辦“光輝的歷程”紀念建黨80周年歌詠會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普陀於6月28日晚在東港體育館舉辦以回顧黨光輝歷程、謳歌黨豐功偉績為主題的大型歌詠會。這次活動的規模、影響、內容形式、藝術質量,都堪稱普陀之最。參加歌詠會的10支隊伍總人數為2270人,10支舞蹈隊演員為500多人,另有組委會及工作人員總計3000餘人。這些人即是演員,也是觀眾,上上下下都是舞台。歌詠會以“東方曙光”、“烽火歷程”、“英雄讚歌”、“勞動情懷”和“走進春天”等五個樂章為主線,使整台演出過程乾淨利落,一氣呵成。大合唱氣勢磅礴,充滿了激情;舞蹈表演場面恢宏,渲染了氣氛。在場的每一演職員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都表現了自已最佳的狀態。整台演出氣氛莊重、熱烈、歡快、激情澎湃,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
8、舉辦“光輝的歷程”紀念建黨80周年歌詠會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普陀於6月28日晚在東港體育館舉辦以回顧黨光輝歷程、謳歌黨豐功偉績為主題的大型歌詠會。這次活動的規模、影響、內容形式、藝術質量,都堪稱普陀之最。參加歌詠會的10支隊伍總人數為2270人,10支舞蹈隊演員為500多人,另有組委會及工作人員總計3000餘人。這些人即是演員,也是觀眾,上上下下都是舞台。歌詠會以“東方曙光”、“烽火歷程”、“英雄讚歌”、“勞動情懷”和“走進春天”等五個樂章為主線,使整台演出過程乾淨利落,一氣呵成。大合唱氣勢磅礴,充滿了激情;舞蹈表演場面恢宏,渲染了氣氛。在場的每一演職員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都表現了自已最佳的狀態。整台演出氣氛莊重、熱烈、歡快、激情澎湃,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
輔導對象
普陀區文化館的輔導對象主要在四方面:一是全區13個鄉鎮文化站,幫助文化站幹部提高業務素質,協助文化站組織開展各種培訓活動;二是以中國小校為依託,建立了7支中小學生舞蹈隊或歌詠隊;三是區屬各企事業單位以及業餘文藝骨幹,凡是舉辦各類文藝匯演,由文化館派業務幹部協助輔導;四是文化館舉辦各類培訓班,向社會招生。
鄉鎮文化站
其中特級站2個:一是六橫蛟頭鎮文化中心站。該站於1988年建成1000平方米的文化大樓。近年來舉辦了“全國書刊展覽”、“彩燈會演”,組建了漁農民銅管樂隊、文化戶協會等,在開展文化活動方面成績顯著。目前有圖書16000冊,補文項目10餘個。該站連續4年被評為區文明單位,文化站長唐更華於199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站長,現為市政協委員,館員職稱。二是朱家尖鎮文化中心站。坐落在國家級旅遊開發區朱家尖島,1994年建成2100平方米多功能綜合文化大樓。近年來大力發展旅遊文化,舉辦了“沙灘運動會”、“火炬接力賽”等大型文體活動。現在,有圖書近萬冊,有補文項目近10項。
主要成果
1、榮譽成績
1985年獲省文化館評比三等獎,1989年評為一級文化館;1990年獲得省群文工作先進集體;1990年12月王國柱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館長;1991年獲省錄像發行先進單位;1988年、1993年兩次被評為省以文補文先進單位;1989年獲省藝檔工作先進單位。從1984年以來,連續12年被評為區文明單位。
2、學術成果、受獎情況
美術:陳乃秋電影宣傳畫《十字街頭》1981年獲全國一等獎,《冬暖》1991年獲水彩畫銀獎;朱仁民國畫《在公海上相聚》獲1981年全國青年美展銅獎,漫畫《嚴重警告》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獎,民間繪畫《擒龍王》在澳大利亞等地展出。陳乃秋油畫《一幅有染跡的繡品》獲全國第二屆靜物寫生畫展二等獎。姜聲慧油畫《搖籃》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優秀獎。
攝影:章國鷹《爐火正紅》1985年獲全省人像攝影一等獎,1987年《急、急、急》獲省影賽一等獎,併入選匈牙利第六屆國際攝影展。1992年《征帆》在省“大地主人”影賽中獲銀獎,1993年《借光》、《不願同步》選送參加伊朗第二屆“兒童與青年”國際攝影賽。1994年《沙灘女排》獲省優秀優育攝影金牌獎。1995年《月下織女》獲省文化廳等舉辦的“耕耘者”影賽一等獎,《打假》獲省攝協等舉辦的“市場風景線”影賽一等獎。黃競奮的作品《旋轉老來俏》獲全國書畫攝影金牌獎,《太空飛人》獲海內外華人攝影藝術賽金牌獎。章國鷹《金龍騰飛》獲浙江省“群星獎”攝影作品評選三等獎。
文學:忻怡的小小說《父與子》獲全國小小說大賽三等獎,在《小小說選刊》發表,散文《品浪》獲中國首屆微型文學出版大展二等獎併入選《中國微型文叢》,小說《小夜曲》入選全國文藝編輯作品精選集。報告文學《兒童鴉塗》獲省“在群文戰線上” 徵文一等獎併入選《苦樂春秋》一書。散文《早春的故事》,小說《境界》和散文《沙的童話》在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三年獲全省文學作品徵文大賽一等獎。
戲劇:趙學敏、楊永法編導的小品《我就是我》1988年獲華東地區小品大獎賽三等獎;小品《心裡話》獲省第三屆小品邀請賽編導一等獎,忻怡的話劇小品《失去》獲1987年省戲劇文學徵文小品獎。小品《老婆丟了》獲省第十屆小品大賽二等獎,並在中央電視台“夢想劇場”欄目多次播出。趙學敏的曲藝《和尚賣木梳》獲省“古曲新唱”曲藝大賽二等獎。徐蘭芬的小品《晚餐》獲省十一屆戲劇小品邀請賽三等獎。
音樂:周志金、王國柱的歌曲《非常年齡》、《中國船》、《琴聲在夜色中流淌》分別獲1990年省第三屆音舞節創作獎和省歌曲創作獎。
舞蹈:李玲玲、陳紅薇的舞蹈《觀音斗紅蛇》獲省三等獎,吳萍兒、李玲玲《普陀水仙》獲省音舞節創作獎。1995年,由林卿華、吳萍兒、李玲玲創作的舞蹈《曬鹽》獲省“泰隆杯”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並獲全國第六屆群星獎,浙江參賽節目優秀獎。吳萍兒的《曬鯗小娘》獲浙江省第五屆音舞節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李玲玲的《喔,漁娘》獲99年省舞蹈大賽創作二等獎。
書法:楊永法在浙江省“中大杯”青少年書法作品比賽中獲三等獎。行書條幅獲省美術、書法、攝影賽三等獎。
論文:楊永法《市場經濟下群文事業的走向》獲1995年全省新舉措徵文二等獎。1996年《淺論戲劇小品》獲省小品創作理論徵文二等獎,《普陀文化藝術周聯想》《新世紀時期文化館的改革與發展模式》《論海島特色文化活動》分獲全省群文理論徵文三等獎。1999年論文《淺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館長的素養》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華瀚國際文化發展公司審核批准,入選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跨向新世紀——社會文化論文集》。2001年《淺論村落文化》獲二等獎。忻怡的《漁都戲曲角的興起和成因》、《論舟山漁區新興節日文化》分獲省群文理論徵文二等獎,《從一支業餘文體團隊的興起看新時期村落文化的發展趨勢》獲省村落文化徵文一等獎。姜聲慧的《從大海中汲取營養》獲秀州家民畫藝術節優秀論文獎。
1985年獲省文化館評比三等獎,1989年評為一級文化館;1990年獲得省群文工作先進集體;1990年12月王國柱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館長;1991年獲省錄像發行先進單位;1988年、1993年兩次被評為省以文補文先進單位;1989年獲省藝檔工作先進單位。從1984年以來,連續12年被評為區文明單位。
2、學術成果、受獎情況
美術:陳乃秋電影宣傳畫《十字街頭》1981年獲全國一等獎,《冬暖》1991年獲水彩畫銀獎;朱仁民國畫《在公海上相聚》獲1981年全國青年美展銅獎,漫畫《嚴重警告》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獎,民間繪畫《擒龍王》在澳大利亞等地展出。陳乃秋油畫《一幅有染跡的繡品》獲全國第二屆靜物寫生畫展二等獎。姜聲慧油畫《搖籃》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優秀獎。
攝影:章國鷹《爐火正紅》1985年獲全省人像攝影一等獎,1987年《急、急、急》獲省影賽一等獎,併入選匈牙利第六屆國際攝影展。1992年《征帆》在省“大地主人”影賽中獲銀獎,1993年《借光》、《不願同步》選送參加伊朗第二屆“兒童與青年”國際攝影賽。1994年《沙灘女排》獲省優秀優育攝影金牌獎。1995年《月下織女》獲省文化廳等舉辦的“耕耘者”影賽一等獎,《打假》獲省攝協等舉辦的“市場風景線”影賽一等獎。黃競奮的作品《旋轉老來俏》獲全國書畫攝影金牌獎,《太空飛人》獲海內外華人攝影藝術賽金牌獎。章國鷹《金龍騰飛》獲浙江省“群星獎”攝影作品評選三等獎。
文學:忻怡的小小說《父與子》獲全國小小說大賽三等獎,在《小小說選刊》發表,散文《品浪》獲中國首屆微型文學出版大展二等獎併入選《中國微型文叢》,小說《小夜曲》入選全國文藝編輯作品精選集。報告文學《兒童鴉塗》獲省“在群文戰線上” 徵文一等獎併入選《苦樂春秋》一書。散文《早春的故事》,小說《境界》和散文《沙的童話》在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三年獲全省文學作品徵文大賽一等獎。
戲劇:趙學敏、楊永法編導的小品《我就是我》1988年獲華東地區小品大獎賽三等獎;小品《心裡話》獲省第三屆小品邀請賽編導一等獎,忻怡的話劇小品《失去》獲1987年省戲劇文學徵文小品獎。小品《老婆丟了》獲省第十屆小品大賽二等獎,並在中央電視台“夢想劇場”欄目多次播出。趙學敏的曲藝《和尚賣木梳》獲省“古曲新唱”曲藝大賽二等獎。徐蘭芬的小品《晚餐》獲省十一屆戲劇小品邀請賽三等獎。
音樂:周志金、王國柱的歌曲《非常年齡》、《中國船》、《琴聲在夜色中流淌》分別獲1990年省第三屆音舞節創作獎和省歌曲創作獎。
舞蹈:李玲玲、陳紅薇的舞蹈《觀音斗紅蛇》獲省三等獎,吳萍兒、李玲玲《普陀水仙》獲省音舞節創作獎。1995年,由林卿華、吳萍兒、李玲玲創作的舞蹈《曬鹽》獲省“泰隆杯”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並獲全國第六屆群星獎,浙江參賽節目優秀獎。吳萍兒的《曬鯗小娘》獲浙江省第五屆音舞節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李玲玲的《喔,漁娘》獲99年省舞蹈大賽創作二等獎。
書法:楊永法在浙江省“中大杯”青少年書法作品比賽中獲三等獎。行書條幅獲省美術、書法、攝影賽三等獎。
論文:楊永法《市場經濟下群文事業的走向》獲1995年全省新舉措徵文二等獎。1996年《淺論戲劇小品》獲省小品創作理論徵文二等獎,《普陀文化藝術周聯想》《新世紀時期文化館的改革與發展模式》《論海島特色文化活動》分獲全省群文理論徵文三等獎。1999年論文《淺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館長的素養》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華瀚國際文化發展公司審核批准,入選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跨向新世紀——社會文化論文集》。2001年《淺論村落文化》獲二等獎。忻怡的《漁都戲曲角的興起和成因》、《論舟山漁區新興節日文化》分獲省群文理論徵文二等獎,《從一支業餘文體團隊的興起看新時期村落文化的發展趨勢》獲省村落文化徵文一等獎。姜聲慧的《從大海中汲取營養》獲秀州家民畫藝術節優秀論文獎。
文化學術交流
1987年1月和1988年8月,朱仁民個人畫展在香港、新加坡展出。1990年2月普陀現代民間繪畫赴北京中央美院舉辦畫展。1991年7月在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舉辦普陀漁農民畫家王保國、翁孟昌個人畫展。1991年5月電視專題片“普陀兒童畫”分別在中央台、上海台及美國洛杉機華人電視節目中播出。1992年5月普陀兒童畫展在北京中國兒童發展中心舉行。1985年10月29日,湖北書協副主席、書法報社社長孫方、編輯濤公訪問普陀。1986年5月27日,香港著名攝影家簡慶福、國際影展評審梁慶鎏為團長的攝影創作協團到普陀創作、交流、訪問。1986年8月24日,上海市作協常務處書記、作家趙長天來普陀創作一個多月並進行了講課。1987年2月3日,浙美院副院長、國畫系主任、普陀籍畫家顧生岳來普陀講課。1994年10月,普陀沈家門漁港被定為95中國民俗攝影八大創作基地之一。1995年4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國際著名攝影家陳復禮等25名國內外攝影家來普陀創作交流。1991年舉辦普陀、桐鄉兩地書畫展,著名書法家錢群淘為展覽書寫了橫匾。1995年10月,人民日報攝影研討班在普陀舉行。(撰稿: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