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鯉魚(惠東縣平海鎮西北村的傳統民俗活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舞鯉魚又稱“鯉魚追春”,是惠東縣平海鎮西北村的傳統民俗活動,一般在每年農曆正月元宵節期間和三月三、九月九等喜慶節日期間舉行。這一習俗起源於明末清初,其起源與很久以前當地久旱無雨,有鯉魚帶領人們歷經千辛萬苦尋找水源的傳說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鯉魚
  • 別名:鯉魚追春
  • 起源時間:明末清初
背景介紹
西北村位於平海古城的西北面,傳統上認為其方位是壬癸水,有水就有魚,當地村民篤信舞鯉魚,認為凡是鯉魚經過的地方都會給他們帶來興旺、吉祥。傳統上,每年農曆正月當地要穿街走巷、挨家挨戶舞鯉魚參拜演藝,一般正月初十晚至十二晚在平海城內,十三、十四兩晚在城外,十五晚就到員愉嚷港口各漁村。
舞鯉魚道具以竹篾、竹片扎制,再經裱糊白紙並彩繪而成,一般有紅、粉、黃、青、藍五色組成。表演時,先由凳狼辣村里長者手持帖合登門送帖,接帖的長輩回禮後,4位長者分別手持火把站在4個角照明,然後由5個身穿武服,各持一色鯉魚的少年男子依序出場。幾位舞者在頭魚的帶領下,模仿鯉魚的各種動作,時而在水面悠然遊動,時而相互嬉戲,時而急速翻騰,跳躍龍門。其間有單魚表演、雙魚表演、按三表演、觀音店灶漿跨坐蓮、鯉魚跳龍門、三下山、磨沙、掄利、吐水、按角、串火鏈、追春、打牌樓、挾腳、翻魚頭、大謝等套路。舞者的雙手動作幅度試察踏她較大,步法以“府詢圓場步”為主,並配合跪立、抬腿勸漿付、跳躍、跨步等,表演動作剛勁有力,熱烈奔放,變幻莫測。其間,人們還會燃放鞭炮引魚助興,鞭炮如雨點般地向他們擲去,硝煙瀰漫,火花四濺,鯉魚不斷穿流跳躍,栩栩如生,體現舞鯉魚的自然神韻。整個表演過程有樂隊伴奏,演奏速度和音量控制的重輕、快慢是根據表演動作的輕重、快慢而靈活變換,旋律悠揚熱烈,引人入勝。
舞鯉魚習俗寄託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祈願,有著鮮明、濃郁的地方特色,其傳說、儀式、程式等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研究當地習俗、生活、人文風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寒槓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