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陵鎮

舜陵鎮

舜陵鎮位於寧遠縣中心部位,縣城所在,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北長19.2公里,東西寬9.3公里,總面積147平方公里,根據“寧遠新聞網”資料,該鎮總人口11.7萬餘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萬戶,5.5萬人,占46.6%。轄城關、社區、桐山、逍遙岩、雙板橋、官橋六個責任區和東溪、文廟、舂陵、泠南、印山、舜源、蓮花、重華八個社區居委會,64個行政村,675個村民小組。

根據2013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4號),寧遠縣原舜陵鎮劃分為三個街道辦事處:文廟、 舜陵、桐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舜陵鎮
  • 行政區類別:鎮(縣治所在地)
  • 所屬地區:湖南省寧遠縣
  • 下轄地區:舜陵街道、文廟街道、桐山街道、東溪街道
  • 政府駐地:泠南路
  • 電話區號:0746
  • 郵政區碼:425600
  • 地理位置:寧遠縣中部
  • 面積:147平方公里
  • 人口:120494
  • 方言:寧遠話、西南官話或湘語(有爭議)
  • 著名景點:寧遠文廟
  • 車牌代碼:湘M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區位優勢,人口數據,經濟發展,教育文化,文化遺產,著名人物,下轄村簡介,

行政區劃

舜陵鎮位於寧遠縣境中部,為中共寧遠縣委、寧遠縣政府駐地。東臨禾亭鎮冷水鎮,南接水市鎮,西靠中和鎮天堂鎮、北鄰禾亭鎮、仁和鎮。鎮政府駐泠南路,轄桐山、寶塔腳、仁山廟、大種地、五里橋、鳥立塘、跳墩石、唐家山、柳塘、葫蘆淌、祥文福、福家坪、老村屋、蔡家、羅壩頭、龍板橋、良坪、朝斗壩、淌下、麻池塘、灣頭、長春、馮家、黃金橋、王茂塘、邱家、丙塘、花板塘、肖家、隔洞、歐家、樂家、魚古弄、石板塘、逍遙岩、竹子壩、八里橋、五里庵、羅家、黃龍頭、東塘、瓦窯頭、周家、昌田洞、大路腳、白面下、城頭寨、雙板橋、恩里、新車、筍田洞、范家、歐公養、山下洞、竹元福、蛟龍塘、背後山、李家寨、棉花漯、株木山、桐子山、興旺山62個村和東溪、文廟、舂陵、泠南、舜源、重華、印山、蓮花8個居民委員會。

歷史沿革

舜陵鎮以舜帝南巡駕崩,葬於縣內九嶷山命名。建國初,境內設城關鎮、第一區;。
1958年公社化時,置城關、桐山、逍遙岩、官橋、雙板橋5個公社。
1960年恢復區制為城關鎮和桐山區。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時,由城關鎮和桐山區所轄的桐山鄉、逍遙岩鄉、官橋鄉、雙板橋鄉合併為舜陵鎮。
2013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4號),寧遠縣原舜陵鎮劃分為三個街道辦事處:文廟、 舜陵、桐山。

區位優勢

全鎮總面積177平方公里,耕地2573公頃,26732戶,118000人。境內地形以丘崗平地為主,泠江河與舂陵水流經中部和北部。省道216、322線匯集境內。泠江路、九疑路、泠南路、重華路、水市路、舂陵路、環城路、印山路、舜帝路九大街道形成“三縱六橫”的縣城道路網路。

人口數據

舜陵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20494

63632

56862
家庭戶戶數
32350
家庭戶總人口(總)
118680
家庭戶男
62195
家庭戶女
56485
0-14歲(總)
28628
0-14歲男
16561
0-14歲女
12067
15-64歲(總)
84132
15-64歲男
43359
15-64歲女
40773
65歲及以上(總)
7734
65歲及以上男
3712
65歲及以上女
402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8154

經濟發展

該鎮盛產糧食、烤菸、蔬菜、甘蔗和荸蕎,其中荸薺為傳統土特產品,每年種植面積在千畝以上,產量5萬多擔,以皮紅鮮艷、個大味甜暢銷省內外。二、三產業發達,鄉鎮企業數和總產值居全縣之首,尤以逍遙岩鞭炮最為出名。城內路網交錯、建築林立,商店遍布大街小巷,1995年被確定為湖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鎮年國內生產總值26700萬元,年財政收入2884萬元。
境內有機磚廠、水泥廠、塑膠管廠、鞭炮廠、建築公司、園藝場、酒店、旅社等企業。有中學7所、國小53所,醫療機構26個。

教育文化

根據“寧遠新聞網”資料,全鎮共有中國小校29所,中小學生14977餘名,教職工1135人。有鎮屬醫院二所,各行政村分別設立醫療室。鎮內退休愛好文體娛樂人員組成秧歌隊、腰鼓隊、鼓樂隊,經常參加各種文體活動。

文化遺產

文物古蹟有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寧遠文廟、明朝苗漢人民起義遺址城頭寨、朝頭壩村漢晉古墓群、逍遙岩村旁“天下第一峰”石刻。
寧遠文廟地處湖南寧遠縣舜陵鎮,在寧遠縣老城的東南角。
舜陵鎮
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宗廟。文廟類建築是我國儒文化代表建築,它包括孔廟、文宣王廟、先師廟、夫子廟、官學等,我國著名的文廟現存有兩處,一處是山東曲阜,一處就是湖南寧遠文廟了。
寧遠文廟始建於宋代,後經過元、明、清十餘次修復或重建,最後一次重修起於清同治年間,歷時十載,耗銀六萬餘兩。現占地10282平方米,是中南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精美,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走進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寬廣的庭院,草茂花繁,飛紅滴翠,宛如一座花園。園的前端,有一泮池,形若半月,四周砌以條石。池內種有荷花,亭亭如蓋,生趣盎然。與泮池相映生輝的欞星門,亦為青石結構,上鐫麒麟獅象,跳躍奔突,栩栩如生。然後是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殿(後殿),層層遞進。大成門並排三扇,高達3米餘,氣勢雄渾,東西並列鄉賢、名宦兩祠,進入大成門,整個大成殿便映入眼帘,頓覺滿目生輝。
大成殿,是文廟主體。殿宇軒昂,高達19米,為宮殿型結構。前有青石坪台,坪台外有一青石鋪就的庭院,可容數千人,肅穆開闊。大成殿周圍牆上畫有《聖跡圖》,記載孔子生平。其後即崇聖殿,其布局結構,僅次於大成殿,左右為東西廡。抬頭看去,紅牆琉璃瓦,斗拱飛檐,層層而上,如翼欲飛。大成殿內上首,金漆木雕孔子神位即供於此。可惜文革中被毀,只留石座一方,現新繪孔子畫像一幅,供瞻仰。
寧遠文廟的精華之處,莫過於石雕。浮雕、圓雕、鏤雕皆有。大成殿前丹墀刻有五龍浮雕,一眼望去,逐浪翻波,時隱時現,仿佛水花在濺,濤聲在響。環繞青石坪台的20方石雕,刻有各種形體的飛禽走獸,或站或坐,或升或降,或雙戲,或單飛,多姿多態,妙不可言。所有石雕藝術中,尤以20根龍鳳青石柱吸引人。石柱高約S米,直徑約40厘米,你看那龍,張牙舞爪,似在翻江倒海;你看那鳳,展翅飛騰,直覺習習生風。
寧遠文廟的規模雖不及曲阜孔廟,但其建築之嚴謹,石雕造型之優美,工藝之精湛,獨具代表性。

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有宋代特科狀元愛國詩人樂雷發、當代全國著名農林科學教育家樂天宇

下轄村簡介

【東溪社區居委會】 Dōngxīshèqūjūwěihuì
以縣城東面的東溪而得名。2003年12月建立,由原城東居委會和東郊、唐家山等村部分居民合併而成。轄3個居民小區,15個居民組,610戶,2080人,居委會駐內環路。
【文廟社區居委會】 Wénmiàoshèqūjūwěihuì
轄區範圍在寧遠文廟周圍得名。2003年12月建立,由原城西居委會和西郊村合併而成。轄4個居民小區,17個居民組,2108戶,7103人,居委會駐西正街。
【舂陵社區居委會】 Chōnglíngshèqūjūwěihuì
以縣城舂陵路貫穿本轄區而得名。始建於2003年12月,由原來的城北居委會和肖家、歐家、樂家、隔洞等村的居民合併而成。現有5個居民小區,18個居民組,1280戶,4321人,社區居委會駐金穗街。
【泠南社區居委會】 Língnánshèqūjūwěihuì
地處泠江河縣城段南部得名。建於2003年12月,由原泠南居委會和九嶷路居委會合併而成。轄4個居民小區,14個居民組,2130戶,7436人,居委會駐泠江中路。
【舜源社區居委會】 Shùnyuánshèqūjūwěihuì
以舜源路貫穿本社區得名。建於2003年12月,由原城南居委會和桐山村的部分居民合併而成。轄4個居民小區,16個居民組,2090戶,7083人。居委會駐桐山街。
【重華社區居委會】 Chónghuáshèqūjūwěihuì
以重華路貫穿本社區得名。建於2003年12月。轄3個居民小區,12個居民組,620戶,2300人,居委會駐泠江西路。
【印山社區居委會】 Yìnshānshèqūjūwěihuì
以居住地在城南印山砠附近得名。建於2003年12月,由原水市路居委會和葫蘆淌。老村屋等村的部分居民合併而成。轄5個居民小區,15個居民組,1120戶,3850人。居委會駐泠南路。
【蓮花社區居委會】 Liánhuāshèqūjūwěihuì
以地處蓮花塘村周圍得名。建於2003年12月,由原來的蓮花路居委會和良坪村的部分居民合併而成。轄3個居民小區,14個居民組,750戶,2600人。居委會駐九嶷南路。
【桐山】 Tóngshān
此地昔日多油桐樹得名。村委會駐桐山圩,轄10個村民組。總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2.7公頃,253戶,928人。
【寶塔腳】 Bǎotǎjiǎo
此地昔有寶塔,村居塔腳得名。村委會駐胡家,轄胡家、劉潭、新胡家、梁家園、賴子壩、李家洞、陳家、大姚家、小姚家、唐家、李家、於家等21個村民組。總面積3.9平方公里,耕地54.7公頃,522戶,1850人。
【大種地】 Dàzhòngdì
以明代從北門歐家遷來三戶開田種地得名。村委會駐大種地,轄大種地、文家、黃泥壩、下種壩、杉木橋、青山廟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56.3公頃,365戶,1383人。
【跳礅石】 Tiàodūnshí
境內裸石相連,形如跳墩,故名。村委會駐老樊家,轄新樊家、老樊家、陳家等20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86公頃,465戶,1915人。
【唐家山】 Tángjiāshān
以姓取名。村委會駐荷葉塘,轄荷葉塘、九獅嶺、鵝公井、陳家、姜吉昌、麻園裡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25.4公頃,486戶,1293人。
【柳塘】 Liǔtáng
以村前有一口塘,位於楊柳井之下得名。村委會駐柳塘,轄柳塘、馬家、李家、薛家、蔡家、李子山、獅公岩、鄧家、楊柳井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46.8公頃,261戶,1055人。
【五里橋】 Wǔlǐqiáo
村口有座橋,離縣城約五華里得名。村委會駐五里橋,轄五里橋、四里橋、孔家、郭家、柴家、彭家山、駱家、雷家嶺、大井頭、黃家、七里崗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66公頃,521戶,1488人。
【鳥立塘】 Niǎolìtáng
以村旁大塘水鳥翔集得名。村委會駐鳥立塘,轄鳥立塘、奉家山、劉永光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44公頃,361戶,1033人。
【葫蘆淌】 Húlútǎng
以村立淌邊,地形似葫蘆得名。村委會駐葫蘆淌,轄葫蘆淌、茶園裡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0.5平方公里。耕地12.7公頃,118戶,416人。
【朝斗壩】 Cháodǒubà
以村前有一壩似斗子,村落坐東朝西得名。村委會駐朝斗壩,轄朝斗壩,鯉魚塘、賈家、戴家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69.3公頃,437戶,1536人。
【祥文福】 Xiángwénfú
以清初從北門外肖家遷來,祈願幸福吉祥得名。村委會駐肖家,轄彭家、肖家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38.9公頃,234戶,766人。
【福家坪】 Fújiāpíng
以何、楊和睦集居,生活幸福,地勢平坦得名。村委會駐福家坪,轄福家坪、玉林庵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頃,173戶,676人。
【老村屋】 Lǎocūnwū
比周圍村立村早得名。村委會駐老村屋,轄涼亭腳、老村屋、陳家、煙廠里、許家、和尚塘、紅盆塘、窖廠里、鄧家山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56.8公頃,412戶,1361人。
【蔡家】 Càijiā
以蔡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蔡家,轄蔡家、涼亭腳、周家、賴家、過路塘、黃家、貓仔砠、印心砠、半邊砠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52.8公頃,365戶,982人。
【羅壩頭】 Luóbàtóu
以村後水壩名得名。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44.9公頃,296戶,1031人。
【龍板橋】 Lóngbǎnqiáo
以村前有一板橋,村後山脈似龍形,以山和橋得名。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8.3公頃,382戶,977人。
【良坪】 Liángpíng
村南石砠,下有一淌井,砠上磷火在淌井內的倒影似蓮花,得名蓮花塘,後改為良坪。村委會駐蓮花塘,轄蓮花塘,馬草坪、麻拐石、窩子地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23.1公頃,312戶,1055人。
【仁山廟】 Réngshānmiào
以廟名得名。村委會駐仁山廟,轄仁山廟、黑漯、東瓜沖、桃滿屋、下瑤劉家、拐子山、肖家、桃子沖等18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56.6公頃,619戶,1559人。
【逍遙岩】 Xiāoyáoyán
以村後有一石岩得名。村委會駐逍遙岩,轄逍遙岩、老村、蟹背塘等18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71.3公頃,260戶,1343人。
【肖家】 Xiāojiā
以肖姓定居北門外得名。村委會駐北外肖家,轄北外肖家、何家巷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0.9平方公里,耕地26公頃,372戶,1288人。
【隔洞】 Gédòng
與縣城相隔一洞得名。村委會駐隔洞,轄隔洞,杉木園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7公頃,381戶,1280人。
【歐家】 ōujiā
明代歐善堂公從新田遷來立村得名。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0.9平方公里,耕地39.7公頃,418戶,1460人。
【樂家】 Yuèjiā
以樂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地樂家,轄樂家、潘家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64公頃,512戶,1675人。
【魚古弄】 Yúgǔlòng
村邊有一小河似魚古筒得名。村委會駐魚古弄,轄魚古弄、新屋場、月形山、半邊砠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20.7公頃,212戶,812人。
【石板塘】 Shíbǎntáng
以村前塘邊原有一條石板大路得名。村委會駐石板塘,轄五小村,石板塘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0.5平方公里,耕地19.7公頃,101戶,401人。
【竹子壩】 Zhúzǐbà
村前小壩上長滿了水竹得名。村委會駐竹子壩,轄上竹子壩、下竹子壩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151戶,605人。
【桐子山】 Tóngzǐshān
以村後山有片桐子樹得名。村委會駐下桐子山,轄上桐子山、下桐子山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0.8公頃,123戶,495人。
【八里橋】 Bālǐqiáo
村內有橋,距縣城八里,故名。村委會駐新劉家,轄新劉家,老劉家、楊家、黃家灣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20.8公頃,286戶,879人。
【五里庵】 Wǔlǐān
離縣城五華里有個庵子得名。村委會駐陳家,轄楊家、五里庵、陳家、張家、馮家、麻拐岩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68.3公頃,286戶,1186人。
【羅家】 Luójiā
羅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羅家,轄羅家、矮婆砠、張家、嶺腳下、賴家、黃馬砠、楊家坪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65.1公頃,386戶,1219人。
【黃龍頭】 Huánglóngtóu
村後山形似龍頭得名。村委會駐黃龍頭,轄黃龍頭,皮落井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37.7公頃,271戶,796人。
【東塘】 Dōngtáng
村立塘的東面得名。村委會駐東塘,轄虎形、東塘、塘古沖,石鼓砠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45.2公頃,143戶,507人。
【瓦窯頭】 Wǎyáotóu
昔日村頭有瓦窯得名。轄瓦窯頭、李仟五、橫渡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頃,285戶,1150人。
【周家】 Zhōujiā
以周姓定居得名。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23.9公頃,156戶,558人。
【昌田洞】 Chāngtiándòng
此洞塘較多,年年豐收得名。村委會駐昌田洞,轄昌田洞、橫渡下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21.7公頃,171戶,671人。
【大路腳】 Dàlùjiǎo
以村後有一條石板路而得名。轄大路腳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0公頃,211戶,690人。
【白面下】 Báimiànxià
村後石山成白色得名。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25.8公頃,180戶,659人。
【城頭寨】 Chéngtóuzhài
以駐地命名。村委會駐曾家遼,轄曾家遼、源頭洞、大窩嶺、黑泥井,興安嶺、鳳凰嶺、王殿嶺、樊家、譚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5.3平方公里,耕地44.7公頃,293戶,907人。
【淌下】 Tǎngxià
由麻地塘遷移立村,以村邊一淌井得名。村委會駐官橋圩,轄官橋圩、老淌下、新淌下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52.9公頃,312戶,1010人。
【麻池塘】 Máchítáng
以荸薺(方言名麻池)較多得名。村委會駐麻池塘,轄麻池塘、斑竹山、道眼洞、山尾村、雷家坪、六畝里、大宅福,西眼等22個村民組。總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120.1公頃,584戶,2512人。
【灣頭】 Wāntóu
位於灣形山頭洞腳下得名。村委會駐灣頭,轄灣頭,李家山,陳家、柏家、唐家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72公頃,418戶,1254人。
【馮家】 Féngjiā
馮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馮家,轄馮家,蔣家、林家砠、胡家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50公頃,281戶,1018人。
【黃金橋】 Huángjīnqiáo
黃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黃金橋,轄黃金橋、張家、隔江、張家灣、毛家、肖家、雷家、巫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54.6公頃,286戶,1214人。
【王茂塘】 Wángmàotáng
村立王茂的塘邊得名。村委會駐王茂塘,轄石灰沖、王茂塘、西嶺腳、弟子塘、吉家、斧子岩、上沖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9.4公頃,225戶,842人。
【長春】 Chángchūn
歐陽姓定居,山為長沖得名。村委會駐長春,轄長春,鐮刀灣、馬家田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40.2公頃,276戶,919人。
【邱家】 Qiūjiā
邱、謝兩姓定居,以邱姓得名。村委會駐邱家,轄邱家、張家、潘家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37.6公頃,182戶,727人。
【丙塘】 Bǐngtáng
李姓定居塘邊得名。轄7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29.5公頃,147戶,596人。
【興旺山】 Xīngwàngshān
在廖興旺的山地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興旺山,轄興旺山、黃泥塘、劉家山、掛山、禾倉嶺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58.1公頃,256戶,1032人。
【花板塘】 Huābǎntáng
從麻池塘分居,立村小塘得名。村委會駐花板塘,轄花板塘、小吉洞、大沖塘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17.6公頃,72戶,362人。
【恩里】 ēnlǐ
李姓立村,楊姓居住,為報李恩得名。轄恩里、半邊山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50.7公頃,335戶,1187人。
【新車】 Xīnchē
從北門歐家遷居立村,以村前春水畔提水澆田的新筒車得名。轄新車,新歐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52.3公頃,432戶,1459人。
【筍田洞】 Sǔntiándòng
以村周筍子較多,前面是大洞得名。轄筍田洞,歐伯成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35公頃,220戶,742人。
【范家】 Fànjiā
范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范家,轄范家、鏡子塘、謝家、北面砠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23.5公頃,110戶,493人。
【雙板橋】 Shuāngbǎnqiáo
村前有條河,河面上架有兩座板橋得名。轄雙板橋,大塘尾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31.8公頃,181戶,607人。
【歐公養】 ōugōngyǎng
宋朝一位姓歐的江西遊學者定居得名。轄16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26公頃,196戶,769人。
【山下洞】 Shānxiàdòng
以村立洞中間,四面是山,以地形得村名。村委會駐山下洞,轄山下洞、許家、楊梅塘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35.7公頃,263戶,780人。
【竹元福】 Zhúyuánfú
村前有塊竹山,竹山中間有塊園地得名。村委會駐竹元福,轄竹元福、馮家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2.9公頃,208戶,683人。
【蛟龍塘】 Jiāolóngtáng
村後有口塘,過去發生過地震,傳說是一條蛟龍作怪,故名。村委會駐蛟龍塘,轄蛟龍塘、羅家、硃砂園、小半漯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43.9公頃,279戶,1143人。
【背後山】 Bèihòushān
以村後樹林茂密得名。村委會駐背後山,轄背後山、老院子、董洲坪、鄭家、鄺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45.6公頃,284戶,1147人。
【李家寨】 Lǐjiāzhài
李姓遷居得名。村委會駐上李家寨,轄上李家寨、下李家寨、金盆形、畚箕窩、賴皮沖、新屋地、新塘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64.6公頃,392戶,1347人。
【棉花漯】 Miánhuāluò
村居嶺上,北嶺似棉花形得名。村委會駐棉花漯,轄棉花漯、西漯、柑子漯、江家灘、羅卜塘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12.2公頃,95戶,343人。
【株木山】 Zhūmùshān
以村居之地樹木較多得名。轄13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51.3公頃,338戶,115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