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之事

《舜禹之事》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舜禹之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舜禹之事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漢禪。還自南郊,謂其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來皆笑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向者丕若曰;“舜禹之道,吾知之矣,”丕罪也。其事則信。吾見笑之者不知言,未見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與私,仁與強,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後者系,其事同。使以堯之聖,一日得舜而與之天下,能乎?吾知小爭於朝,大爭於野,其為亂,堯無以已之。何也?堯未忘於人,舜未繫於人也。堯之得於舜也以聖,舜之得於堯也以聖,兩聖獨得於天下之上,奈愚人何?其立於朝者放齊猶曰:“朱啟明”,而況在野者乎?堯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堯之忘己而系舜於人也。進而自系。舜舉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鹹得其人;命二十二人,興五教,立禮刑,使天下鹹得其理;合時月,正歷數,齊律、度、量、權衡,使天下鹹得其用。積十餘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齊我者舜也,資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堯𬯎然聾其聰,昏其明,愚其聖。人曰:“往之所為堯者,果烏乎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餘年,其思而問者加少矣。至於堯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後能揖讓受終於文祖。舜之於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繫於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猶是也,而啟賢聞於人,故不能。夫其始繫於人也厚,則其忘之也遲。不然,反是。
漢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賊盈矣。丕之父攘禍以立強,積三十餘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無漢之思也。丕嗣而禪,天下得之以為晚,何以異夫舜禹之事耶?然則漢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曹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與私,仁與強,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無以異也。堯舜之忘,不使如漢,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堯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問者曰:“堯崩,天下若喪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載。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歟?”曰:是舜歸德於堯,史尊堯之德之辭者也。堯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堯者,蓋已死矣,其幼而存者,堯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與人天下。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