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8.27平方公里
- 人口:4616人
- 耕地面積:3961畝
- 總收入:627.18萬元(2007年)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特色產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8.27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4.92℃,年降水量674.06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961畝,人均耕地0.87畝,林地8246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27.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61畝(其中:田3179畝,地782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824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8畝,主要種植梨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5畝,其中養殖面積16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經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215戶飲用井水,有21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7.94%)。有1215戶通電,有1161戶能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5.56%和95.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1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0戶(分別占總數的58.77%和32.92%)。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21輛,機車5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02畝,有效灌溉率為83.3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太陽能農戶25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道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0戶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25 戶;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4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5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01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0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否 、通 是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 0 戶通自來水,有 1215 戶飲用井水,有 21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1215 戶通電,有 1161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161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714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00 戶(分別占總數的 %和 %)。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7.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1.66萬元,占總收入的65.64%;畜牧業收入64.02萬元,占總收入的10.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641頭,肉牛25頭,肉羊298頭);漁業收入20.09萬元,占總收入的3.20%;林業收入24.79萬元,占總收入的3.95%;第二、三產業收入106.62萬元,占總收入的17%;工資性收入288.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8.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11人(占勞動力的20%),在省內務工372人,到省外務工53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15戶,鄉村人口4616人,其中男性2287人,女性2329人,其中農業人口4556人,勞動力2902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4616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0.3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884人,參合率85.25%;享受低保1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8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770戶,占農戶總數的63.37%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980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456人,距離禾甸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7人,其中小學生456人,中學生221人。
全村未建有文化活動室,全村建有圖書室 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4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24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109人、女黨員15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祥雲縣五好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婦女主任等組成,下設魯家、舊邑、新房子、瓦窯、者排等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7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7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94.0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9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372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5.00萬元,有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11.66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亞麻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30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6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16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集體意識淡薄,傳統產業自足意識轉變困難。2、農田基礎設施滯後,無法充分利用水資源優勢,農業產業增收困難。3、二、三產業大多經濟實力單薄,資金周轉困難,故開拓市場風險制約大。4、外出務工人數多,但無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和土地流轉問題,無法解決外出人員思想道德,導致的家庭矛盾。6、村容村貌髒亂現象突出,危房較多,村民農宅建蓋隨心所欲,導致村內交通不暢,改造投資大;。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著力培養新型農民,產業調整以點帶面,足步發展為規模化,市場化。2、想盡一切辦法徹底改造還處在原始狀態的農田基礎設施,利用充沛的水源使100%的農田能旱澇保收。4、以村組幹部黨員帶頭,抓機遇,引外資,充分利用可開發資源,壯大做強二、三產業。5、以文明戶、和諧平安家庭推進提高村民素質,以組帶動為樣板,促進村容村貌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