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東道

興東道,清末黑龍江將軍轄區下設的二級政區。1900年(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不得不對黑龍江的邊境防禦給予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東道
  • 行政區類別:兵備道
  • 所屬地區:黑龍江將軍轄區
  • 地理位置:中國東北
基本介紹,發展歷程,地理環境,

基本介紹

興東道,清末黑龍江將軍轄區下設的二級政區。1900年(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不得不對黑龍江的邊境防禦給予重視。1906年3月8日(清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清廷批准,將綏蘭海兵備道移駐小興安嶺以東,改設興東兵備道,全稱為“黑龍江興東分守綏蘭海兵備道”。其中,“綏蘭海”3個字是指將原綏蘭海(綏化、呼蘭、海倫)道府衙門遷移到蘿北興東,所以簡稱為“興東兵備道”。道府下除在蘿北設直隸廳外,還在烏雲、車陸、春源三處設直隸廳,並在鶴立岡設鶴崗縣。道員為最高軍政長官,二品銜。
興東兵備道總圖興東兵備道總圖

發展歷程

興東兵備道首任道員慶山於同年5月26日(農曆四月初三日),在省城啟用關防。 1908年4月20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於托蘿山以北臨江修建興東道衙署(今蘿北縣太平溝鄉興東村),城呈方形,周長近1000米,規劃“自江岸西618丈,建9條大街,自北向南建10條大街,構成棋盤格狀”。

地理環境

興東道管轄湯原、大通2縣。其管轄範圍,北至遜河,東到松花江、黑龍江兩江匯流處,南抵松花江,西界小興安嶺,包括今綏濱、蘿北、嘉蔭、伊春、鶴崗、湯原、通河等市縣。約占黑龍江省面積的四分之一,轄區遼闊廣大。且在黑龍江中段界江一線,防務地位十分重要。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6月26日,因財政困難而決定撤銷興東道,改設蘿北廳設治局。
啟用興東道印章公函啟用興東道印章公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