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

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

《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傳平。該書可供林業管理部門以及林學專業教學、科研、生產單位的教師、研究人員、學生和廣大林業工作者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前言,序言,文摘,

內容簡介

《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是作者根據20多年來對興安落葉松種源試驗的研究結果撰寫而成的,以興安落葉松不同地理種源全分布區造林對比試驗13個試點的觀測資料為依據,結合多元統計方法,從生態遺傳學的觀點出發,全面系統地介紹興安落葉松種內的地理變異模式與規律、種源區區劃、優良種源的選擇以及群體的遺傳結構,為深入開展林木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物質基礎,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指導生產的價值。

圖書目錄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興安落葉松生物生態學特徵及其地理分布
1.1.1 生物生態學特徵
1.1.2 分類特徵
1.1.3 落葉松檢索表
1.1.4 地理分布
1.1.5 我國興安落葉松分布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1.2 興安落葉松研究
1.2.1 種源試驗
1.2.2 育苗造林
1.2.3 材質材性
1.2.4 經營管理
1.2.5 生長量與生長過程
1.2.6 種群格局
1.3 林木遺傳多樣性與種源研究現狀
1.3.1 林木遺傳多樣性及形成機制
1.3.2 國內外種源研究概況
1.4 同工酶電泳技術在林木遺傳育種中的套用
1.5 分子標記技術在林木遺傳育種中的套用
1.5.1 分子標記技術及其發展
1.5.2 分子標記技術在林木遺傳育種中的作用
2 興安落葉松地理變異規律與模式
2.1 研究方法和程式
2.2 造林生態區劃分和代表試點的選擇
2.2.1 造林生態區的劃分
2.2.2 造林生態區內代表試點的選擇
2.3 以生長性狀為代表的綜合性狀的地理變異
2.3.1 生長性狀的地理變異規律與模式
2.3.2 其他性狀的地理變異規律
2.4 材性性狀的地理變異
2.4.1 種源生長與材性性狀的遺傳變異
2.4.2 種源生長與材性性狀的相關分析
2.4.3 種源間生長與材性性狀的比較
2.4.4 種源綜合性能評價
2.4.5 紙漿材優良種源選擇
3 興安落葉松種源區劃及其套用
3.1 研究方法和程式
3.2 種源區劃
3.2.1 種源區劃的原則
3.2.2 自然分布區內氣候類群的劃分
3.2.3 地理種源群的劃分
3.2.4 綜合劃定的興安落葉松種源區
3.3 種源區劃的合理驗證
3.4 種子調撥建議
4 興安落葉松優良種源選擇
4.1 早期選擇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4.1.1 各性狀方差值的同質性檢驗
4.1.2 生長的變異規律
4.1.3 個體早晚期生長變異的相關性
4.1.4 早期選擇效率及選擇樹齡
4.1.5 樹高、胸徑、胸徑平方與晚期材積的回歸關係
4.2 不同依據的優良種源選擇
4.2.1 以各試點8年生樹高生長性狀為依據的選擇
4.2.2 主要試點代表性狀的綜合選擇結果
4.2.3 主要試點綜合性狀的主分量分析結果
4.3 種源多點試驗聯合分析
4.4 種源穩定性與生產力指數分析
4.5 遺傳力和遺傳增益的估算
5 興安落葉松種群的遺傳結構
5.1 酶系統的遺傳及位點間的連鎖
5.1.1 同工酶位點
5.1.2 酶系統的遺傳和連鎖分析
5.2 種群的變異和遺傳平衡
5.2.1 利用同工酶分析種群變異水平和遺傳平衡
5.2.2 利用ISSR標記分析的種群變異水平
5.3 種群的遺傳分化
5.3.1 種群的遺傳分化係數
5.3.2 種群的遺傳距離和遺傳一致度
5.3.3 種源間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的相關分析
5.3.4 以遺傳距離和地理距離為據的興安落葉松種源區的劃分
6 東北內蒙古林區主要針葉用材樹種種源試驗技術方案
6.1 試驗目的
6.2 試驗方法
6.2.1 標準種源試驗用種的採集
6.2.2 苗圃地的選擇
6.2.3 田間試驗設計
6.2.4 育苗措施
6.2.5 苗期觀測
6.2.6 造林對比試驗
6.3 採種和試驗地點
6.3.1 採種地點、單位、時間
6.3.2 試驗地點、規模和進度安排
7 本項研究採用的主要多元統計方法
7.1 問題的提出
7.1.1 根據各個性狀表現的一致性將其處理分類
7.1.2 建立易測性狀對難測性狀所需要的預測方程
7.1.3 了解各性狀間的各種相關關係
7。2主分量分析在林木種源研究中的套用
7.2.1 問題產生的背景
7.2.2 主分量分析的基本思想——降維的實現
7.2.3 主分量分析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性質
7.2.4 主分量分析的方法
7.3 聚類分析在林木種源研究中的套用
7.3.1 定義處理(樣品)間的相似係數
7.3.2 確定處理間的距離係數
7.3.3 計算聚類統計量前的數據處理
7.3.4 聚類分析方法——系統聚類法
7.4 典型相關分析在林木種源確定中的套用
7.4.1 典型相關分析的基本思路
7.4.2 典型相關係數與典型變數的確定
7.4.3 樣本的典型相關
7.4.4 典型相關係數的顯著性檢驗
7.4.5 典型相關分析的實例
7.4.6 典型相關分析結果的解釋
參考文獻
……

序言

興安落葉松是松科落葉松屬喬木,自然分布於我國東北的大、小興安嶺。興安落葉松生長速度快,生長季節短,對土壤適應能力強,既能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形成發達的深根系,也能在瘠薄的角礫層、沼澤化嚴重的永凍層形成發達的表面根系。同時,興安落葉松木材因耐水性和抗腐蝕能力強而用途廣泛。因此,興安落葉松是我國東北和內蒙古林區重要的速生造林樹種之一,在我國用材樹種中占有重要地位。
興安落葉松種源方面的系統研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在“六五”、“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中,興安落葉松的遺傳改良一直被列為重點研究課題,主要由東北林業大學“東北內蒙古四省區紅松、樟子松、長白落葉松、興安落葉松種源試驗”專題組負責。通過20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經較系統全面地揭示了興安落葉松的地理變異規律與模式、種源區區劃、優良種源選擇等問題,為“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主要用材樹種的速生豐產林建設工程’’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物質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生產實踐價值。
本書主要包含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興安落葉松地理變異規律與模式,主要揭示以生長性狀為代表的綜合性狀以及材性性狀的地理變異狀況;第二部分為興安落葉松種源區區劃,以地理變異模式為依據將興安落葉松自然分布區域劃分為四個種源區,並提出種子調撥建議;第三部分為興安落葉松優良種源選擇,依據不同試驗地點種源生長、材性與適應性性狀等選出適於不同地區的興安落葉松優良種源,並估算生產力指數和遺傳增益;第四部分為興安落葉松種群的遺傳結構,通過同工酶和分子標記分析不同地理種群的變異水平。此外,本書還詳細介紹了種源試驗的技術方案和所採用的主要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文摘

1 研究背景
1.1 興安落葉松生物生態學特徵及其地理分布
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又名意氣松、一齊松、達烏里落葉松,是松科(Pinaceae)落葉松屬(Larix Mill.)落葉松組(Sect.Larix)植物(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1978)。
興安落葉松最初由原蘇聯學者柯馬羅夫(KoMapoB)定名為Larix dahurica,之後的30多年一直採用這個名稱。後來很多中外學者曾經對其命名做過改動:1972年,博布羅夫(Bobrov)將其改名為Larix gmelinii(Rupr.)Rupr.;l978年,鄭萬鈞在《中國植物志》第七卷里套用了Larix gmelinii(Rupr.)Rupr.,中文名套用了落葉松(顧萬春1984;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 1978;楊銜晉等1964)。至今常用的拉丁名為Larix gmelinii(Rupr.)Rupr.,中文名為興安落葉松。
1.1.1 生物生態學特徵
興安落葉松是大興安嶺森林的建群種和優勢種。據古生物學研究,落葉松是松柏目中較年輕的物種,原始類型出現於比較乾冷的古近、新近紀。第四紀地球氣候繼續冷化、乾化,繼續積累和加強了乾冷條件的生物學特徵。興安落葉松的冬季落葉性、短期速生性及根系的可塑性,使其能適應高寒和有永凍層的地理環境(周以良1991)。
興安落葉松為強喜光樹種,樹齡10年以下稍耐側方庇蔭,耐寒力強,可忍受-70℃的低溫,對土壤適應能力強,既能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形成發達的深根系,又能在瘠薄的角礫層、沼澤化嚴重的永凍層形成發達的表面根系,生長迅速,為我國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重要的速生造林樹種之一(周以良 19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